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三氯吡氧乙酸属人工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具有用量少、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势。为明确其在小麦田的应用技术,采用整株水平生物法测定了其对10个安徽主栽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及对阔叶杂草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三氯吡氧乙酸对多种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活性,在供试剂量288 g(a.i.)·hm-2时,对荠菜、球序卷耳、大巢菜、宝盖草、葎草、猪殃殃、鳢肠、鬼针草、野老鹳、播娘蒿、牛繁缕、小飞蓬、羊蹄、车前草、青葙活性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0.39%~100%;在用量72 g(a.i.)·hm-2时,对葎草鲜重抑制率达100%,对播娘蒿、荠菜、牛繁缕、球序卷耳、大巢菜、小飞蓬、羊蹄、猪殃殃的活性次之,鲜重抑制率在60.44%~84.30%之间;其对阿拉伯婆婆纳、荠菜、播娘蒿、野老鹳的GR50值分别为97.13、43.03、48.58、54.37 g(a.i.)·hm-2。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用量576 g(a.i.)·hm-2时,对10个供试小麦品种均较安全,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在2.98%~13.34%和3.29%~17.47%之间。三氯吡氧乙酸在4种供试小麦烟农999、荃麦725、安农0711、淮麦44和杂草阿拉伯婆婆纳、荠菜、播娘蒿、野老鹳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2.39~12.70之间,表明该药剂在供试小麦与杂草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江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为明确该地区麦田日本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情况,采用整株水平生物测定法检测了该地区的10个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水平;扩增和比对了高抗种群(AH-40、JS-19)、中抗种群(AH-41、JS-20)与敏感种群(AH-7)的ACCase CT区域基因片段差异,并测定了GSTs、P450s酶抑制剂对精噁唑禾草灵的增效作用及4个抗性种群对8种除草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水平抗性种群数量占供试种群总数的50%,抗性指数为13.14~18.54;测序结果表明,高抗和中抗种群中均未发现已报道可引起靶标抗性的位点突变。AH-40种群在施用GSTs代谢酶抑制剂(灭草环、三聚氯氰、NBD-Cl)和P450s酶抑制剂(PBO、马拉硫磷)后均可显著提高其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增效倍数分别为1.68、1.68、2.45、1.64、2.03;JS-19种群在施用GSTs酶抑制剂(灭草环、三聚氯氰、NBD-Cl)后GR50有所下降,增效倍数为1.71、1.94、1.71;供试酶抑制剂未对其他抗性种群产生明显增效作用。抗性检测结果显示,4个抗性种群均对炔草酯和甲基二磺隆高抗,AH-41、JS-19高抗高效氟吡甲禾灵,JS-20高抗烯禾啶,但均对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和异丙隆敏感。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GMP含量及大颗粒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参考,以烟农19为材料,设置了2个施氮水平(施纯氮120和240 kg·hm-2)和3个不同氮肥基追比(2∶1、1∶1、1∶2),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其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体积总体呈双峰分布,数目呈单峰分布。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GMP含量;在同一施氮水平下,较高的追氮比例能显著增加籽粒GMP含量及其>8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降低<80 μm 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与120 kg·hm-2施氮水平相比,240 kg·hm-2水平下籽粒>80 μm的GMP颗粒所占体积显著增高。小麦籽粒中,<10 μm与>10 μm的GMP颗粒数目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有利于小麦籽粒GMP含量及大颗粒比例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利用物理诱变技术创制小麦抗旱种质资源的可行性,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小麦品种涡9722,用3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227个M3代株行进行发芽试验和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冠比、根含水率、苗含水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等15个指标在M3代株行间差异极显著。以综合抗旱系数评价抗旱性,M3群体株行抗旱性的变异倾向于正偏态分布,抗旱性低于亲本的株行占61.2%,高于亲本的株行占38.8%。以超过M3群体株行综合抗旱系数均值±2×标准差筛选变异株行,有9个株行发生正向变异,其中株行176的综合抗旱性表现突出,抗旱萌发和抗旱生长的能力均较好。用类平均法对227个M3代株行进行聚类,当遗传距离为1.59时,M3代株行的抗旱性变异类型可分为6大类。  相似文献   
5.
王峰  王敏  张从宇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6):1134-1138
为了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小麦的诱变效应,以优质小麦品种重庆面包麦的干种子为试材,用25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317个M3代株系的株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M3代群体中,株高、穗数、穗长、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株系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10个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以超过群体均值±2.58×标准差(P≤0.01)进行筛选,筛选出各类性状正向变异株系38个,负向变异株系12个,其中48、58、71、307、311等5个株系综合性状优良,其株系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高于亲本。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一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株系292,与重庆面包麦有3个亚基的差异。说明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小麦可以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能够引起HMW-GS基因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多效唑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的最佳喷施时期及不同小麦品种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以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叶龄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显著降低小麦株高、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指数,并且倒五叶期喷施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在倒五叶期,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对株高、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降幅分别为2.58%~6.45%、3.52%~10.18%和6.64%~24.16%,对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的增幅分别为22.41%~109.49%、10.00%~16.98%和12.76%~49.85%。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品种对多效唑的响应与喷施时期有关,在倒五叶处理下,多效唑对中等抗倒型小麦品种的抗倒效果比抗倒伏型和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明显;而在倒四叶和倒三叶处理下,多效唑对易倒伏型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效果大。综合来看,倒五叶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中等抗倒和易倒伏小麦品种喷施多效唑后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优于抗倒伏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穗花发育与籽粒淀粉粒分布的影响,以‘宁麦13’、‘华成3366’等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拔节期夜间低温处理,研究低温对小麦籽粒产量、穗花发育与胚乳淀粉粒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低温处理产量较对照降低46.55%~66.09%。低温处理穗数、穗粒数与籽粒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31%、17%~55%与4%~26%。可见,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籽粒质量次之,穗数最小。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的总小穗数,主要是由顶部败育小穗数与基部败育小穗数增加造成。低温显著降低小麦总小花数、结实小花数,其中对基部结实小花数和弱势结实小花数影响更大。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其中与2.8μm淀粉粒组相比,低温对2.8~10μm淀粉粒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的降幅更大。拔节期低温对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可见,本试验中小麦拔节期低温不利于籽粒B型淀粉粒的生长,即其个体体积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