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本试验选择16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胡萝卜,试验期为75d,观察对荷斯坦种公牛原精产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制冻精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荷斯坦种公牛日粮中添加胡萝卜后,试验组牛的原精产量、鲜精精子活力和制冻精数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精子密度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验证了在荷斯坦种公牛日粮中添加胡萝卜可显著提高精液产量、精子活力和制冻精数量,提高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102.
对土壤处理剂Guilspare进行室外大豆地下滴灌试验.土壤处理剂喷施浓度为1%,2%的处理在50%,100%灌水量下,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对照组高14.07%,7.46%;22.24%,12.80%,体现了较好的保水性能,就保水效果分析比较2%的处理>1%的处理;不同浓度土壤处理剂在一定灌水量下对大豆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土壤处理剂喷施浓度为1%,2%的处理在50%,100%灌水量下,其产量分别较对照组增产6.08%,9.39%;11.49%,16.02%,具有较好的增产功效.就增产效果分析比较2%的处理>1%的处理.最终分析比较得出土壤处理剂喷施浓度2%的处理在50%灌水量下灌溉水利用效率(WUEI)最高,为1.06 kg/m3,其节水增产综合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给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位于7D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POD-7D1和POD-7D6及3A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POD-3A1和POD-3A2对98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检测。结果表明,在TaPod-D1位点,有42份(占42.9%)材料含有与高POD活性相关的TaPod-D1a等位基因,56份(占57.1%)材料含有与低POD活性相关的TaPod-D1b等位基因;在TaPod-A1位点,有28份(占28.6%)材料含有与高POD活性相关的TaPod-A1b等位基因,70份(占71.4%)材料含有与低POD活性相关的TaPod-A1a等位基因。在不同类型的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两个不同位点上高POD活性等位变异TaPod-D1a和TaPod-A1b的分布频率均表现为引进品种(系)≈自育品种(系)地方品种。所检测的新疆冬小麦品种(系)共有四种等位基因组合,分别为Tapod-D1b/Tapod-A1a、Tapod-D1a/Tapod-A1a、 Tapod-D1b/Tapod-A1b和Tapod-D1a/Tapod-A1b,它们在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依次为39.8%、31.6%、17.4%和11.2%。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118个枣品种叶片、枣头、二次枝、枣吊、花等表型性状的调查研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明确各品种间的表型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94%~63.34%,平均变异系数为20.60%,各器官变异大小为花表型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枣头表型性状>枣吊表型性状>二次枝表型性状。在叶片描述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中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为0.76~1.70,Simpson指数为0.32~0.61,大小与Shannon-wiener指数排列一致,顺序为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片形状>叶缘形状>叶片光泽 >叶片颜色>叶片状态。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多对极显著性相关关系,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各器官和各组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得出6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5.64%,说明该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18个枣品种的大部分信息;结合主成分特征向量绝对值大小发现叶片长、宽、叶面积、二次枝长节间度、枣吊叶片数、花序花朵数、花序数对枣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可以作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现有种质分为6个大类,同一类别共性明显,不同类别差异较大,除第6类山东大柿饼外其余类别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构成。  相似文献   
105.
新疆雪岭杉生物量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80株样木的实测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雪岭杉的地上部组织、地下部和各组分器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并根据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各种模型。结果表明: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一元模型精度除树叶为77%,其他均在90%以上,可以满足大尺度森林生物量估计;地上各生物量二元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一元模型,但是不同组分生物量模型适合的因子组合不同,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W=aDbHc相对最优,预估精度97.38%和97.26%,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W=a(D3/H)b最优,预估精度93.96%和90.37%;地下生物量模型以根茎比方程建立的一元模型最优,预估精度89.01%。建立的地上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可用于新疆天山山区雪岭杉生物量估计。  相似文献   
106.
