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阐述了湖北蔬菜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通过深入到湖北省蔬菜生产和销售的第一线就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湖北蔬菜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制约因素。结果认为,主要存在着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意识和氛围不浓、蔬菜“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蔬菜质量的监督检测机制尚未形成、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湖北蔬菜生产规模小等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就如何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2.
在植物遭受冷害后 ,较强的光照能在植物体内引起光氧化胁迫。外源水杨酸(SA)能改变植物叶片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而影响其抗氧化能力。在冷处理后的光氧化胁迫中 ,外源SA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而增加了超氧阴离子的含量。SA处理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而抑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 ,从而使H2 O2 含量降低。在整个光氧化过程中 ,SA处理使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 ,从而有利于植物迅速清除活性氧  相似文献   
43.
基于GIS的湖北省江陵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应用GIS与地统计学,研究了湖北省江陵县土壤表层(0~20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属性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所有观测养分的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速效钾的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是随机性因素引起的,但程度有所差异,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则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引起的;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都属于中等的空间自相关,但尺度范围不同,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达49.1km,速效钾自相关距离为17.9km。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了养分分布等值区图,可更直观地了解县域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相似文献   
44.
多蛋白桥梁因子(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1,MBF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该蛋白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法从小麦中获得 MBF1基因,根据其染色体位置分别命名为 TaMBF1c-A、 TaMBF1c-B和 TaMBF1c-D,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序列特征、蛋白三级结构及顺式作用元件,并利用RT-qPCR技术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干旱、热胁迫响应模式。序列分析表明,TaMBF1c-A、TaMBF1c-B和TaMBF1c-D分别含有456、471和465 bp的开放阅读框;三维结构预测发现,TaMBF1c-A、TaMBF1c-B和TaMBF1c-D在N端和C端分别含有MBF1结构域和4个α螺旋组成的helix-turn-helix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TaMBF1c基因与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的亲缘关系最近。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 TaMBF1c-A、 TaMBF1c-B和 TaMBF1c-D启动子区都含有干旱响应元件(MBS element/MYB element)和热响应元件(HSE element)。RT-qPCR分析显示, TaMBF1c-A和 TaMBF1c-B基因在叶片中特异性表达, TaMBF1c-D只在根部特异性表达;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TaMBF1c在干旱敏感小麦品种中表达量较高,其表达量是 TaMBF1c在耐旱小麦品种中表达量的280倍, TaMBF1c在干旱信号途径中起负调控作用。在热胁迫条件下, TaMBF1c-A和 TaMBF1c-B在热敏感与耐热小麦品种中上调表达,而 TaMBF1c-D仅在热敏感小麦品种中上调表达,明显高于耐热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5.
肉骨粉、豆粕替代鱼粉水平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肉骨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等氮替代0%、7.5%、15.0%、22.5%、30.0%、37.5%的鱼粉,对平均体重8.05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进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肉骨粉和豆粕在饲料中含量的增加,黄鳝增重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加,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在肉骨粉替代试验中,增重率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在豆粕替代试验中,对照组与7.5%的替代组之间增重率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及经济因素,在黄鳝配合饲料中肉骨粉替代在22.5%以内,豆粕替代在15.0%以内对黄鳝的生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且黄鳝配合饲料中鱼粉含量不应低于30%。  相似文献   
46.
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总结宜昌丰富优越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特点,同时对宜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促进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7.
‘美人’梅与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AFLP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美人梅型的4 个品种以及部分近缘种为试材, 运用AFLP 银染法, 采用引物组合E-ACT/M-CAT, E-GA/M-CTC , E-ACT/M-CCA , E-ACT/M-CAC , 扩增得到420 个位点的6 300 条带数据。使用NTSYSpc 2. 1 t 软件, 分别采用DICE , SM和Jaccard 匹配系数, SAHN Clustering 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 聚类分析, 得到了‘美人’梅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依次为梅、紫叶李、李、山桃、桃花、山杏和杏的结果, 与形态学、遗传育种学的相关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48.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灌水处理下,旗叶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2)同一施氮水平下,W1(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和W3(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0~14 d无显著差异;开花21 d后,W3处理显著高于W1和W2处理.(3)在N0(不施氮)和N1(180 kg/hm2)水平下,W1和W2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W3处理,在N2(240 kg/hm2)水平下则反之;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产效率为W0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ZnSO4水溶液浸种对银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的幼苗全重、根系数量呈显著差异,2 g/100g质量分数的ZnSO4水溶液浸种效果最好,幼苗全重、根系数量分别为12.28 g、8.3条,比对照分别提高31.43%、76.60%.不同处理间幼苗侧根重、苗高、地径、复叶数呈极显著差异,2 g/100g质量分数的ZnSO4水溶液浸种效果最好,侧根重、苗高、地径、复叶数分别为8.21 g/100g、28.34 cm、2.79 mm、7.5片,比对照分别提高341.40%、14.07%、151.35%、212.50%.  相似文献   
50.
【目的】明确分蘖相关基因在再生稻腋芽萌发期的表达动态变化,为阐明水稻再生季腋芽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再生分蘖能力强的材料i21和再生分蘖能力弱的材料i89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8个分蘖相关基因在水稻头季(分蘖始期和拔节孕穗期)和再生季不同时期(头季去穗后1、24、48和72 h)的表达动态变化,并分析分蘖相关基因间及其与最大再生分蘖的相关性,筛选出与腋芽生长相关性高的基因。【结果】自头季稻稻穗收割后,材料i21和i89的再生分蘖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腋芽的生长再生分蘖数逐渐增多,收割后20 d达最多并趋于稳定,但材料i21再生季发苗多且快,再生分蘖发生速度明显高于材料i89;材料i21和i89的最大再生分蘖数为33和10个。LAX1、LAX2和MO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材料不同时期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自头季去穗后,除MOC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72 h的相对表达量外,LAX1、LAX2和MOC1基因在水稻再生分蘖形成期均表现为材料i21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材料i89(P<0.01,下同),MOC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1 h达峰值,LAX1和LAX2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 h达峰值,随后显著降低(P<0.05,下同)并趋于稳定。头季去穗后,除TA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 h时外,材料i89中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材料i21中的相对表达量,D10和HT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1 h达峰值,OsTB1和TA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和48 h达峰值,D27基因在材料i21和i89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头季去穗后24~72 h,D27基因在材料i2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材料i89。最大再生分蘖数分别与LAX2和MOC1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存在不同相关性。【结论】LAX1、LAX2和MOC1基因高表达有利于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高表达会抑制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不同分蘖相关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