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林业   71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72篇
  902篇
综合类   585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植被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子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黄土高原的植被特征随季节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对土壤侵蚀发生深刻影响。选择陕北安塞县大南沟小流域 ,于 1998年、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5~ 10月 ,每 2周1次对其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叶面积指数 (L AI)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在大南沟流域 ,一半以上的土地是农地 ,种植了玉米、糜子、谷子、马铃署、荞麦和大豆 ,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有荒草地、休闲地、灌丛、林地和果园。对于农地 ,叶面积指数、作物高度和盖度随季节发生很大的变化 ,农地盖度在春天增长缓慢 ,一般在 8月份才达到其最大值 ;非农地的盖度从 4月份开始增长 ,一般 6~ 7月达到其最大值 ,并保持至 9月甚至 10月份。年降雨总量对植被有很大的影响 ,而单场大降雨对植被特征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植生带技术是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为一体的植被恢复方法.笔者介绍了植生带技术的特点、施工过程,以及该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效果.该试验成果可为植生带技术在条件类似区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论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图绘制的一般过程。图例的设计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代数叠加运算是整个编制过程的关键。做图过程中应本着简单实用、形象达意和美观大方的原则进行。分别选取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周1993和2000年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编制出了建库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图,计算出了土地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
利用1996—2000年统计资料的11项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对其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确定了以种植业比重、林业比重、牧业比重为自变量组,其余指标为因变量组;其次,利用CANOCO4.5和CANODRAW4.1软件,将研究区划分为偏农、偏林、偏牧、农牧、牧农等5种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类型;最后,结合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东南向西北,5种类型分布大体为偏农型、农牧型、牧农型、偏林型和偏牧型。  相似文献   
95.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 Bq·kg-1,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过高的基岩裸露率导致其周围土壤对137Cs的集中吸附,137Cs在某些沉积小环境内逐渐富集。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1 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2~4 cm深度范围内。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 369.0、1 833.5 t·km-2·a-1;耕作土壤侵蚀速率远高于非耕作土壤,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6.
比较了国内外已有的乔木郁闭度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样点法特别是观测管法的基础上,以北京延庆地区乔木林为对象,对郁闭度的激光测量进行了研究。实验改进了观察管法,对在野外测量乔木林郁闭度时精确测量所需样点数进行了研究,可以为野外快速、简洁、精确地测量乔木林郁闭度提供新的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97.
梯田埂坎植物根系营养空间及伸展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坐标挖掘法对宁夏南部山区梯田埂坎上较为常见的几种植物根系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根系的伸展模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红柳、苜蓿、柠条的根系分布较深,表现出垂直根型的特点;杞柳、杨树表现出了较强的趋水肥的特点;几种植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可塑性。阳坡密植的红柳、靠近埂坎下部栽植的柠条、苜蓿、树龄5年以下的杞柳、大地埂中部的杨树根系伸展模式比较符合农林复合系统的要求。建议红柳采用密植的方法栽植于阳坡,阴坡栽植杞柳,但随树龄的变化应适当调整株距;杨树不宜作为埂坎造林的树种,适当发展苜蓿。  相似文献   
98.
北京地区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潜在能力。降雨侵蚀力经典算法所需的降雨过程资料较难获得,一般利用各种类型雨量资料建立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为模型的参数输入服务。利用北京10个水文站25年2 894次降雨过程资料。其中5个站点用于建立日、月、年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公式,另外五个站点用语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雨量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的精度不同,用日或月雨量资料直接估算日或月降雨侵蚀力时,模型的误差较大。用日、月或年雨量估算年降雨侵蚀力时,模型的误差较小,约有一半的样本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0%,三个模型相比,日雨量模型估算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用日、月或年雨量估算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时,模型的误差最小,所有样本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20%,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小值只有0.8%,最大值也小于7%,三个模型相比,日雨量模型的估算精度最高。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资料的占有情况来决定相应的降雨侵蚀力估算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地区土壤侵蚀量估算和水土资源评价提供参数服务。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在缺氮条件下,CO2倍增对大豆(GtycinemaxL.)Bragg及其等基因突变体超结瘤大豆nts382和不结瘤大豆Nod49生长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氮条件下CO2倍增明显提高大生物量和根系结涵量,但对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则随幼苗的生长而异。播种后25天取样结果显示CO2倍增条件下,Bragg和nts382的固氮比活性和单株固氮活性都显著提高,而其后3天取样的结果没有表现出增加趋势,固氮比活性在nts382反而明显降低。两种CO2浓度条件下,nts382单株固氮活性高于Bragg,但固氮比活性低于后者。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异说明植物对CO2倍增的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表明,CO2倍增对植物生长和固氮的促进作用不能长期维持。这可能与生物固氮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有关。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在未来全球环境变化、CO2倍增条件下,共生固氮植物可能在生态系统氮素平衡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通过育种技术改良固氮农作物,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0.
主成分分析在大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在原始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情况下,使数据结构得以简化。作者分析了合肥市新站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因子与污染物之间的数学模型,再用该模型计算出各点位相对污染程度,并对监测布点进行分类。以此选出最佳监测点位,可为大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提供方法,为合肥市新站区环境质量的分区和分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