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4篇
  29篇
综合类   503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2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株含cry新基因的苏云金杆菌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XPZ-9菌株是从土壤中分离的对鳞翅目幼虫有特异杀虫活性的新菌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菌株可产生菱形和圆形伴胞晶体,SDS-PAGE 检测表达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约为70 kDa.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新基因cry1Ah.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菌株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小菜蛾、亚洲玉米螟和美国白蛾的...  相似文献   
52.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53.
为了更有效的治理工业废水污染,实验以甲醇作惟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甲醇降解菌CYW-32,经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鉴定为嗜有机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organophilium)。通过比色酸法明确了菌株CYW-32在24h内可高效降解500mg·L^-1的甲醇,降解率达到97.75%。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0,温度32℃,转速150r·min^-1,装液量为100mL/250mL。同时证实了菌株CYW-32对甲醇的降解为胞内酶代谢途径。甲醇降解菌株的筛选为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昆虫解毒酶系与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昆虫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由P450介导的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水解酶类3种解毒酶系在昆虫的代谢抗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生化和分子水平介绍了昆虫解毒酶系与抗药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56.
测定初筛获得的6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毒力、产孢量、萌发率、胞外蛋白酶活性及菌株生长速度等多个生物、生态学指标,从专业角度构建最优序列,经灰色分析和不同菌株毒力效价显著性比较,筛选出了两株具有较大生产潜力的优良菌株BD-B015和BD-B038,对甜菜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33%和86.70%,僵虫率分别为86.67%和85.27%。  相似文献   
57.
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斑点落叶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分生孢子逐日和逐小时的捕捉,同时记载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等气象数据,分析发现,6至7月份为整个生长季中孢子飞散的高峰期,影响孢子飞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降雨和风,一天中孢子飞散的动态是昼多夜少,9:00-22:00孢子飞散量占全天的87.2%,孢子飞散的最高峰为15:00-16:00,各小时孢子飞散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和麦田绿矮病株率为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V1、带毒率V2和5月份降雨量V18为测报因子的2个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模型:①Y=0.692 0.93V1 0.314V2 0.059V18②Y=0.263 1.10Vl 0.069V18。经用1996-1999年的试验和气象数据进行检验,准确率均达75%以上。因此,2个模型均可用于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9.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诱虫灯和小菜蛾性诱剂逐日诱集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坝上农牧交错带趋光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农林牧趋光性昆虫共有269种,分属9目,42科。初步明确了该区趋光性昆虫种群动态可分为零星出现、连续少量出现、连续大量出现、短期大爆发4种类型,以及害虫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小菜蛾、杨逸色夜蛾、小地老虎、旋幽夜蛾、短扇舟蛾)的动态规律,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害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的代谢产物和其生物活性,对该菌株进行摇瓶培养,从菌丝中提取到一种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经过XAD-1600型大孔吸附树脂,ODS C18硅胶中压柱分离得到黄白色粉末。HPLC检测后,初步断定该物质是一类非常相似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并且极有可能具备互变异构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