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犁河谷西部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城县热量充足,可在冬小麦收获后种植一茬秋黄瓜,产值4000/666.7m2元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新疆新源县向日葵黑茎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009年,由于气候、品种和种子带菌等综合因素,引起了新源县向日葵黑茎病的暴发流行,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向日葵黑茎病是由向日葵茎点霉引起的一种真菌、毁灭性病害,向日葵开花期是该病发生初期,可造成向日葵大面积枯萎死亡。新源县种植的KWS303、瑞特姆和北葵17是该病的高感品种,发病率达到100%,产量损失率在80%左右。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使用50%多菌灵WP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拌种和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向日葵黑茎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为创造冬小麦无覆雪状态,经过冬季自然低温处理,评估冬小麦越冬安全性。试验表明,适期播种和晚播的冬小麦冻害较轻,早播冬小麦冻害较重。  相似文献   
4.
小麦网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引起,会导致小麦严重减产。为了获得小麦网腥黑穗病较高的发病率,本研究利用穗部接菌、土壤接菌、根部接菌3种方法进行温室内人工接种小麦。结果表明,利用穗部接菌及土壤接菌发病率分别为52.5%和10%,而根部接菌发病率仅有4%。利用穗部接菌可以获得更多的发病植株,为更好地研究寄主与病原的互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新疆新源县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构成,于2018年在新源县采集100份小麦条锈菌标样,利用19个中国鉴别寄主对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表果明,37份标样未明确鉴定,63份明确鉴定的标样中鉴定出23种已知生理小种类型,其中条中33号、条中32号和条中34号发生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17.5%、11.1%和11.1%,为当地的优势生理小种,其余的生理小种鉴出频率低于7%;致病类群以水源11、Hybird 46和贵农22类群为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3.3%、25.4%和22.2%;毒性基因v9、vsu、v3b+4b和v10的发生频率分别为85.7%、79.3%、43%和22.2%,其中v9和vsu发生频率高于75%,表明抗性在逐渐丧失。新疆新源县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丰富,但演化过程滞后于内地;条中34号生理小种已呈显著上升趋势。监测结果可对预测新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受感染的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分离出菌株1513,经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种保藏号为ACCC32222)。为了评价其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潜力,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浓度白僵菌对不同龄期马铃薯甲虫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2~28℃),处理9 d时1~2龄幼虫的僵虫率与孢子浓度成正比,其LC50为3.09×107孢子mL 1;处理8 d时,对3~4龄幼虫的LC50为9.92×107孢子mL 1;而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 1时,虫卵未受到明显的抑制。田间施菌2250 g hm 2时,在新疆新源县的防治效果较好,18 d时98.87%的虫体落地,地表僵虫率为53.91%;而在新疆尼勒克县,仅在土壤中发现僵虫,僵虫率为19.61%。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新疆旱地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免耕、传统耕作和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烘干称重测得新疆旱地农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三相比值及小麦产量数据。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三相比R值和产量表现出一定差异。相比于免耕,传统耕作和深松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改善了土壤三相比例,尤其深松处理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显著改善。小麦产量以深松处理最高,分别比传统耕作、免耕增加20.71%、24.28%。因此,深松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小麦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向日葵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各组分所占比例。【方法】 以种植在不同生态区5种不同类型向日葵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粗脂肪以及脂肪酸组分,运用相关、主成分等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向日葵及不同生态条件对向日葵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 向日葵种胚形成前期脂肪酸总量的合成速率较高,积累量前期均能达到总量的20%以上,而后期的积累量普遍都在15%以内,合成速率明显低于前期。油酸的合成速率也具有相同的趋势,除个别品种外,前期积累量均能占到总脂肪酸的30%以上,明显高于后期的10%以内。种子成熟后期温度降低导致种子中油酸积累速率降低。【结论】 向日葵最终脂肪酸总量与种胚发育阶段脂肪酸的快速增长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高油酸品种在后期保持较高的油酸合成速率。  相似文献   
9.
55%耕杰悬浮剂防除玉米田间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源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08年达6.7万(667m^2)。长期以来,玉米田都是人工锄草,用工多,成本高,不利于大面积生产。推广使用乙草胺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土壤条件高,效果不太稳定。为此,2008年我们在玉米地做了55%耕杰除草剂和40%玉黄大地悬浮剂除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伊犁河谷小麦条锈病菌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地调查分析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田间小麦条锈病和野外小檗锈病发生情况,为揭示新疆小麦条锈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小檗在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中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对2013~2015年新源县小麦条锈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对异果小檗种类鉴定、锈孢子DNA提取及PCR检测。【结果】新源县小麦条锈菌主要类群有Hybrid46类群,出现频率高达31.25%;水源11类群出现频率为22.92%;贵农22类群出现频率为18.75%;中四类群出现频率为6.25%;其他类群出现频率为20.83%。异果小檗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异果小檗锈病中存在小麦条锈病,条锈菌锈子器的检出率在4.7%~5.7%。【结论】新源县小麦条锈菌主要为Hybrid46类群、水源11类群、贵农22类群。异果小檗锈病中存在小麦条锈病,条锈菌锈子器的检出率在4.7%~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