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猪催乳素受体基因第8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山西瘦肉型猪SD-〖KG-*4〗Ⅰ系、SD-〖KG-*4〗Ⅱ系、SD-〖KG-*4〗Ⅲ系和山西白猪等8个猪种372头个体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第8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B、AC和CC 4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在所有品种中频率都较高(0.50~0.62),等位基因B在杜洛克猪中频率较低(0.12),在其它品种中频率为中等(0.24~0.44),等位基因C在杜洛克猪和SD-Ⅲ系中频率较高(0.26),在其他品种中频率很低(0~0.04)。对AA和CC 2种纯合子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在扩增片段内有4处突变,即G→A、T→C、A→G的转换突变和TTT插入突变,都发生在PRLR基因的第8内含子。利用140头母猪头胎产仔记录和118头山西白猪后备猪生长发育记录,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了PRLR基因型对猪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母猪的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但PRLR基因型对后备猪乳头数、6月龄体重和背膘厚等性状有显著影响,AA型个体的乳头数显著高于AC型(P<0.05);AC型个体的6月龄体重和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P<0.05)。  相似文献   
112.
镉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是一种公认的对人和动物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可诱导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发生凋亡。镉致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作者主要从这两条途径对镉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3.
以1年生大果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与CaCl2对其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喷施此2种外源物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果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延缓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解;大果榉幼苗冻害级别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大果榉抗寒性的评价结果与自然越冬后冻害级别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外源物质种类及其使用浓度对大果榉幼苗抗寒性影响的大小依次为20 mmol/L CaCl2>25 mmol/L CaCl2>0.15% PP333>0.1% PP333,20 mmol/L CaCl2提高抗寒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4.
本研究从谷子基因组水平鉴定出33个SiGATA成员,命名为 SiGATA1~ SiGATA33。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SiGATA家族的系统发育、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保守基序、蛋白三级结构和顺式调控元件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3个SiGATA转录因子被划分为3组,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多数含有CX_2CX_(18)CX_2C保守结构域;谷子GATA蛋白与单子叶植物水稻的同源性大于其他两种单子叶植物;蛋白三级结构分析表明,整体结构相似度存在差异,同组进化序列基因的结构相似度较高;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SiGATAs启动子序列中存在调控生长发育、激素信号传导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其中 SiGATA15、 SiGATA22、 SiGATA31在干旱、厌氧诱导及脱落酸响应等元件中表达量较高,其在谷子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生物学功能。这些逆境响应及生长发育相关转录因子的挖掘,将为作物育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地被菊花粉活力和储藏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晋慧  赵耀  王媛  冯雁梦  李艳锋  孔一昌 《园艺学报》2012,39(12):2483-2490
 以地被菊(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品种‘毛白玉’、‘粉芙蓉’的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并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外源Ca2+显著促进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硼酸对花粉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花序中部筒状花的花粉活力显著高于花序外部和内部筒状花的花粉;遮荫降低了花粉活力;‘毛白玉’和‘粉芙蓉’花粉在室温下可分别储藏8和6 d,4 ℃下可分别储藏25 d和20 d,–20 ℃下可储藏25 d,–80 ℃下可分别储藏21和18 d。–80 ℃储藏前干燥处理2 h的花粉,储藏后花粉活力显著高于干燥处理4 h和6 h的花粉。预冻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粉活力。–80 ℃储藏的花粉采用35 ℃解冻2 min或冰上解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6.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2)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支链淀粉含量,除紫糯麦1号外,其余糯小麦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97%。(3)通过聚类分析,将44个糯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Ⅰ类包含28个品种,占总数的64%,产量和品质中等;Ⅱ类包含11个品种,占总数的25%,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Ⅲ类含5个品种,占总数的11%,产量和品质偏低。  相似文献   
117.
棉花雄性不育材料亚棉A的小孢子败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海燕  黄晋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0):4130-4140
【目的】从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两方面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系亚棉A小孢子的败育机理。【方法】亚棉A是从亚比棉×陆地棉3种杂种中选育出来的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运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及生化指标测定法,对棉花不育系亚棉A及其保持系亚棉B小孢子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不育材料亚棉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造孢细胞期至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在显微结构上,败育迹象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部分已解体,未解体造孢细胞发育成的小孢子母细胞中核仁消失,在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完全解体,而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且与中层细胞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这些异常现象导致最终形成无花粉粒的花粉囊;在亚显微结构上,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中出现线粒体内嵴消失、内质网断裂等降解迹象的同时,相应绒毡层细胞中也出现了线粒体退化的异常现象。生化研究表明,不育系败育后花蕾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保持系,而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却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均低于保持系。【结论】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可能是引起亚棉A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其雄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118.
影响复凝聚法制备明胶缓释微囊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凝聚法是制备明胶缓释微球常用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制备工艺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探讨了明胶与另一凝聚相的浓度、比例、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pH、交联水平及干燥工艺等因素对成功制备明胶缓释微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基于抗逆性开花低矮地被种质资源的驯化和新品种选育,对野生绢毛匍匐委陵菜的耐阴性、耐旱性及耐修剪性开展了试验观测。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苗圃进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遮阴胁迫下,绢毛匍匐委陵菜的叶绿素a/b值普遍较低。在覆盖度、分株能力、匍匐茎条数及株高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干旱胁迫下,绢毛匍匐委陵菜体内的脯氨酸累积明显增高,电导率变化平缓,匍匐茎的生长对中度干旱胁迫的不应期较短,生长恢复力较强;重度修剪处理的绢毛匍匐委陵菜在20天左右可以重新覆盖地面,中度修剪处理的植株在10天左右就可以重新覆盖地面。说明卷毛匍匐委陵菜具有较强的耐修剪能力。  相似文献   
120.
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及地理种源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以及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揭示其变异程度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以便充分利用不同种源文冠果居群地理变异。本研究以山西省文冠果18个野生种源的成年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不同种源文冠果的8个种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种长、种宽、种厚、种形指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厚与种源产地的年均温呈正相关;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随经度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出仁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和气温变异规律,种仁出油率、种子出油率和种壳出油率与海拔呈负相关,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种子出油率还受到年降水量的影响,随降水量增加种子出油率增加。根据种子形态和出油率等9项指标,采用UPGMA法将山西省文冠果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