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就速收除草剂与肥料混用在胡麻田中的药效及安全性作了盆栽试验,对不同速收除草肥浓度下胡麻及其模拟杂草的出苗、株高、鲜重等形态指标及胡麻的叶绿素、硝酸还原酶、POD、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速收(180g/hm2)与肥料混用对胡麻田有较好的安全性不会对胡麻产生危害,可作为胡麻田良好的除草肥。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关中奶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表型。结果表明,山羊MSCs具有很好增殖能力;能够耐受反复冷冻和解冻;表达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CD166,弱表达CD34、CD106,而不表达CD14、CD45。该类细胞用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能够表达心肌α-actin,并呈PAS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54.
添加铬对肥肓绵羊血液部分无机离子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用16只17.5kg左右、5月龄左右的本地公绵羊肥育60天,添加吡喧羧酸铬(CrPic)、CrCl  相似文献   
55.
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致死率高,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作者从病原形态学、流行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疫苗5个方面,综述了羊痘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6.
菌核病是山西省红芸豆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其病原菌种类,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红芸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丝初期呈白色絮状,培养7 d后在菌落边缘出现黑色鼠粪状菌核,菌核直径2.0~4.5 mm,菌核萌发产生1~3个子囊盘;子囊呈圆柱形或梭形,大小为(120.0~140.5)μm×(9.2~11.6)μm;子囊内含8个无色、椭圆形子囊孢子,大小为(8.4~12.0)μm×(4.0~5.5)μm。代表菌株J8-1.8可侵染红芸豆茎部和豆荚引起发病。以rDNA-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J8-1.8与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引起山西省红芸豆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相似文献   
57.
为实现黄瓜优质高效生产,以‘中农16号’黄瓜为试材,设置清水(CK)、100μmol·L~(-1) EDTA-Fe(Fe)、200μmol·L~(-1) ZnSO_4·7H_2O(Zn)、100μmol·L~(-1) EDTA-Fe+200μmol·L~(-1) ZnSO_4·7H_2O(Fe+Zn)共4个处理,研究叶面喷施铁锌肥对黄瓜植株生长状态、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植株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发现,与CK相比,Fe和Zn处理均显著增加黄瓜果实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同时,Fe处理显著增加黄瓜叶片中Fe和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Zn处理显著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果实K和Mg含量,而Fe+Zn处理显著增加叶片P_n、叶片色素、可溶性蛋白质、Fe和Zn含量,并显著提高果实单果质量、游离氨基酸如丝氨酸(Se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含量,并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Fe+Zn处理的黄瓜植株生长发育的综合评价值最高。综上所述,叶面同时喷施铁肥和锌肥促进黄瓜叶片Fe和Zn元素积累,提升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8.
不同钠钾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中杂9号''番茄品种,采用水培法,以K+浓度(4 mmol/L)为对照,以不同浓度Na+(1、2、3、  3.5、3.75、4 mmol/L)与K+(3、2、1、0.5、0.25、0 mmol/L)配施,探究不同钠钾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4 mmol/L KNO3+0 mmol/L NaNO3)相比,T3处理(2 mmol/L KNO3+  2 mmol/L NaNO3)对番茄幼苗长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株高、茎粗、整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28.94%、  16.54%、59.14%和44.96%。随着Na+比例增加,番茄根系形态指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与对照相比,T7处理(0 mmol/L KNO3+4 mmol/L NaNO3)下相对电导率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幅最显著。与对照相比,T2处理(3 mmol/L KNO3+1 mmol/L NaNO3)和T4处理(1 mmol/L KNO3+3 mmol/L NaNO3)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显著降低,T4、T6(0.25 mmol/L KNO3+3.75 mmol/L NaNO3)和T7处理根系S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T6处理的降幅最显著,而根系POD活性T7处理增幅最显著;叶片和根系过氧化氢酶(CAT)均呈不同程度增加。Na+比例增大可诱导番茄叶片和根系不同程度地积累渗透调节物质,与对照相比,T7处理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最显著。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T3处理番茄幼苗各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综上,适宜的钠钾配比可通过调节番茄不同器官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来影响其生长发育,且K+和Na+的配比为1∶1时,番茄幼苗的整体长势较佳。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鸡球虫疫苗保存液重铬酸钾对雏鸡的安全性,采用灌胃途径,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低剂量毒性试验,观察攻毒雏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判断重铬酸钾对雏鸡的损害程度。结果表明,重铬酸钾对雏鸡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501 g/kg体重,是临床推荐用量(约3.125 mg/kg体重)的160倍以上;0.464 g/kg体重以上的重铬酸钾对雏鸡的心脏、肝脏、肺脏、腺胃和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规免疫用量的5、20倍时对雏鸡无害。  相似文献   
60.
斑点杂交法在鸡毒支原体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鸡毒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用DNAStar和Primer 5.0软件自行设计探针,并进行地高辛标记。采用带正电的尼龙膜对提取的鸡毒支原体DNA进行斑点杂交反应,建立最佳的反应条件,并采用建立的条件对市场上随机购买的鸡新城疫活疫苗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运用斑点杂交反应可以从疫苗样品中检测到支原体的污染,检出率为23.3%(7/30)。表明该方法快速、特异性、敏感性高,对生物制品中支原体污染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