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0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1853篇
林业   37篇
农学   727篇
基础科学   116篇
  1523篇
综合类   2972篇
农作物   37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355篇
园艺   475篇
植物保护   230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748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704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903篇
  2012年   1229篇
  2011年   1282篇
  2010年   1317篇
  2009年   1325篇
  2008年   554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近几年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坤  闫硕 《棉花科学》2020,42(3):13-19,26
为了更系统性了解我国棉花产区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笔者汇总分析了2014~2018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重点分析了我国棉区的棉花黄萎病、铃病、枯萎病、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等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病虫危害是害虫较病害严重,2014~2018年虫害造成产量损失占比为71.01%~77.46%。主要虫害包括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棉蓟马和烟粉虱,主要病害包括黄萎病、铃病、枯萎病和立枯病。棉花病害的损失挽回率比虫害低,尤其是铃病和黄萎病,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只有57.15%和66.74%,而棉花主要虫害的损失挽回率均在77%以上。旨在为我国棉花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及时调整植保工作重点,减少病虫发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论述维吉尼亚霉素对动物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述目前维吉尼亚霉素对瘤胃微生物功能和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对雌性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起决定性的作用,雌激素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就是调控生殖器官和一些外周组织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有研究表明过量的雌激素是一些疾病发生的可能诱因,大量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与乳腺、子宫内膜和卵巢的癌变相关。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饲用荞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Fagopyrum esulentum)原产于中国,其栽培种甜荞和苦荞在世界各地已被广泛种植,我国西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野生荞麦资源。荞麦营养丰富,除含有常见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糖类外,还富含芦丁等抗氧化物质,具有耐瘠薄、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点,特别是一些野生种叶片大、叶量多,更适合于刈割,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很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牧草资源。但目前荞麦的饲用价值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荞麦在我国的栽培、饲用历史和现状,结合荞麦饲用于猪、反刍动物及家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荞麦在饲用化发展中将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PEG-6000、NaCl胁迫对21份引进BMR饲草高粱种质材料进行萌发期和苗期耐旱、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旱、盐胁迫可促进萌发期耐性较强的材料发芽率、根长、芽长、活力指数,苗期PEG、NaCl胁迫下几乎所有材料的CAT活性都呈上升趋势,而SOD、POD活性大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萌发期、苗期耐旱性均强的材料分别为BMP12、BMP456、BMP448,萌发期、苗期耐盐性均强的材料分别为BMP16、BMP12、BMP453。  相似文献   
16.
牧草的再生性能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牧草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牧草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刈割强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现存量、再生速度及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无芒雀麦地上部现存量随留茬高度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第2次刈割后,羊草和无芒雀麦留茬4cm的再生速度均高于留茬8和12cm。刈割后无芒雀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2次刈割后16d上升,到秋季枯黄期降至最低值,且未恢复到刈割前水平。第2次刈割后16d,羊草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恢复到刈割前水平,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降至刈割后最低值,到秋季枯黄期,留茬12cm羊草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达到刈割前水平。试验期间牧草主要生长季(6-8月)降水较少,严重抑制了羊草和无芒雀麦的再生和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因此生长季降水少的干旱年份,羊草和无芒雀麦草地以留茬8~12cm、刈割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7.
锌是动物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多种生理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既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又是阻止饲料与外界环境中有害物质侵入机体的一道天然屏障。大量研究显示,氧化锌可影响动物肠道屏障,促进肠道功能的正常发挥,但也存在使用药理剂量氧化锌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文就氧化锌与新型氧化锌(纳米氧化锌、蒙脱石-氧化锌、包被氧化锌等)对断奶仔猪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未来研究新型氧化锌在幼畜中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果梨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南果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钾养分周年动态积累规律,为南果梨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12年生南果梨树为试材,采用田间采样和树体分解方法,分别于萌芽后10 d(萌芽期)、 30 d(花期)、 65 d(幼果膨大期)、 100 d(果实膨大或新稍停止生长期)、 130 d(果实着色前)、 155 d(果实采收期)、 185 d(采收后)、 210 d(落叶前)8个生育期,选干周和树高一致的3株树,将树体连根从土壤中挖出,分出果实、 叶片、 枝条、 主干、 主根、 侧根、 须根,各器官单独称重,并取200 g左右的鲜样按清水、 洗涤剂、 清水、 1%盐酸、 3次去离子水冲洗、 杀青、 烘干后,电磨粉碎过0.15 mm筛,测定样品中氮、 磷、 钾含量。【结果】1)南果梨周年生育期内,树体干物质当年净积累量为18.4 kg/plant,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两次累积高峰,分别是幼果膨大期(0.15 kg/d)和采收期(0.11 kg/d)。2)南果梨树体总氮周年积累量为154.0~301.0 g,新生器官为0~116.2 g,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多年生器官氮积累量为154.0~194.8 g,落叶前达到最高。3)南果梨树体总磷周年积累量为17.1~37.2 g,果实着色前最高。其中新生器官为13.7 g,果实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为17.1~24.9 g,果实转色期最高。4)南果梨树体总钾周年积累量为27.9~174 g。新生器官钾为97.3 g,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钾为27.6~76.6 g,落叶前最高。5)产量大约为17 t/hm2的12年生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树体当年氮磷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折合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结论】南果梨周年干物质单株积累总量为41.4 kg,当年净积累量为19.7 kg。南果梨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和果实转色到落叶前,分别占47.3% 和47.5%。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氮、 磷、 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每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从开花到果实膨大期和从果实着色到采收后30天对氮吸收分别占总氮累积量的39.0%和49.0%,而磷、 钾的累积从萌芽到开花较快,到果实膨大期磷的累积达67.4%,钾的累积达65.1%,果实膨大期是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布鲁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作为布病的病原,布鲁菌能够耐受宿主体内的各种杀菌机制并持续的生存。当布鲁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必须适应抗体免疫的环境,而这依赖于布鲁菌对自身基因表达的巧妙调控。Hfq蛋白是一个RNA伴侣分子,对于介导sRNA的转录后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细菌中,对Hfq蛋白的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该蛋白与细菌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对多种应激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致病菌的毒力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对Hfq蛋白的结构,对sRNA的调控功能,特别是布鲁菌Hfq蛋白调控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在布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为布鲁菌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布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联合添加对肉鸡腹水和猝死发生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公鸡,采用3×3因子设计,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1~7日龄饲喂基础日粮,8日龄起饲喂添加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试验日粮。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分别为0、10、20 mg/kg饲料,辅酶Q添加水平分别为0、20、40 mg/kg饲料。结果表明:10 mg/kg大豆异黄酮+40 mg/kg辅酶或20 mg/kg大豆异黄酮+20 mg/kg辅酶能显著减少心包积液、抑制肉鸡右心肥大的发生、降低红细胞压积、增加颈动脉血氧分压(P<0.05),降低了肉鸡腹水和猝死的发生率,证实了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抑制了腹水和猝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