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3篇
  42篇
综合类   296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氮素营养的种间促进机制, 采用叶片15N富积标记法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A1)和小麦/玉米/甘薯(A2) 2种套作系统中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土壤培肥效果和氮素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小麦、玉米的土壤总氮含量,以施纯氮150~300 kg hm-2处理最高;大豆较甘薯更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施氮0、150、300和450 kg hm-2水平下种植大豆后的土壤总氮含量比种植大豆前(小麦收获后)高38.6%、20.2%、9.4%和16.7%,而种植甘薯则降低总氮含量3.1%、1.8%、14.0%和3.8%。A1系统中小麦和玉米季土壤中NO3-N含量低于A2系统,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季土壤中NO3-N含量高于甘薯季。A1和A2系统均存在15N的双向转移,15N转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A1的15N净转移量和转移强度高于A2;A1系统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的15N净转移量比A2系统的15N净转移量分别高3.3%~12.1%、27.0%~166.2%和26.2%~78.7%。玉米与小麦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玉米向小麦,玉米与大豆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大豆向玉米,玉米与甘薯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玉米向甘薯。  相似文献   
52.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的毒杀作用及毒杀机理。胃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当紫茎泽兰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9 g·mL-1时,其水提液对蛞蝓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但作用缓慢,4 d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毒杀作用。Na+,K+ ATPase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Na+,K+ ATPase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可降低蛞蝓体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说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毒杀机理主要为抑制Na+,K+ ATPase酶活力。  相似文献   
53.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呈恶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势基础上,从水土流失、农资投入污染、禽畜粪尿污染、生活污染、农作物秸秆污染等方面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行了系统解析,并从社会、经济和制度方面探讨污染产生的根源,总结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的政策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4.
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究大豆和甘薯的根系分泌物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根系分泌物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活性炭处理方式对玉米/大豆(B1)、玉米/甘薯(B2)及玉米净作(B3)3种种植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生物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活性炭处理(A1)较未加活性炭处理(A2)抑制了玉米生长,但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加活性炭时,由于根系分泌物被吸附,玉米的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产量在各种植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未加活性炭时,大豆的根系分泌物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玉米产量,甘薯的根系分泌物抑制玉米生长和降低玉米产量,B1处理下玉米的根干重、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和子粒干重比B3处理分别高15.81%、53.20%、19.94%和60.84%,而B2处理则比B3处理分别低19.92%、4.33%、16.96%和24.32%。  相似文献   
55.
【目的】检疫员作为生猪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对检疫人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规范检疫员的检疫行为,提高生猪的可追溯概率。【方法】基于四川省德阳市六县(区)139名检疫员的调查,从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补检4个环节分析了检疫员的行为;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检疫员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检疫员按照可追溯体系要求检疫的概率较低;检疫员的基本特征、物主配合程度、检疫设备、培训力度等因素对检疫员的行为选择影响较大。【结论】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对检疫员的培训和监管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养殖户和贩商的宣传。  相似文献   
56.
激素对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S98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用外源激素GA3、BR和IAA处理棉花极端矮化突变体AS98,比较分析突变体内源激素GA、IAA、ZR和ABA的含量、α-淀粉酶、POD和SOD活性变化,探索该矮化突变体的矮化机理。结果显示,施用外源GA3能显著增加AS98叶片GA、IAA、ZR和ABA的含量,GA的相对变化值(VR)为60.4%~64.5%,IAA的VR为6.8%~12.3%,ZR的VR为11.7%~30.7%,ABA的VR为45.7%~82.3%;低浓度外源IAA对AS98的内源GA和IAA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VR分别为49%和0.67%,外源IAA对ZR的合成具有抑制效应,其VR为-21.5%~-30.2%,对ABA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其VR为5.1%~35.4%;外源BR对AS98的内源GA和ABA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VR分别为25.3%~30.4%和3.0%~65.6%,对ZR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VR为-32.1%~-40.9%,而对IAA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低浓度促进IAA合成,高浓度抑制IAA合成。外源GA3对AS98的α-淀粉酶活性影响具有浓度效应,低浓度具有促进作用,0.3μmol/L的GA3使α-淀粉酶活性提高82%。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2μmol/L的PP333使α-淀粉酶活性降低42%,而且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施用GA3得到恢复。PP333对SOD活性有促进作用,1.5μmol/LPP333SOD活性提高35%,而GA3对S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5μmol/L使SOD活性降低48%。结果表明,AS98是一个GA缺陷型矮化突变体,施用外源GA3能使促进和抑制生长的内源激素显著增加,同时,使α-淀粉酶活性增加,POD和SOD活性降低,而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施用GA3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7.
对墨西哥大刍草、玉草3号和玉草6号3种不同类型饲草玉米在孕穗期、抽雄期和吐丝期的产量、青贮品质及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和生育期对鲜、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而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鲜、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3个品种鲜、干草产量均在吐丝期最高,其中,玉草6号鲜、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玉草3号和墨西哥大刍草。从抽雄期及以后,所有饲草玉米干物质(DM)含量均达20%以上,符合青贮对水分的要求。粗蛋白(CP)含量从孕穗期到吐丝期逐渐降低,变幅为8.19%DM~12.80%DM;各时期CP含量均以玉草6号最高,玉草3号和墨西哥大刍草CP含量差异较小。可溶性糖(WSC)含量在孕穗期最高,纤维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均呈上升趋势。青贮发酵品质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孕穗期pH值为3.69,乳酸(LA)含量为7.00%DM,发酵品质最优。品种主效应分析表明,玉草6号发酵品质最好,玉草3号和墨西哥大刍草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品种和生育期对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玉草6号在孕穗期青贮,相对饲用价值达103.28,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好;玉草3号和墨西哥大刍草在抽雄期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58.
何新 《中国种业》2013,(5):73-74
针对杂交稻制种成本高和 F 优498亲本的特征特性,通过近5年的试验示范,建立起了 F 优498“母直父插”高产节本制种技术,包括父母本播种期确定、母本直播技术、父本育秧及栽插、田间管理、花期调节等。示范表明,F 优498“母直父插”制种技术每 hm2产量与常规制种技术持平,但可节省育秧、栽插等成本320元。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感染早期在猪体内的增殖规律,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P-PRRSV经肌肉注射、气管接种后,外周血的全血、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Ct值,并计算其拷贝数。结果表明肌肉注射和气管接种两种方式均能对香猪感染成功,但与气管接种相比,肌肉注射能在外周血中先检测到病毒。同一只猪的全血和血清中的病毒含量差异不明显,但PBMC中的病毒含量却相对要少;HP-PRRSV感染后2~6 h,肌肉注射和气管接种后的病毒增殖都较慢,但肌肉注射更易检测到病毒;感染2 d后,气管接种组的病毒增殖迅速,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的增殖速度;感染后2~6 d,外周血中的病毒迅速增殖,之后逐渐降低。气管接种组的临床症状比肌肉注射组的严重。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