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和麦田绿矮病株率为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V1、带毒率V2和5月份降雨量V18为测报因子的2个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模型:①Y=0.692 0.93V1 0.314V2 0.059V18②Y=0.263 1.10Vl 0.069V18。经用1996-1999年的试验和气象数据进行检验,准确率均达75%以上。因此,2个模型均可用于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初期,内蒙岭北地区春小麦大面积发病,严重减产.病株矮化丛生,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试验证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xtellus Fallen)为主要传播媒介.病株汁液经粗提纯,电镜观察到杆状病毒质粒和病毒核衣壳螺旋状结构,并与小麦丛矮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因此认为侵染内蒙岭北地区春小麦的病原是小麦丛矮病毒(WRSV).  相似文献   
3.
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策略陈巽祯,杨满昌,苗洪芹,吴和平(河北省保定农林科学院植保所071000)我国玉米病毒病的主要发生种类有4种。60至70年代新疆、甘肃敦煌局部地区发生的玉米条纹矮缩病,70至80年代甘肃等省发生的玉米红叶病,6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MDMV)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新乡、安阳、河北邯郸大发生,而后蔓延至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省。80年代初,河北省的中南部平原地区病害发生严重,成为重病区,而张家口、承德等地为偶发区,病株率在5%以下。199...  相似文献   
5.
种子带毒与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重要病毒病害 ,196 8年曾在河南新乡地区大发生。 80年代推广丰单 1号、郑单 2等抗病品种 ,病害得到控制。 90年代以来 ,病害再度发生并北移 ,京、津、冀、鲁、豫、陕、甘、辽等地均遭严重危害。该病由玉米矮花叶病毒 (MDMV)引起。种子带毒是田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了明确自然条件下 ,种子带毒对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的影响 ,1999年作者在玉米矮花叶病的重病区河北省抚宁县选择易发病期 (4月2 4日 )播种 333 5m2 高感玉米杂交种沈单 7。试验地内不进行药剂防治 ,其他水肥管理同大田。在…  相似文献   
6.
 从大名红皮花皱叶植株上通过蚜虫分离出一个分离物,能侵染许多茄科植物,在直果蔓陀蘿上表现为明显的脉暗症状。
经测定致死温点为55-56℃,稀释限点为200-300倍,适宜的酸碱度为pH6-9,在22℃下体外存活期6小时,在15-25℃下经过25天的自然干燥仍保有活力。抗药力极强,能抗85%酒精、50%硫酸铜液、19%甲醛液、2.5%单宁酸,而不失其致病力。桃蚜、棉蚜、玉米蚜、麦二义蚜、麦长鬚蚜都能传播此病毒。蚜虫在病株上吸食10分钟即能带毒,带毒的蚜虫在寄主植物上放饲10分钟以上即可传染,其传毒能力与虫口密度有密切关系,每次需有10头以上才能传染。本病毒在洋酸浆、直果蔓陀蘿、龙葵等指示植物上的病状与PYV所引起的症状有显著区别,对PYV的抗血清无明显的沉淀反应,在洋酸浆上与PYV之间的交互保护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7.
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道了一种简便易行的0~4级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该标准以病害典型症状为依据,经产量指标验证,证明该标准准确、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猖獗流行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两种重要的病毒病害之一 ,该病由灰飞虱 (Laodelphaxstriatellus)传播 ,侵染禾本科杂草和作物 ,包括 2 8属 5 7个种。采用调整播期的方法曾经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1-5] ,但 2 0世纪 90年代再次暴发流行 ,在京、津、鲁、豫、浙、陕、甘、晋、辽等地大发生 ,如 1 996年河北省种植玉米 2 2 3万hm2 ,有 75 6万hm2 发病 ,其中 2 0万hm2 减产 5 0 %左右 ,1 3万hm2 因病毁种 ,损失惨重。有关专家对流行原因和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6-9] 。为了对玉米粗缩病的流行进行准确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9.
小麦丛矮病是一种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病毒病,有关此病的发病规律已有报道,其病原是杆状病毒。把提取的小麦丛矮病毒人工注射于健康灰飞虱体内,令其在健康麦苗上取食,则麦苗可发生典型的丛矮病症状。关于小麦丛矮病毒的寄主植物,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都曾做过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广泛的寄主范围测定,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丛矮病在陕西、山东等省曾有较大面积的危害。河北省也早有此病,但仅在麦田的地头、地边和靠近坟圈等草多的地方零星发生,不被注意。自1972年以来,在秋作物田中连年套种冬小麦的地区,小麦丛矮病的病情逐年加重,蔓延迅速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毁种,成为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1974至1979年对小麦丛矮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