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情报所面向政府服务功能定位为: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做好指引服务;完善获取渠道,加快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进程。应打造共建共享的政府信息资源体系,把政府部门和政府信息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建共享体系,建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政府信息公共平台,促使政府信息资源为社会大众共享,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于2002年2月对湛江硇洲海域发生的夜光藻赤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赤潮发生的海域水温19℃,盐度27-32,pH值6.87—8.33,溶解氧2.81—8.11mg·L-1,化学需氧量0.97-492.28mg·L-1,氨氮0.002-0.258mg·L-1,硝酸盐0.040—0.262mg·L-1,亚硝酸盐0.005~0.175mg·L-1,无机氮0.047—0.529mg·L-1,活性磷酸盐0.048—1.682mg·L-1。这是由于当地对虾养殖池清塘,将大量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从而造成该海域发生长约2km,宽约50m,面积约10hm2的红色夜光藻赤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不同壮秧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龙粳31和垦稻24为供试品种,共设置9种调节剂[多效唑(MET)、脱落酸(ABA)、壳寡糖(COS)、萘乙酸(NAA)、烯效唑(S3307)、吲哚丁酸钾(IBAK)、缩节胺(DPC)、1-(3-甲酸甲酯-1,2,4-三唑)-基-3.3-二甲基-2-丁酮(CGR3)和胺鲜酯(DTA-6)]与壮秧肥配施的新型壮秧剂处理,以不添加调节剂的壮秧肥为CK,研究不同壮秧剂对水稻幼苗形态建成、生物量积累、分配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MET、COS、ABA、NAA、IBAK、DPC和CGR3均能促进龙粳31和垦稻24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其中,MET和ABA处理的2个品种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总叶绿素均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MET、ABA和COS能有效促进同化产物向根中转运,2个品种根中淀粉含量均高于CK。各壮秧剂处理(除NAA和DPC外)均对龙粳31和垦稻24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且其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MET、S3307、DPC和DTA-6处理均提高了2个品种的壮苗指数和充实度。MET和S3307处理降低了2个品种的株高,但增加了茎基宽。COS和ABA处理下,龙粳3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CK,MET处理下的龙粳31和垦稻24的CAT活性最高。综上可知,MET、ABA和COS这3种壮秧剂能够提高龙粳31和垦稻24秧苗素质和植株抗性,有利于水稻幼苗生长,其中垦稻24作用效果优于龙粳31。本研究结果为化控技术在壮秧剂中的应用和水稻培育壮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4.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应用到设施农业中。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集合施肥与灌溉配套使用的一项新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是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农业中常采用地表上滴灌,存在管道老化、灌溉过程中存在沿程渗漏和蒸发等问题,本研究改变传统地表滴灌形式,采用地表下埋管,地表上肥料罐将水肥混合后通过滴灌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式。同时,采用传感器进行灌溉的自动控制与自动检测土壤水分信息和肥料信息,利用远程控制来实现数据传输,并通过模拟计算出灌溉计划,大大提高了灌溉施肥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5.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东湛江地区种植了50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测定其生育期、单株鲜重、株高、茎粗、锤度5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除生育期外,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锤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育期、株高、茎粗和单株鲜重指标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4个主要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甜高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幅度为0.1039%~0.2931%;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50份甜高粱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5个数量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产量为90t/hm2,乙醇产量3360L/hm2,可作为今后开发利用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106.
菠萝无刺卡因和巴厘杂交F1的苗期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刺卡因类菠萝品种无刺卡因和皇后类菠萝品种巴厘的杂交F1群体120个单株幼苗为材料,进行叶缘类型、茎粗和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刺长、刺间距等表型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无刺卡因×巴厘杂交后代群体幼苗叶缘有刺和无刺表现出符合孟德尔规律的1∶1分离,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而幼苗茎粗和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刺长、刺间距等性状呈连续性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其中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及茎粗3个性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刺间距与刺长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甘蔗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甘蔗害虫防治的最佳效果,采用性诱剂、夜光灯诱杀、性诱剂诱杀和夜光灯相结合诱杀、施用呋喃丹等4种处理方法,对甘蔗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性诱剂结合频振式夜光灯对螟虫、天牛和金龟子等害虫防治效果最好,甘蔗蔗糖分和理论产量均为最佳,其次为夜光灯,然后是性诱剂诱杀处理,最差是施用呋喃丹的处理方式,但是只用性诱剂诱杀的处理受天牛及金龟子为害较为严重。在甘蔗害虫防治以性诱剂诱杀和夜光灯相结合诱杀最好。  相似文献   
108.
利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北海(BH)、陵水(LS)、硇洲(NZ)、徐闻(XW)和三亚(SY) 5个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微卫星引物在5个军曹鱼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到129个等位基因。各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33~6.75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84~3.64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81~0.635和0.533~0.68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3~0.630;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结果显示,各群体在多个微卫星位点上均显著偏离平衡(P<0.05);军曹鱼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55~0.150,遗传距离(D)为0.240~0.635,其中,BH和NZ的Fst最大(0.150),D最远(0.635);AMOVA分析表明,军曹鱼养殖群体的84%遗传变异来自于个体之间;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BH和SY聚为一支,LS和XW聚为一支,两支聚为一支后与NZ聚为一支。研究结果将为军曹鱼种质资源保护和改良等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探究北部湾春季鱼类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及渔业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根据2011年和2018年春季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遥感数据及水深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方法,研究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鱼类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鱼类捕获种类数高于2011年春季,分别为157和135种;2011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及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而2018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及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荚鱼为共有优势种。2011年与2018年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 > 0.05)。CCA和RDA分析结果表明:SST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 < 0.05),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水深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正相关性,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同时,Chl-a浓度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 < 0.05)。  相似文献   
110.
刘悦  字学娟  陈婷  孙蓉  李茂  汤凯 《草地学报》2022,30(10):2819-2826
为筛选适合热带牧草的高温发酵优良乳酸菌,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本试验从海南岛不同气候区采集野生草本植物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和木本植物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青贮60 d后分离纯化乳酸菌,以培养36 h条件下最终发酵液pH≤4且OD(Optical density,吸光度)≥2作为条件初筛乳酸菌。用温度T=40℃,45℃,50℃和pH=3.0,3.5,4.0,6.0,8.0,9.0进行复筛,选取OD值较高的菌株作为优势菌株,再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生长和产酸速率测定以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共分离到98株天然乳酸菌,经筛选得到4株优良乳酸菌(15B,10D,13C,14B)。经鉴定,10D,13C,14B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5B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菌株15B,10D,13C,14B均耐酸、耐高温、且生长及产酸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青贮潜力并对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热带地区制备青贮添加剂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