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矮嵩草及其株丛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分蘖数、分株数、生殖枝数以及株丛面积的变化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度放牧有利于分株数的增加,而放牧过重或过轻不能刺激分株的形成。长期轻度放牧有利于矮嵩草的分蘖,放牧5 a后各株丛平均生殖分蘖数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均无显著差异。放牧过重,大株丛的分蘖数显著下降,放牧强度对大株丛生殖生长的影响小,第6年时中度放牧大株丛的分株数和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第3年时重度放牧中株丛的分株数显著增加,中株丛的生殖生长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敏感,其面积在较长期轻度放牧时增加明显;放牧条件下小株丛的分株数显著增加,小株丛营养枝受放牧强度的影响较小,第6年时生殖枝数和面积均显著增加,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唐古特大黄移栽到不同海拔区域后的性状表现,确定合理的种植海拔,同时对唐古特大黄进行品种选优的初期筛选。选用唐古特大黄10个株系温室育苗移栽到青海5个不同海拔生态区进行适应性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10个株系植株的综合表现排名。结果表明,海拔对移栽第1年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长、产生叶裂程度、最大叶叶裂长、最大叶叶裂宽、根茎长、根茎数、根茎粗、根茎鲜质量、根茎鲜质量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各项指标极显著降低;10个株系中较优株系为L2、L9、L1、L5和L10,其次为L3、L6和L8,而L4和L7表现最差。综上所述,海拔影响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性状表现,在2 016~3 763 m内,海拔越高,植株性状表现越差;较优株系L1、L2、L5、L9、L10可作为品种选育进一步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锌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锌作为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研究。作者主要综述了锌在动物体中的代谢,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的分布情况,采用KASP标记对青海和西藏249份小麦品种光周期基因 Ppd-D1、 Ppd-B1和 Ppd-A1等位变异组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 Ppd-B1位点上,237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a(95.18%),12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b(4.82%);在 Ppd-A1位点上,233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a(93.57%),16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b(6.43%);在 Ppd-D1位点上,221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D1a(88.76%),28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D1b(11.24%)。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a和 Ppd-A1a分别在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光周期反应中占主导地位。西藏和青海小麦品种中共存在6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青海小麦品种中存在5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不存在 Ppd-D1a/Ppd-B1b/Ppd-A1a类型,西藏农家品种中存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不存在含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b的类型。等位变异组合 Ppd-D1a/Ppd-B1a/Ppd-A1a在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5.
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对养分添加的初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N、P、K及其不同养分组合的添加处理,研究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添加改变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中的优势种,除P、K单独添加外,其他养分及其组合添加使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减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不大;N、P及其不同养分组合添加极显著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N、P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养分,人为输入土壤养分将在短期内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区燕麦种植模式和收获期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三江源试验区燕麦种植模式和收获期对青贮品质的影响,为三江源试验区青贮方法的精准化提供理论依据。在拔节期、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分别对‘加燕2号’(Avena sativa L.cv.‘Jiayan No.2’)+‘西牧333A’(Vicia sativa L.cv.‘Ximu333A’)、‘加燕2号’+‘西牧333A’+‘黑饲麦1号’(Secale cerealL.cv.‘Heisicao No.1’)和‘加燕2号’ 3种种植模式下的饲草青贮,60 d后对8个青贮品质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对饲草的青贮品质影响显著,随收获期推迟,干物质质量分数增加,粗蛋白(CP)质量分数逐渐下降,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及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开花期pH和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低于其他收获期;与燕麦单播相比,2种混播青贮显著改善饲草发酵品质,其中燕麦+箭筈豌豆+黑麦青贮品质最佳,CP质量分数显著提高,ADF和NDF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燕麦+箭筈豌豆+黑麦在开花期收获青贮品质最优,CP为35.1%DM,pH为4.09,氨态氮/总氮为6.5%TN,ADF为29.9%DM,NDF为46.8%DM;与对照相比,不同收获期3种燕麦种植模式青贮饲草部分营养成分均提高,CP质量分数增加,ADF和NDF质量分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日粮精料水平对藏系绵羊春季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殖收益的影响,为高寒地区返青期休牧-舍饲技术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选择40只体况相近的1岁藏系绵羊,体质量为(21.35±2.1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精料水平为0、15%、30%、45%和60%的饲粮。试验正试期80 d,每天饲喂2次(8:00和17:00),藏系绵羊自由饮水和舔食营养舔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45%)提高日粮精料水平对舍饲藏系绵羊的增质量、增质量比例和饲草转化效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纯干燕麦草相比,饲喂45%和60%精料日粮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血清总蛋白、血糖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在养殖收益方面,45%与60%精料日粮无显著差异,两者均显著高于燕麦纯干草和15%精料日粮。研究发现,采用15%精料日粮可以使藏系绵羊春季饲养达到收支平衡,采用45%精料日粮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牧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目标选择合适的日粮精料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2种具有相似生育期但株高不同的春小麦品种-高原448和高原437进行混播和单播试验,高原448和高原437的混播比例(粒数比)分别设为2∶1、1∶1和1∶2,分析2品种混播时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差别。结果表明,在混播条件下,高原448和高原437的农艺性状比2品种分别单播时表现好。高原448与高原437按2∶1、1∶1和1∶2比例混播时,其产量分别比高原448单播时高16.115%、6.962%和12.950%;比高原437单播时高11.034%、 2.281%和 8.007%。其中,当高原448和高原437以2∶1混播时,小区产量的平均值分别比混播比例为1∶1和1∶2时高出8.557%和2.802%。表明,与单播相比,品种间混播具有增产作用,但不同混播比例的增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冷季牧归后补饲精料对藏系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60只体况相近的3岁藏系绵羊(公母各半)随机分成单一放牧组和归牧补饲组,每组公、母羊各15只。单一放牧组羊只采用冷季单一放牧,牧归补饲组羊只采用与放牧组相同的放牧活动,并在牧归后按每只150g·d-1的饲喂量补饲某品牌精料补充料,为期70d。结果表明,牧归后补饲精料极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前期增量、前期日均增量、后期增量、后期日均增量、全期增量、全期日均增量、增量比例和冷季养殖净收益。牧归补料组公羊的全期增量和增量比例优于母羊,但不同性别羊只对冷季养殖净收益差异不显著。因此,牧归后补饲精料可以提高高寒牧区藏系绵羊冷季增量和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放牧时段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对青海省海北高寒草原的连续放牧地、暖季放牧地以及冷季放牧地进行群落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常年连续放牧相比,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代表性牧草高度;季节性放牧较常年放牧显著增加禾本科生物量、莎草科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地下总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冷季放牧暖季放牧连续放牧,其中冷季放牧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冷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地,但与暖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在海北高寒草原地区,采用季节性放牧有助于提高高寒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草地生产力。可以适当鼓励牧民进行季节性放牧,促进天然草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