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17篇
  211篇
综合类   474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为加快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331个行政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法从中抽取63个样本村,通过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集约潜力测算模型,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结果】将63个样本村的土地划分为3个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其中11个样本村属于集约利用型,21个样本村属于低度利用型,31个样本村属于粗放利用型;2008-2020年,以上3个集约利用等级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的潜力分别为19.75,58.16和332.98 hm2。【结论】研究所用方法可科学地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划分其集约利用等级并计算集约利用潜力,能较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32.
采用砂质潮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磷充足和缺磷二个水平,研究了33个河南省地方性的大豆品种苗期植株(39d后收获)对低磷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大豆品种间在植株相对干物重(RW)、相对磷素积累量(RA)及相对磷利用效率(RE)三项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相对株高(RH)变异较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植株相对磷素积累量与植株相对干物重的简单相正系数(r=0.7832**)与偏相关系数(r=0.8641**)均达显著水平,但相对磷素利用效率与植株相对干重的简单相关关系不显著(r=-0.2769),仅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r=0.6458**)。利用相对干物重和相对磷素积累量进行的品种聚类分析表明,供试33个品种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RW与RA均高的品种有4个;RW与RA均低的品种15个;中间型品种14个。  相似文献   
33.
集约度与粗放度在判定土地发展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根据C-D生产函数理论推导定量评价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模型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势分析方法确定河南省及其各市劳动和资金产出的弹性系数,最后计算其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并根据建设用地利用集约系数和粗放系数这2个重要参数确定其建设用地利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4.
为解决含锰工业废水对环境、土壤及生物带来的危害,研究采用热电厂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希望能找到最佳吸附条件,同时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更多机会;采用EDTA滴定法,对含锰废液进行了吸附研究,模拟测定了影响粉煤灰吸附特性的几种因素:重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时间、粉煤灰颗粒度以及待吸附液的pH等;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废液Mn2 浓度的增大,去除率逐渐降低;在吸附中60min为最佳震荡时间;随着粉煤灰粒度的减小,去除率增加;pH值应控制在中性偏碱性(pH值约为8.0最好)范围;可见,采用粉煤灰吸附含锰工业废水在适当工艺条件下可以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这种方法较简便,成本低廉,能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詹莉  周慧  李保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12-2413
针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的特点,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总体形势,介绍了陕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指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36.
河南省典型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河南省选取8个典型土壤剖面,对其进行景观特征、剖面形态学特征的描述及其理化性质的分析,并确定其在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Taxonomy)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归属于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壤质混合型非酸性温性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黏壤质混合型温性斑纹钙积干润淋溶土、黏壤质混合型温性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和壤质混合型非酸性温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族;并在此土族基础上,根据土系划分规则和河南地区淋溶土诊断特征及构型特征,尝试提出"土系对比检索逻辑图"以阐述土系参比划分的逻辑过程。通过对比,可将8个典型土壤剖面划分为7个土系:汤阴系、汲水系、神沟系、尚庄系、侯集系、枣林系和尚店系。  相似文献   
37.
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耕作能够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FL1、FL2处理的群体数分别为730.6万茎/hm2、761.4万茎/hm2,分别比CK(683.9万茎/hm2)显著增加46.7万茎/hm2、77.5万茎/hm2。FL1、FL2处理的小麦穗粒数均为31.2粒,比CK(26.8粒)极显著增加4.4粒。FL1、FL2处理能增强旗叶的光合性能,小麦旗叶的SPAD值分别为51.3、46.7,均极显著高于CK(20.2)。FL1(8 137.6 kg/hm2)、FL2(8 481.2 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6 518.5 kg/hm2),分别比CK增产24.8%、30.1%。  相似文献   
38.
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适宜的菌渣肥配方,减轻农业副产物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探讨了菌渣、牛粪不同体积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0.5)、JZC(菌渣/牛粪=1)、JZD(菌渣/牛粪=2)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时,在施用量较低(3 000 kg/hm2)或两者配比不适宜(JZD)时对产量有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施用量(6 000 kg/hm2、9 000 kg/hm2)和适宜的配比(JZA、JZB、JZC)下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与CK-JZ0相比,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6 000 kg/hm2时,JZB处理对小麦株高、总干物质量、穗粒数以及JZA处理对小麦的穗粒数有连续稳定的促进作用,JZA处理平均较CK-JZ0增产4.7%;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A、JZB、JZC处理对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JZD处理对穗粒数有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其中JZB、JZC处理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平均分别较CKJZ0增产6.7%、15.9%。  相似文献   
39.
河南省土壤系统分类中典型土系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1):4-13
土系是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最基层分类单元;而尽快建立健全覆盖我国各区域的典型土系是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一项急迫工作。重点介绍河南省的土系建立情况,在222个典型单个土体的野外调查和实验测定数据基础上,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共划分了5个土纲,11个亚纲,22个土类和39个亚类,建立了187个土系,并以农业耕作区的21个典型土系为例,介绍了河南省土系建立情况。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研发适应于当地土壤和生态特色的烟草专用生物有机肥配方,并且进行配方验证和筛选。[方法]2014~2015年,在平顶山市叶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和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用粉状有机肥配方的整体效果较差。施用解磷解钾配方的有机肥有利于烟叶前期的生长,但是在烟叶生长中后期需要及时补充钾肥。[结论]抗重茬生物有机肥不仅使得烟株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优,而且减少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