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2篇
  46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廉玉姬  林光哲  赵小梅 《园艺学报》2011,38(11):2099-2110
 为拓宽十字花科蔬菜育种种质资源,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青花菜(B. oleracea L. var. varitalica)和叶用芥菜(B. juncea L. Czern)的子叶、下胚轴为材料,分离、纯化原生质体,采用40%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融合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细胞在附加0.2 mg · L-1 2,4-D + 0.5 mg · L-1 6-BA + 0.1 mg · L-1 NAA + 0.1 mg · L-1 激动素(kinetin)的改良K8p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当细胞分裂至8 ~ 10细胞期时,将分裂的细胞包埋于0.15%琼脂糖,然后在添加0.3 mol · L-1蔗糖和2 mg · L-1 6-BA + 2 mg · L-1 玉米素(zeatin)+ 1 mg · L-1 NAA + 0.5 mg · L-1 kinetin的Kao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将培养获得的936个愈伤组织转到3种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 + 5 mg ? L-1 zeatin + 2 mg · L-1 IAA;MS + 2 mg · L-1 zeatin + 2 mg · L-1 IAA;MS + 0.5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上诱导芽分化,当芽长3 cm左右时,转到1/2 MS + 0.2 mg · L-1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共获得了96株再生植株,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观察显示再生植株表型变化大,包括3个亲本的中间型或两个亲本的中间型;PCR技术鉴定结果显示96株杂种植株中93株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染色体计数显示,再生的植株染色体数变化范围广(2n = 38 ~ 64),但未发现染色体数总和与3种融合亲本染色体数总数(2n = 74)相一致的个体。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出大白菜、青花菜、叶用芥菜的DNA片段,证实了大白菜、青花菜、叶用芥菜种间体细胞杂交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2.
陈爱香 《北方园艺》2011,(23):218-220
为了掌握我国多年来冬枣研究现状,现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1990~2011年6月在中国部分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以冬枣为主题的317篇研究文献,从文献量、文献内容、研究年代、研究方向、期刊分布、文献作者及其所在机构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文献学角度探究了当前我国冬枣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43.
针对红香酥梨在沂蒙山区的引种表现,简要阐述了红香酥梨的生物学特性,同时探讨了红香酥梨的配套栽培技术。主要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建园栽植、整形修剪、合理肥水、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44.
Na~+、K~+和Cl~-对玉米营养和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Cl、KCl、NaNO3和KNO34种盐处理非盐生植物玉米 (Zeamays)幼苗 ,比较Na+ 、K+ 和Cl- 的营养性和毒性。低浓度时 ,Na+ 、K+ 和Cl- 对玉米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其中K+ 的促进作用明显 ;高浓度处理时 ,Na+ 、K+ 和Cl- 的效应有差异。NaCl和KCl处理时 ,Cl- 表现出明显的毒性 ;NaNO3和KNO3处理时 ,Na+ 表现出的毒害作用较K+ 强。低浓度的Na+ 和Cl- 促进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 ;高浓度的Cl- 导致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 ,植株干枯或黄化。  相似文献   
45.
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及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移栽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瓶的开口方法、组培苗的根部冲洗、组培苗定植移栽的密度和方法,以及栽培棚室的温度、湿度等,均能影响草莓脱毒试管苗的成活及生长状况。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宜于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移栽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临沂大学教授花园人工河水系工程的防渗设计施工中,采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作为防水防渗材料,经过3个冬季2个夏季的水系运行,调查紧邻人工河水系的住宅楼半地下车库,未发现有渗水现象,说明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水防渗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7.
基于过程监测的典型小流域径流氮 磷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沂蒙山区沂河上游典型小流域——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定点连续监测试验,获取2010年7月至10月基流状态与降雨条件下的水质与水文过程数据,分析径流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总氮(TN)和硝态氮(DNN)的含量均表现为跳跃式变化,铵态氮(DHN)呈波动性变化,次降雨后增加明显;TN的含量普遍高于2mg.L-1,其中DNN占TN的比例均大于50%,DHN所占比例不足7%。总磷(TP)和磷酸盐磷(PO34--P)的含量次降雨出现后均有所增加,且在汛期后基流状态下有明显增加趋势,TP的含量最小值为0.031mg.L-1,其中PO34--P所占比例为6.341%~91.904%。径流中颗粒态氮(PN)和颗粒态磷(PP)的含量在次降雨过程中均表现为短时间内在径流量峰值后达到最大,之后迅速降低,且PN和PP的含量与泥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8.
研究在低蛋白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水平对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225羽2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粮为粗蛋白质13%(Ⅰ组)的无氨基酸添加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在基础饲粮中按氨基酸需要量的100%(Ⅱ组)、110%(Ⅲ组)、120%(Ⅳ组)和130%(Ⅴ组)添加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试验期为40周。结果表明:试验期内氨基酸添加Ⅲ组产蛋率最高,平均达到83.6%,分别比试验Ⅱ、Ⅳ、Ⅴ组及其对照组平均高出7.2%(P<0.05)、3.4%、4.2%(P<0.05)和12.4%(P<0.05);不同周龄段中Ⅲ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8、36和56周龄血浆中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Ⅴ组血浆尿酸和尿素氮含量最高,Ⅲ组含量最低,差异显著(P<0.05)。盲肠内容物细菌样本中,各试验组相似性均高于Ⅰ组,Ⅲ、Ⅳ组细菌种类最丰富,指纹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差异显著(P<0.05)。序列测序结果,Ⅲ、Ⅳ组盲肠内容物细菌样本中检测到Lactobacillus johnsonii、Clostridiumsp.、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不可培养的细菌。试验结果显示,低蛋白饲粮中氨基酸添加Ⅲ、Ⅳ组水平对改善蛋鸡生产性能效果显著,而Ⅲ、Ⅳ组盲肠段优势细菌为乳杆菌、梭菌属细菌和普雷沃氏菌,对其改善生产性能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N、P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挺水植物菖蒲、浮叶植物大聚草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培养,探讨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3种水生植物DHN的去除率均超过95.00%;对TN的去除率在70.00%左右;金鱼藻对PO43--P的去除率较高,为85.71%;而菖蒲对TP的去除率最大,高达90.45%。3种水生植物TN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且在降低过程中又呈现先快后缓的趋势;金鱼藻和大聚草DHN浓度表现为初期迅速降低,呈短暂稳定的状态后又降低,而菖蒲DHN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菖蒲的PO43--P在试验初期呈短暂升高趋势后持续降低,而大聚草和金鱼藻的PO43--P在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呈升高或稳定的状态;菖蒲的TP在试验初期升高到1.78 mg/L后持续降低,金鱼藻和大聚草的TP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则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结论]3种水生植物TN和TP浓度随时间推移呈y=ae-bx(a0,b0)的变化,其中,挺水植物菖蒲的N、P去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旨在探明鸭源新城疫病毒(NDV)通过人工感染后在种鸭生殖系统中分布。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经鸭胚传递的NDV SDFCH株,对42只无NDV感染的28周龄樱桃谷种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试验分母鸭接种强毒组,公鸭接种强毒组和对照组。强毒接种4 d后,每隔2 d每组各迫杀2只,采集母鸭卵巢、卵泡、输卵管组织,公鸭采集睾丸、输精管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F基因的扩增与同源性分析。同时,以NDV 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DV及病毒在输卵管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RT-PCR方法能够在种鸭生殖系统各个组织中检测并重新分离到NDV;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内有阳性荧光信号存在。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的种鸭卵巢、卵泡、睾丸、输精管以及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中均有NDV分布,病毒能否随蛋白分泌、精液的排泄进入种蛋传递给雏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