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微生物和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各砧木根际微生物数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根际有机质和全氮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变化趋势,全磷和全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碱解氮和速效磷呈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速效钾呈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各砧木根际各养分差异显著。4种樱桃砧木土壤营养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樱桃生长的需要,但根际养分亏缺。因此,选择合适的樱桃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的提高,从而为樱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SRAP分子标记在茄果类蔬菜航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航天茄果类蔬菜搭载后的诱变效果及其遗传稳定性的检测,证实了通过航天搭载后的蔬菜种子,经过诱变可产生DNA层面的变异并能够稳定遗传;总结了SRAP分子标记方法在航天茄果类蔬菜杂交种纯度检测的应用;叙述了运用SRAP分子标记对航天茄果类蔬菜品种杂交种亲本的提纯;报告了国内外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茄果类蔬菜航天诱变育种上的应用成果,并结合茄果类航天育种工作实际,认为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茄果类航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广东省经济活动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及其影响程度,为识别和衡量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制定城市建设策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广东省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188 hm2,主要由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人均生态赤字为2.078 hm2,远高于全国、全球平均水平。总人口生态足迹赤字为2.17×108 hm2,生态超载力达到4.7倍。与2001年相比,10年来人均生态足迹的总需求上涨了84%,其中林地和耕地涨幅剧增。而生态总供给则下降20%。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与日俱增。建立集约型、节约型及生态型生产及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广东省保持可持续发展劲头的主要途径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伏羲庙古侧柏树干空腐状况诊断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对天水市伏羲庙内古侧柏的保护,运用TRU树木雷达对伏羲庙28棵古侧柏树干空洞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8棵古侧柏树干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空腐,其中轻度空腐的占25%、中度空腐的占67.85%,重度空腐的占7.14%。同时对古侧柏健康地上部分进行诊断,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完全健康的为0株,较健康的有17株,占比60.71%;不健康的6株,占比21.43%;显著不健康的4株,占比14.29%,濒临枯死的1株,占比3.58%。综合古侧柏地上部分生长的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和空洞情况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古侧柏的树龄与健康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树龄只是导致树衰弱的主要因素,不是重要因素。空洞情况与健康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树龄较小情况下,空洞越小的健康程度越大,但有少量古侧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主要原因可能是地下根系较为发达,树冠茂盛,矿物质、水分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强,部分古侧柏病虫害情况较为严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伏羲庙古侧柏保护建议措施,为进一步研究古树、保护古树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柏建明 《中国饲料》2021,1(17):76-79
为研究酵母硒(SY)对肉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80只体况良好、体重(26.18±2.00)kg的肉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酵母硒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3、0.4 mg/kg的SY。预饲期7 d,试验正式期10周。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3 mg/kg酵母硒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提高了17.88%。日粮中添加0.3 mg/kg酵母硒组肉羊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4 mg/kg酵母硒组(P < 0.05),分别降低了11.31%和16.05%。日粮中添加0.3 mg/kg和0.4 mg/kg酵母硒组肉羊的肉色红度a*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别提高了10.51%和13.79%|日粮中添加0.3 mg/kg和0.4 mg/kg酵母硒组的pH45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别提高了6.11%和4.98%|日粮中添加0.3 mg/kg酵母硒组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4 mg/kg酵母硒组(P < 0.05),分别降低了10.92%和13.42%|日粮中添加0.3 mg/kg酵母硒组的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 mg/kg酵母硒组(P < 0.05),分别提高了4.82%和7.43%。日粮中添加0.3 mg/kg和0.4 mg/kg酵母硒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别提高了8.49%和12.59%|日粮中添加0.4 mg/kg酵母硒组的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2 mg/kg酵母硒组、0.3 mg/kg酵母硒组(P < 0.05),分别提高了11.67%、12.84%、14.78%|18.90%、15.10%、11.67%。综上所述,在肉羊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并提高血液中总蛋白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添加量为0.3 mg/kg。 [关键词] 酵母硒|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肉羊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升草石蚕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树立西北高原夏菜特色品牌,发展高原夏菜产区草石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项目调研和试验种植,集成地块整理、茬口选择、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促根控秧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高原夏菜草石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每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产值稳定在5 000元以上,较传统玉米种植每667 m2增加收入2 00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近30年第1场透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天水市春季第1场透雨变化特征,运用1981—2010年天水市境内7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春季第1场透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春季第1场透雨出现时间有着从东南到西北推迟的特征,最早出现时间在3月7日,最迟出现时间在 5月31日。3月出现的第1场透雨大多在15 mm以下,15~20 mm及≥20 mm的第1场透雨均出现在4—5月。近30年第1场透雨出现时间呈偏早趋势,透雨量级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秦州区平南镇盛丰种养殖合作社内血缘关系清楚,同一胎次的15日龄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新西兰仔兔为研究对象,在110 d内,采用分两个阶段饲喂两种饲料模式与传统“一料到底”的饲喂模式,对肉兔开展育肥增重及产肉性能等对比试验。分两个阶段饲喂两种饲料的为试验组,一料到底的为对照组。通过试验,试验组断奶重比对照组增加37.2 g,显著提高7.31%(P<0.05)|2月龄试验组体重比对照组增加52 g,增加4.27%,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试验组体重比对照组增加277 g,极显著增加20.43%(P<0.01)|4月龄试验组体重比对照组增加253 g,极显著增加10.35%(P<0.0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4.48 g,极显著提高17.28%(P<0.01)|试验组只均总耗料量比对照组少1657.89 g,极显著降低19.42%(P<0.01)。试验组2月龄体长和胸围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3、4月龄体长和胸围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半净膛率比对照组高8.86%,全净膛率比对照组高10.66%|净肉率比对照组高10.52%。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在做好防疫和消毒的基础上,根据肉兔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配方饲料分两个阶段分两种饲料饲喂模式,其日增重、料肉比、体长和胸围、屠宰率、净肉率等显著优于多数兔场所用的一料到底的饲喂模式。 [关键词]饲养模式|笼养肉兔|育肥增重|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9.
广东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保障粮食及特色作物安全生产,利用广东省9个代表气象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0年热量、降水及光照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广东各地平均气温1976年以后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突变年出现在1989年,2007年以后为下降趋势;四季气温亦呈上升趋势,冬季及秋季最为明显,由北到南,冬季增幅最多,夏季变化最小;1990年以后热量资源增加显著。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由北到南,冬季、春季降水量减少,夏季、秋季增多。潜在蒸散于20世纪80年代最低,21世纪初期最高,冬季增幅最为明显。日照百分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种植布局及干旱等气象灾害均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处理方式的秸秆对舍饲肉羊育肥增重的影响,采用秸秆综合处理技术,对肉羊进行了12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放牧组相比,2、3、4组平均末重增加6.48、8.45、10.75?kg,分别增加23.64%、30.84%、39.23%;在只均增重方面分别增加20.36%、31.57%、38.13%;在平均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