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对一个叶夹角变小、叶片短而直立的突变体ser(Short and erect)进行了植物激素敏感性试验和基因定位。激素试验结果表明,ser对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敏感而对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敏感性降低。遗传分析结果表明,ser的直立叶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ser控制。在ser×08CR578 F2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将ser基因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长臂上的标记RM3437与RM5454之间,ser基因距离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3c M和1.5 c M;在ser×L604 F2群体中,ser基因定位于第5染色体上标记RM18504与RM1237之间,距离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5 c M和2.1 c M。在2个群体中,ser基因均与标记RM18532共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与克隆ser基因奠定了基础,也为解析水稻叶夹角变化机制及选育高产理想株型水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的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Rz/扬麦158F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对其纹枯病抗性进行SSR分析和初步的QTL分析。群体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抗性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显示有6个SSR标记至少在2份抗性资料中能被检测到,涉及2D、3A、3B、3D、7D5条染色体,能解释2.6%~10.1%的抗性表型变异。标记Xgwm340来源于感病品种扬麦158,其余的SSR标记(Xgwm102、Xgwm155、Xgwm71—2、Xgwm645、Xgwm437)来源于抗病亲本ARz;利用Map Manager QTX软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2个QTL。  相似文献   
3.
利用香米等位基因fgr的2对InDel标记InDel-E2、InDel-E7,对香稻新材料香软米的香味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香软米携带有第2个外显子缺失7bp的香米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玉米超高产(≥13 500kg.hm-2)群体在本地的形成规律,以苏玉20为试材,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及3:6:1的基肥、穗肥、粒肥施氮方案的试验,实现籽粒最高产量15 663.4kg.hm-2的目标。苏玉20超高产群体形成的规律为:促开花期有较大的LAI(达到7.0以上),并减缓灌浆期LAI下降速率,同时提高粒叶比;加大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促使整个生育期内总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0 000kg.hm-2以上;减缓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到40%以下。精确施氮可有效调节超高产群体质量,增加总粒数,进而提高产量。苏玉20籽粒产量(y)与施氮量(x)的关系为y=-0.472 1x2+430.79x-83 670(R2=0.985 6),其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范围分别为456.2、407.9~504.6kg.hm-2。  相似文献   
5.
簇毛麦是小麦品种改良重要的遗传资源,其5VS上含有硬度基因Dina/Dinb、抗白粉病基因Pm55和抗条锈病基因Yr5V,创制普通小麦-簇毛麦5VS易位系新种质,对于高效利用5VS上的有益基因进行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便于鉴别普通小麦-簇毛麦5VS纯合易位,本研究以mInDel软件分析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序列,开发了小麦第5同源群短臂的InDel特异分子标记WC656,对小麦品种以及普通小麦-簇毛麦5VS.5AL和5VS.5DL易位系及其衍生后代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片段大小来区分5AS、5BS、5DS染色体臂以及5VS易位系。结果表明,在21个普通小麦品种、小麦-簇毛麦5VS回交F2代中杂合易位单株,均扩增出379 bp(5AS)、471 bp(5BS)、422 bp(5DS)3条带。在T5VS.5AL高代品系、回交F2代中纯合易位单株扩增出471 bp(5BS)、422 bp(5DS)2条带,379 bp(5AS)条带缺失。T5VS.5DL高代品系、回交F2代中纯合易位单株扩增出379 bp(5AS)、471 bp(5BS)2条带,422 bp(5DS)条带缺失。WC656鉴别的5VS纯合易位结果与顺序FISH-GISH分析结果一致。T5VS.5AL、T5VS.5DL具有抗白粉病、籽粒硬度指数低等优良特性。因此,利用InDel分子标记WC656可以鉴别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T5VS.5DL衍生后代中的纯合易位,PCR扩增实验操作相对简便,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携有5VS纯合易位的软质弱筋小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2,4-D浓度以及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_8+30 g/L蔗糖+10 g/L琼脂+5 g/L山梨醇+2 mg/L2,4-D+0.5 mg/L 6-BA+0.5 mg/L KT+2 mg/L ABA,最高出愈率为87.5%,多种激素配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好;植株分化培养基为:MS+30g/L蔗糖+8 g/L琼脂+0.5 mg/L 2,4-D+1 mg/L 6-BA+1 g/L活性炭,植株分化率可以达到38%.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型水稻叶倾角群体分布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型因子为参数,建立了不同株型品种水稻叶倾角分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1∶1回归直线的R2和RMSE分别为0.9472和3.93%。用本模型对3种株型、6个冠层高度和7个生长期的水稻冠层叶倾角分布的模拟结果表明,3种株型水稻叶倾角分布不同,紧凑株型的两优培九叶倾角较大,叶片挺立;松散株型的汕优63叶倾角最小,叶片披垂;中间型两优Y06介于两者中间,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同一品种7个生长期叶倾角分布不同,从分蘖期到孕穗期,冠层叶倾角逐渐变大,叶片逐渐挺立;从孕穗期到成熟期,两优培九叶倾角变化不明显,汕优63和两优Y06则逐渐变小,叶片逐渐披散,其中,汕优63尤为明显。同一品种相同生长期的 6个冠层高度叶倾角分布不同,随着冠层高度增加,3个品种的分层LAI均减小,两优培九叶倾角变化不大,汕优63逐渐增大,两优Y06逐渐减小。试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以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环境条件要求的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为“土桥”牌珍珠米生产基地,通过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依照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标准,实行生产过程的控制;通过“公司十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实施订单生产,起到了示范推广、辐射带动的作用,加快推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土桥”牌珍珠米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衣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根据重庆市彭水县乃至武陵山区甘薯生产上品种老化、染病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亟须更换品种的需要,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彭水县第一个具有育种自主知识产权甘薯新品种彭薯1号,并在该县和合川、酉阳等区(县)进行生产力鉴定。结果表明,2013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合川区、酉阳县3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36.66%、38.66%和40.66%;2015—2016年在彭水县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乡镇(街道)进行生产试验,2年平均鲜薯产量彭薯1号较对照徐薯22增加44.83%,商品薯产量增加44.34%,淀粉产量增加41.5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7.9%,淀粉含量17.92%;鲜薯块熟食味较好;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薯块较耐贮藏。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品质性状育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2011~2014年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品质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观、柔嫩性和皮厚薄与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味风味、色泽和糯性与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皮渣率、支链淀粉含量与品质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外观、气味风味、色泽、糯性、柔嫩性和皮厚薄与品质间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品质性状与品质间的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外观皮厚薄糯性气味风味色泽柔嫩性支链淀粉含量皮渣率。因此,江苏省在选育高品质鲜食糯玉米杂交种时,应以改良外观、皮厚薄、糯性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