为实现大田作物灌溉的精细化管理,研究了基于气象因素的生育期ET0预测模型。采用灰色理论对ET0与日均、日最高、最低温度,日均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ET0与温度(包括日均、最高、最低温度)及相对湿度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在分析ET0与上述气象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基础上,采用日均温度、日均风速以及日照时数作为模型的输入,ET0作为输出,建立了BP神经网络(BPNN)预测模型;采用日均温度、日均风速、日照时数及灰色关联度作为输入,建立了模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FLSSVM)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NN模型的训练值决定系数为0.8643,平均相对误差6.29%,预测值决定系数为0.8099,平均相对误差7.83%;FLSSVM模型的训练值决定系数为0.9684,平均相对误差2.89%;预测值决定系数为0.9663,平均相对误差3.43%。BP神经网络与FLSSVM模型的精度均较高,可以用来预测ET0日值,这为大田作物的精细化灌溉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通过病组织的显微观察,确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Scolecotrichum vitiphyllum(Spesch.) Varak.et Vassil.(=Coryneum vitiphyllum Spesch.)。该病原菌的子座半球形,着生于叶表皮下,褐色至暗褐色,顶端色淡光滑、光亮呈透明状,丛枝状排列成一束,大小(55.3~115.3)μm×(30.4~56.8)μm;分生孢子梗棍棒形、直立,分生孢子梗顶端圆形,无隔膜或1个隔膜;分生孢子单生,椭圆形、短棒状,有1~3个隔,隔膜处缢缩或不缢缩,无色,边缘光滑,大小为(16.1~28.8)μm×7.0~15.2μm。  相似文献   
108.
类短命植物是准噶尔荒漠早春草本植物类群的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类短命植物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以棒果芥(Sterigmostemum tomentosum)、福海棒果芥(S. fuhaiense)和黄花棒果芥(S. sulfureum)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野外成株全株生物量,对三者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明显。福海棒果芥生物量最大,但根冠比(R/S)和叶冠比(L/S)最小;棒果芥生物量最小,但L/S最大;黄花棒果芥则具有最大的R/S。棒果芥和黄花棒果芥的根冠比(R/S)均随个体的增大而显著下降,表明二者地上(AGB)与地下生物量(BGB)分配受到个体大小的强烈影响。福海棒果芥AGB-BGB间为等速生长关系(幂指数α=1),而另外2种均为异速生长关系;棒果芥、福海棒果芥的叶生物量(LB)与AGB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黄花棒果芥符合异速生长关系(α<1);3个物种的LB-BGB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0.816),表现出强烈的功能趋同性。总之,3个物种间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没有一致规律,但体现了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9.
为实现大田作物灌溉的精细化管理,研究了基于气象因素的生育期ET0预测模型。采用灰色理论对ET0与日均、日最高、最低温度,日均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ET0与温度(包括日均、最高、最低温度)及相对湿度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在分析ET0与上述气象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基础上,采用日均温度、日均风速以及日照时数作为模型的输入,ET0作为输出,建立了BP神经网络(BPNN)预测模型;采用日均温度、日均风速、日照时数及灰色关联度作为输入,建立了模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FLSSVM)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NN模型的训练值决定系数为0.8643,平均相对误差6.29%,预测值决定系数为0.8099,平均相对误差7.83%;FLSSVM模型的训练值决定系数为0.9684,平均相对误差2.89%;预测值决定系数为0.9663,平均相对误差3.43%。BP神经网络与FLSSVM模型的精度均较高,可以用来预测ET0日值,这为大田作物的精细化灌溉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调亏灌溉对核桃树生长、高产的影响,通过核桃树的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变化,从而得到最优的调亏灌溉制度。试验共设置了3次水平(ET_(0)、75%ET_(0)、50%ET_(0)),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其中W0是对照组(CK);W1是Ⅱ期及Ⅲ期进行连续的中度、轻度调亏;W2是Ⅱ期进行轻度调亏;W3和W4是在Ⅰ期、Ⅱ期及Ⅲ期进行连续的中度、轻度调亏。试验发现W3处理对新梢增长抑制程度最大,与W0相比在Ⅰ、Ⅱ、Ⅲ期末分别减少了14.7%、28.93%、18.33%。在Ⅱ期轻度调亏对该生育期叶片细胞损伤最小,在后期正常灌水SPAD值可以恢复正常水平,其他处理则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在Ⅱ期末,各个处理的果实纵横径及体积由大到小表现为:W3>W1>W4>W2>W0,生育期末则表现为W2>W0>W4>W1>W3。通过对不同调亏处理下的生长特性指标及产量的综合研究,确定出W2处理可以起到修枝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