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硝酸盐诱导蛋白与谷子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硝酸盐诱导蛋白(NOI)是一类重要的抗逆蛋白,在多种植物中发挥作用。谷子作为重要的旱作植物,在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究谷子中NOI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发掘谷子抗旱相关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中编码NOI的基因进行分析,并在PEG干旱胁迫下,探究抗旱品种勾勾母鸡咀(GG)和干旱敏感品种晋汾16(JF16)中编码硝酸盐诱导蛋白(NOI)的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编码NOI的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与干旱相关的响应元件。在PEG干旱胁迫处理与非胁迫处理条件下,勾勾母鸡咀(GG)和晋汾16(JF16)中编码NOI的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显著。[结论]基于上述分析,推测硝酸盐诱导蛋白(NOI)可能参与谷子的抗旱调节,为深入研究谷子抗旱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防止空气中的大肠杆菌附着在食物等表面对人和动物造成腹泻等肠道疾病。以聚四氟乙烯制作的驻极体薄膜为试材,用控制变量法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带负电和带正电的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带负电的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正常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70.82%;带正电的驻极体薄膜促进了大肠杆菌的生长,最高促进率达到54.65%。进一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在带正电的驻极体薄膜下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生长密集,带负电的驻极体薄膜处理后的菌落生长稀疏。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生长造成影响的机制主要是静电场影响了大肠杆菌分子的膜电位,进而影响大肠杆菌的生长。带负电的驻极体薄膜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为生产与驻极体灭菌有关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FNSII-1与CHS-2分别是黄芩叶与根中合成黄芩活性物质通路中的关键酶基因,本试验拟通过构建FNSII-1和CHS-2与载体pYES-dest52的重组质粒,进行酵母真核表达,为探索黄芩活性物质体外大规模合成途径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目的基因,利用Gateway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FNSII-1和CHS-2整合至目的载体pYES-dest52上得到重组质粒,随后将其转到酿酒酵母INVSc1菌株中,通过SDS-PAGE检测分析并确定酵母蛋白表达最佳条件。[结果]经RT-PCR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FNSII-1与CHS-2,其片段长度分别为1 491bp、1 205bp,与理论值相符。重组质粒经测序与比对,2个基因与其相应NCBI数据库的信息相似性分别为94.18%和91.77%。酵母菌株在5种不同OD600值下蛋白均能稳定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YES-dest52-FNSII-1和pYES-dest 52-CHS-2重组载体和FNSII-1和CHS-2蛋白表达体系,为黄芩中活性物质的体外合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技术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方法对感病西葫芦进行了分子鉴定。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具有明显花叶和斑驳症状的西葫芦受到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侵染。为进一步明确黄瓜花叶病毒山西西葫芦分离物(CMV-XHL)的分类地位,克隆了CMV-XHL RNA3的外壳蛋白和移动蛋白基因全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CMV-XHL CP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CMV亚组ⅠB中CMV烟草分离物(CMV-SG)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6%和99.5%;MP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CMV亚组Ⅰ分离物的相似性最高,为93.2%~94.6%。MP和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MV-XHL与中国大多数CMV分离物聚为一类,属于CMV亚组Ⅰ中的成员。研究结果对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烟草的细胞毒性与致突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3):374-378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烟草的毒理学效应,分别采用中性红试验和Ames试验分析比较3个远缘杂交品系GZY-4,GZY-6,GZY-9和1个主栽烤烟品种NDY-1的烟雾提取物(CSE)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的细胞毒性与致突变性。结果显示,与NDY-1相比,GZY-4,GZY-6和GZY-9诱导的CHO存活率较高,其中,GZY-4和GZY-6的EC50显著增大(P0.05),4个材料的细胞毒性大小依次为NDY-1GZY-9GZY-6GZY-4。CSE加S9后的致突变性明显高于不加S9的致突变性;与NDY-1相比,GZY-4和GZY-9均降低了CSE的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能力,但GZY-6降低致突变的作用尤为显著(P0.05);不同杂交品系的CSE致突变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对烟草进行遗传改良,对提高烟草的安全性与可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98-2000
为了研究鸡Ⅱ型抗菌肽LEAP-2的体外表达产物的活性,试验进行了肝脏样品无菌采集,基因的克隆及密码子优化和表达,以表达产物对致病菌做纸片法药敏试验,判断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试验经低温处理获得了较好的肝脏总RNA,克隆并优化了鸡LEAP-2基因;经诱导得到了表达产物,形式为包涵体;抑菌试验表明,表达产物对16株分离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皂角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247-1249
为建立皂角的快繁体系,以皂角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增殖、壮苗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 6-BA+0.2 mg/L NAA+0.8%琼脂+3%蔗糖;发芽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5 mg/L NAA+0.8%琼脂+3%蔗糖;但皂角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不明显。皂角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叶片及根部逐渐干枯甚至死亡,未能移栽成功,故皂角幼苗的大量繁殖未能完成。今后可以从改变生根培养基中激素浓度配比、抑制生根培养过程中有害物质的释放或去除有害物质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广灵驴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gene,FTO)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同时检测其在广灵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探究广灵驴FTO基因结构对其生理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广灵驴FTO基因CDS序列,进行基因及蛋白质功能分析,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TO基因在广灵驴7种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的差异表达。[结果] 广灵驴FTO基因CDS区序列长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序列提交至NCBI,登录号:MZ169553。广灵驴FTO基因与马、猪、牛、人、羊驼、绵羊和山羊的相似性为99.3%、90.3%、89.5%、90.8%、90.7%、89.2%和89.2%;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广灵驴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FTO蛋白分子质量为58.35 ku,理论等电点为5.07,脂肪系数为80.36,不稳定系数为48.82,平均疏水指数为-0.550,为不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FTO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具有34个磷酸化位点与5个糖基化位点。FTO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43.96%)和无规则卷曲(37.82%)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FTO基因在广灵驴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肺脏和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本试验结果可为下一步基因表达与调控脂肪沉积机制及改善驴肉品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在苹果栽培过程中,生长势旺盛的树不容易成花结果。如何让树势缓和下来,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变为生殖生长为主,是贯穿幼树管理的思想,在修剪上的"轻剪长放多留枝",肥水管理上的"薄肥勤施"等都是缓势栽培的技术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前采用的一些苹果的修剪理念、手法等都发生了变化,苹果修剪理念由刻意造形向顺应生长特性转变,修剪手法由以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适合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eus(Fisch.)Bge)生长及药用成分合成积累的光照条件,提高黄芪药材的产量与质量,运用植物逆境生理和次生代谢研究理论,研究了蓝光、黄光、红光、白光和自然光(对照)条件下,黄芪3种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蓝光和黄光可以促进黄芪根部干物质的积累,并可以有效提高药用成分含量,而红光则不利于黄芪干物质的积累;蓝光下黄芪黄酮的含量最高,比自然光下提高了51%,经济产量提高了56%;黄芪多糖和皂甙无论是含量还是经济产量都是在蓝光下最为理想,其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比自然光提高了23.9%,经济产量提高了19.3%,黄芪皂甙的含量比自然光提高了106%,经济产量提高了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