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直观揭示施氮对小麦籽粒灌浆的生理效应,以徐麦30(强筋小麦) 和扬麦13(弱筋小麦)为材料,采用树脂包埋样品进行半薄切片和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孕穗期施氮对小麦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物质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蛋白体数目增加,花后11、15和19 d最显著,同时蛋白体的聚集方式发生改变,对照组(不施氮)胚乳细胞内以小蛋白体为主,呈散状分布,而施氮组胚乳细胞含有许多大蛋白体或蛋白聚积体,分布较为集中。徐麦30蛋白体发育对氮素的响应程度高于扬麦13。施氮后腹部胚乳细胞淀粉粒排列更为紧密,细胞充实率增加,且扬麦13的响应程度大于徐麦30。施氮也增加了徐麦30背部胚乳细胞充实率,而对扬麦13的影响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2.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和连锁标记,为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作为非轮回亲本,南京11号为轮回亲本,构建144株BC2F1分离群体。通过SSR标记以根电导率作为耐冷性指标,以复合区间定位法对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定位。【结果】检测到2个QTL qRC10-1和qRC10-2均位于第10染色体,对表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4.13%和37.02%,是两个主效的QTL。在与2个QTL的连锁标记RM171周围发展分子标记进一步定位,检测到3个QTL位于标记RM171附近。【结论】东乡野生稻第10染色体上的2个QTLqRC10-1,qRC10-2与苗期耐冷性有关,并位于SSR标记RM304-RM1108区间,可用于水稻耐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3.
气孔导度及根部ABA与CTK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氮素条件下的玉米苗(西玉3号),进行干旱后复水处理。对玉米植株叶片水势,气孔导度和根系ABA,ZR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增强了植物对干旱的敏感性,高浓度的CTK可保持气孔开张。适宜的处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素条件下的玉米苗(西玉3号),进行干旱后复水处理。对玉米植株叶片水势,气孔导度和根系ABA,ZR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增强了植物对于旱的敏感性,高浓度的CTK可保持气孔开张。适宜的处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TRAP的长穗偃麦草SCAR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长穗偃麦草的特异标记,依据TRAP技术,利用56对固定引物与随机引物的组合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附加系等材料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60条分布于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扩增片段。通过对104个片段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选择与小麦无同源序列的区段设计138对引物,分别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中国春-长穗偃麦草附加系进行PCR扩增,最终获得30个长穗偃麦草特异SCAR标记,发展标记的效率为53.6%。利用这些特异SCAR标记对硬粒小麦(AABB)与异源六倍体小麦(AABBEE)杂交产生的F2中38个单株进行扩增鉴定,9个单株仅附加了1条相同的E染色体,其余为多条E染色体或者无E染色体附加。这些SCAR标记在不同材料和世代表现出优越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中附加的相关长穗偃麦草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何妍之 《中国饲料》2021,1(22):63-68
文章旨在分析纯化饲料添加剂中的抗菌肽,为抗菌肽的含量测定及样品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过滤膜超滤浓缩,采用固相萃取柱进行洗脱和分离,用过滤膜进行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纯化,优化色谱条件,并对不同类型的饲料中抗菌肽的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为甲醇,实验将流速设置为0.75 mL/min,甲醇的体积比为10%,柱温度为31℃,检测波长为526 nm,进样量为10 ul,而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饲料中抗菌肽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的抗菌肽蛋白活性较强。该方法检测饲料中抗菌肽的保留时间为7.25 min,呈现单峰,峰值较好,在误差范围呈现线性关系,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安全环保、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泛。液体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抗菌肽测定值为2.45 mg/kg,水产动物饲料和家禽饲动物料的抗菌肽测定值分别为3.14 mg/kg和2.56 mg/kg。因此,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测定法有利于饲料中抗菌肽的纯化和饲料中抗菌肽的测定。 [关键词]抗菌肽|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糯大麦与非糯大麦种子萌发和胚乳消亡的差异,以典型糯大麦品种白青稞和甘垦5号以及非糯大麦品种扬农啤10号和苏裸麦1号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树脂半薄切片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糯大麦与非糯大麦胚乳的消亡和淀粉体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糯大麦种子萌发较好,发芽率较高;糯大麦和非糯大麦颖果胚乳的消亡过程基本相同,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均是从近胚端的腹部开始消耗,逐渐延伸至背部,最后沿腹沟延伸至远胚端;在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近糊粉层中淀粉体最先消亡,小淀粉体早于大淀粉体被消耗;与非糯大麦相比,糯大麦胚乳淀粉体的消亡时间较早、消亡速率较快。概言之,糯大麦与非糯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的消亡规律基本相同,但糯大麦种子萌发好,胚乳消亡快。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利用含二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的种质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赤霉病抗性评价,对从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7E代换系DS7E(7B)与扬麦16杂交的F2种子辐射后代中选育的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TW-7EL2进行了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易位染色体的小麦染色体片段与小麦7B短臂的杂交信号相似;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在易位系中能够扩增出7EL特异条带,但缺失小麦7BL特异条带。综合上述结果,将该易位系命名为T7BS·7EL。且其赤霉病抗性显著高于中国春和扬麦16,与苏麦3号接近,是小麦赤霉病抗病育种的新种质。继续利用1 200 rad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易位系T7BS·7EL的成熟花粉并授予扬麦158,从其纯合易位系的辐射后代M1中检测到长穗偃麦草7EL染色体的小片段中间插入易位、顶端易位和7EL染色体缺失等结构变异的单株15株,诱变频率为15.62%,表明利用小麦-长穗偃麦草整臂易位系进行成熟花粉辐射,可以高效诱导产生小片段易位材料。  相似文献   
9.
 植物中核糖体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次缢痕的核仁组织区(NOR),NOR的数目与随体染色体数目相对应。以核糖体基因(45SrDNA)为探针,对明确的雌株和雄株银杏中期、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显示雌株有4个杂交点,雄株有3个杂交点,表明雌性银杏具有4条带随体的染色体,而雄性银杏具有3条带随体的染色体。进一步证明银杏的雌雄性别决定与随体染色体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颖果内源激素与胚乳发育的关系,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在幼苗返青至颖果成熟阶段进行干旱处理,采用树脂切片及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小麦颖果和胚乳细胞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颖果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GA_4)、玉米素核苷(ZR)、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的含量。结果显示,干旱胁迫缩短了小麦颖果发育进程,促进颖果早衰,导致颖果发育不良;显著降低了籽粒千粒重、可溶性糖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促进颖果发育早期胚乳细胞分裂和淀粉积累,抑制了发育后期胚乳细胞的分裂、体积扩大和淀粉体充实,并提高了颖果整个发育过程中胚乳蛋白体的积累;提高了颖果发育前期IAA、GA_3、GA_4、ZR和DHZR的含量,ABA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均较高。说明干旱胁迫能通过影响颖果内源激素的积累来调控胚乳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