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36篇
  492篇
综合类   789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以来,国家长期致力于农地产权改革。但由于在制度实施中过度依赖农村集体等原因,导致农地产权关系界定不清,集体过度干预,农地自发流转不足,农地配置效率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利,降低农地交易成本,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农村,以期创造有利于农地高效、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但现有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应按照规范的土地登记制度要求,从登记机关、运作方式、经费资助等方面深化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2.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可近似地看为一个线性加载的过程。在沉降-时间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层建筑桩基础的龚帕兹沉降-时间预测模型,其中3个参数a、b和c可以简单求解得到。两个个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在桩基沉降预测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3.
有机酸对Cu Pb Cd在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选择一种红壤和一种水稻土,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Cu(Ⅱ)、Pb(Ⅱ)和Cd(Ⅱ)在这2种土壤中竞争吸附的影响,并与单一体系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柠檬酸和酒石酸与Cd(Ⅱ)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较小,2种有机酸对2种土壤中Cd(Ⅱ)的吸附均表现出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随有机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酒石酸促进了红壤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而且低pH下的促进作用大于高pH下的作用。pH4.2时酒石酸对水稻土吸附Cu(Ⅱ)和Pb(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pH5.2时酒石酸使水稻土对Cu(Ⅱ)的吸附量减小,但对Pb的吸附基本无影响。柠檬酸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的影响表现为峰形曲线,即吸附量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某一浓度时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在较高浓度和较高pH下,柠檬酸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在水稻土中。由于红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比水稻土高得多,有机酸对红壤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促进作用大于水稻土中的作用,相反有机酸对水稻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大于红壤中的作用。虽然在竞争条件下有机酸对某一重金属离子吸附的促进作用小于单一体系中的,但竞争条件下所有重金属离子吸附增量的总和大于单一体系中单个离子的吸附增量。在柠檬酸体系中,低pH下Cu(Ⅱ)和Pb(Ⅱ)在单一体系中的吸附量高于竞争体系中的,但在高pH下结果相反,这主要与柠檬酸在不同pH下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机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5.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典型区,研究农田土壤有效态Co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Co含量平均值为12.58 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11.2 mg/kg,变异系数为13.59%;土壤有效态Co含量为0.05~0.80 mg/kg,平均值为0.26 mg/kg,变异系数为81.63%;土壤Co活化率平均值为2.17%,变异系数为94.24%。(2)在土壤全Co含量变异较小的情况下,土壤有效态Co和土壤Co的活化率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均以指数模型拟合更优;回归分析表明,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态Co含量和土壤Co活化率的主要因素,说明研究区内土壤酸化直接导致土壤有效态Co含量增加。(3)全Co含量在不同的经济功能区和不同的地貌区差异均不显著;有效态Co含量和土壤Co的活化率在菜地区极显著地高于化工区和印染造纸区;有效态Co含量和土壤Co的活化率以南部湖荡区较高,南部湖荡区土壤有效态Co极显著地高于中部平原区。(4)土壤有效态Co含量及Co的活化率在土壤剖面上均以表层为高。  相似文献   
96.
通过化感育种,提高植物化感作用(如对杂草),降低植物自毒作用(如对黄瓜)是减少杂草及作物连作障碍的根本途径.阐述了前人在植物化感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和利用上所作的研究,并对植物化感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华北平原几种主要类型土壤的硝化及反硝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用华北平原5种主要土壤进行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类型土壤间硝化反硝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培养28h后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渍土和风沙土的硝化率分别为7.9%、20.8%、46.4%、22.5%和20.3%;148h后砂姜黑土的硝化率为18.7%,其它4种土壤达98.4%—100%,基本硝化完全;培养268h释放的N2O总量分别为0.04、0.27、0.24、0.41和0.45μgN·g-1土。培养650h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0.6、0.3、0.08、0.02和0.05μgN·g-1土。可见,不同的土壤中砂姜黑土的硝化作用活性较弱,而反硝化活性较强;潮土、褐土、盐渍土和风沙土的硝化作用活性较强,而反硝化活性相对较弱。土壤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与土壤质地和pH有关,与硝化和反硝化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
不同pH值条件下微生物和胡敏酸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组分胡敏酸(HA)分别在灭菌和不灭菌处理下对典型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微生物对其降解起着重要作用,α-CHC、γ-CHC和δ-CHC以及P,P′-DDT在碱性条件下降解较快;HA对农药的降解具有双重影响,具体的表观作用与其他土壤环境条件(如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99.
西苕溪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径流流失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实验地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氮素径流流失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深刻地影响着径流及其氮流失的过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时间、径流增长率、积累径流量和氮的流失过程均有明显差异:相同降雨条件下,产流所需时间菜地最长,其余依次为稻田、竹林、草地和桑园;径流增加及积累径流量最大的是稻田,其它依次为桑园、竹林、草地和菜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有效态氮浓度与降雨时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不同的方程式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00.
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通过人工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用狐尾藻、凤眼莲2种水生植物来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TN、TP、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放;沉水植物狐尾藻比漂浮植物凤眼莲的效果好。底泥采取物理处理(塑料包被)后在短期内(15—20d)能暂时控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但不能保持长久,并在随后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物理措施如底泥包被不是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水生植物修复才能有效抑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今后将成为控制底泥中营养盐释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