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6份商洛地区主推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等9个萌发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与清水对照相比,干旱处理后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和根体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胚根干重、胚芽干重、贮藏物质转运率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呈增加趋势。②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供试品种萌发期抗旱性分为2类:万瑞6号、安森7号和秦鑫1708为强抗旱型;兆玉951、正大658和登海11为弱抗旱型。③根体积、储藏物质转运率和根冠比所占权重较大,可作为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以干燥的枇杷叶为原料,考察指标设为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样品有效成分,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溶剂用量、以及提取次数与提取过程所用时间对提取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叶中提取熊果酸效率最高的溶剂是甲醇溶液,溶剂用量为45 mL,常规提取过程所用时间是40 min,提取次数2次,甲醇-水-磷酸(90∶10∶0.05)为流动相。在上述条件下熊果酸保留时间短,基线平稳,峰形对称且无干扰,出峰情况良好,熊果酸提取率最高,含量达到0.798%。同时,用这种方法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提取时间较少,重现性好,提取效果高,完全可以作为控制医学领域枇杷叶药材质量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出一种可行的羊痘基因疫苗,尝试用羊P32基因与CD58基因建立共表达载体.试验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羊痘病毒(GPV)P32和羊CD58基因组序列,设计了扩增GPV P32基因和CD58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技术从GPV中扩增出P32基因,从羊的外周血中扩增出CD58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将P32基因去掉后端疏水区一段与CD58基因先后克隆至载体pBudCE4.1,并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提取质粒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且读码框正确.说明成功获得了真核共表达质粒pBudCE4.1/CD58/P3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参萸养心颗粒组方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醇提以浸膏固体物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微波、超声提取以人参皂苷、肉桂酸、桂皮醛、总黄酮为指标成分,进行参萸养心颗粒提取工艺优选。[结果]山茱萸、黄芪、玉竹、五味子、扣子七、茯苓和当归最佳醇提工艺为乙醇为4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2次,溶媒量为1∶10;桂枝微波提取工艺为90%乙醇,浸泡时间40 min,微波功率4 kW,液固比10∶1,提取时间30 min;人参超声提取最佳条件: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葶苈子超声提取最佳工艺为: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400 W、水料比34 mL·g~(-1)。[结论]参萸养心颗粒处方药材性质不同可分别采用醇提工艺、超声提取工艺和微波提取工艺,并得到了稳定优化工艺的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取率,这一实验结论可以促进这一药品生产以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叶绿体基因matK分析了婆婆纳属16种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直接测序或下载共获得16个种的共36条序列,通过BioEdit和Mega6. 0等软件分析后共获得长度为733bp的序列矩阵,种间距离的范围为0. 002-0. 101之间,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表明睫毛婆婆纳为在这16个物种中最原始,其余物种形成两个独立的并系。本研究表明matK序列可用于分析婆婆纳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牡丹籽粕中杀虫抑菌等作用成分,确定不同浓度牡丹籽粕提取液对连作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方法及小麦全蚀病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确定了牡丹籽粕中有效成分最优提取条件为60%乙醇浓度、120 W超声功率、50℃提取温度;发现牡丹籽粕提取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降低连作土壤pH、改善土壤碱性,对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含量、全氮、碳氮比、全磷、灰分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作用,高浓度抑制作用“低促高抑”作用,并有益于真菌、放线菌数量及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的增加;此外,牡丹籽粕提取液浓度为0.8 mg/mL (T4)时,其对小麦全蚀病治疗作用防效达63.42%。本研究结果可为牡丹籽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植物源环保型杀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为原料,研究动物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的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分别发酵苹果汁后对果汁特征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的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分析不同果汁样品中的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31种香气成分中,可作为发酵苹果汁特征香气的共有17种,其中,反-2-己烯醛和香茅醇由于个别样品的香气值小于1,只能作为部分样品的特征香气。所有香气成分中,酯类香气成分占总香气物质的61.3%~58.5%,对整体香气的贡献最为显著,其次为醇类香气物质,占总香气成分的 46.3%~37.7%。混菌发酵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与香气值显著高于单菌发酵(P<0.05),当动物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比为1∶1∶1时,香气物质的含量、种类以及香气值最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分离纯化黑色素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黑色素吸光度大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方法,考察了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色素的吸附能力,其中LSA~(-1)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量和洗脱率均较高,并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优化后的分离工艺为:上样液浓度0. 8 mg·mL~(-1),流速为0. 5BV/h,洗脱剂为75%乙醇(5BV)。结论:LSA~(-1)0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率高、解析效果好,该工艺收率多、纯度高,生产稳定、合理,适用于从黑玉米芯中分离纯化黑色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适时一次灌溉的灌溉效果和增产机制,以黄淮海麦区主推的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和池栽条件下,设置适时一次灌溉和无灌溉(自然降雨)2种处理,测定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旗叶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籽粒产量,研究适时一次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一次灌溉改善了4个生育时期的旗叶生理特性。大田、池栽条件下适时一次灌溉处理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较无灌溉处理增加23.63%~39.07%、27.82%~54.5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16.39%~53.76%、16.93%~38.62%,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33.74%~51.59%、26.13%~45.0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7.73%~46.34%、24.75%~37.31%,脯氨酸含量增加26.29%~37.84%、21.41%~41.3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6.56%~42.06%、14.85%~31.69%,净光合速率增加11.51%~47.25%、24.36%~43.33%,丙二醛(MDA)含量下降12.32%~18.64%、14.85%~22.79%,小麦...  相似文献   
10.
生防放线菌发酵液诱导黄芩对其防御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化学抑制剂K2Cr2O7,用抑菌圈法从陕西省商州区土壤样品中筛选出8株放线菌,其中MⅠ2菌株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抑制率最大(31.27%),可见MⅠ2菌株的生防效果最强。用放线菌MⅠ2发酵液诱导处理黄芩幼苗,测定在不同生长期黄芩叶片中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MⅠ2菌株发酵液处理黄芩与CK相比,均能引起黄芩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到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所提高。CAT和POD活性以发酵液原液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而PAL活性以发酵液稀释20倍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放线菌MⅠ2菌株发酵液诱导黄芩使其防御酶系活性发生变化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