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9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小豆疫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53-1556
小豆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豆类之一,可优化人们的膳食结构,同时还可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经济来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小豆病害频繁发生,成为制约小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疫霉茎腐病和疫霉根腐病是小豆田间的主要病害。主要针对小豆疫霉茎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的发病、防治及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复播绿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试验,总结出适合晋南地区麦茬复播绿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和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实现了麦茬复播绿豆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特早熟玉米自交系农艺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其改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守渠  段运平  王贵彩  郭峰  撖晓东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41-1145,1174
采用9个北寒带特早熟玉米种质材料与13个非特早熟种质以NCII方法配制了117个杂交组合,并对各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根据对不同材料各性状的GCA效应和不同组合的SCA配合力效应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特早熟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目前,已利用配合力效应分析对极早单2号亲本的父母本进行定向改良,并培育出太特早28和太特早65自交系。  相似文献   
4.
NBS (nucleotide binding site)类基因是植物界中最重要的一类抗病基因。用信息学方法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全基因组中分离出2406条含有NBS结构的完整蛋白序列,每条包含48~2272个氨基酸。根据NBS结构域两端是否连接CC或LRR结构域,将TaNBS分为N、CN、NL和CNL4类。对TaNBS所在scaffold序列的SSR位点进行诊断,从1203条scaffold序列上发现2177个SSR位点,以二碱基重复位点最多,占73.5%。针对小麦2AL染色体上的51个SSR位点开发标记,缺体-四体和双端体验证结果表明,有39个标记(76.5%)为2AL特异标记,其中24个特异标记在抗白粉病材料Khapli (2AL上携带Pm4a)和感病材料Chancellor间存在多态性。利用近等基因系Khapli/8*Cc筛选出3个可能与Pm4a连锁的NBS-SSR标记,分别是Sxaas_2AL22、Sxaas_2AL39和Sxaas_2AL46。本研究开发的与抗病序列紧密连锁的特异SSR标记可用于2AL染色体上抗病新基因的检测以及已有抗病基因的候选序列筛选。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技术分析了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杂优类群。40对引物在83个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32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个,平均为5.8个;平均多态信息量0.69,变幅为0.43~0.88。共检测出67个稀有等位基因和21个特有等位基因。SSR聚类分析可将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确定山西省玉米审定品种的杂优模式有15种。研究表明,山西省玉米审定品种双亲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很多自交系具有独特基因,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自交系杂优类群的划分解决了当前育种中出现的自交系血缘不清问题,对山西省主要玉米品种杂优利用模式的分析可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玉米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丰26和平展型太单23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5万,4.5万,7.5万,10.5万株/hm2共4种群体规模,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的光合系统与干物质生产、籽粒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源库关系等在群体调节上的异同,并提出挖掘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途径。结果表明,紧凑型大丰26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平展型太单23最适密度为4.5万株/hm2,前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群体调节作用小于后者,但获得最高经济产量适宜经济系数都在0.5左右,适宜源库比均为1.50左右;生长发育后期,紧凑型大丰26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因株型而异,平展型太单23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主攻粒质量为主,稳定粒数为辅,而紧凑型大丰26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宜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7.
倒伏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光谱及红边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6):673-676
倒伏已成为影响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实时监测倒伏胁迫对小麦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不同倒伏级别处理,利用光谱观测数据,分析了倒伏冬小麦光谱和红边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倒伏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较正常小麦整体增高,近红外波段比可见光波段增加明显,且倒伏级别越大反射率越高,表明冬小麦受倒伏胁迫后,冠层光谱对其响应敏感;倒伏小麦红边位置发生蓝移,红边幅值和红边面积则呈增大趋势。因此,可利用高光谱技术实现对冬小麦倒伏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缺磷条件下抗草甘膦大豆种植时合理使用草甘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RR1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在RR1长出真叶时进行缺磷胁迫,第二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4.98 mL/L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处理,5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10d后测量农艺性状.[结果]正常供磷条件下,草甘膦处理会降低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主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根冠比、根系活力、根系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而株高、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但与清水处理差异均不显著(P>0.05).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处理的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地上鲜重、根系活力、叶片磷含量和根系磷含量降低,而株高、根鲜重、根冠比、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其中SOD活性变化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缺磷胁迫下喷施草甘膦,大豆的根鲜重、根冠比、叶片MAD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叶面积、地上鲜重、根系含磷量和叶片含磷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7,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可将供试系划为6个杂种优势亚群BSSS、PA、Lancaster、旅大红骨、四平头和PB。根据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发现PB和四平头亚群的病株率较低(1.60%和4.95%),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10.
中间偃麦草(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资源之一,因其基因组尚未完成测序,造成目前已报道的特异分子标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小麦生产和研究领域内对杂交材料中外源片段或外源基因鉴定的需求。本研究利用中间偃麦草GBS芯片探针数据组装了5877409条Contig序列,筛选后获得5452条与小麦基因组相似性低于80%的、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非冗余序列,据此开发201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分子标记,在中间偃麦草第1至第7同源群中的分布依次为250、215、323、253、323、253和402;利用5株中间偃麦草和5份小麦农家种的DNA从253个第6同源群(G6)标记中进一步筛选出160个中间偃麦草特异标记,其中"+/-"型特异标记共有53个,分布在G6-Chr1(32个)、G6-Chr2(13个)和G6-Chr3(8个)染色体上;接着利用拟鹅观草(2n=2x=14,StSt)、百萨偃麦草(2n=2x=14,J^bJ^b)、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J^eJ^e)以及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6J^e代换系推断G6-Chr2为6St染色体;最后利用6St上开发的13个"+/-"型标记,从分子水平对小麦-偃麦草代换系F881(6St/6D)中的外源6St染色体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将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鉴定提供较为方便和经济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