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生物制剂处理对发酵烤烟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恒温恒湿发酵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物制剂处理对发酵烤烟烟叶中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生物制剂处理后的发酵烟叶中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表现为增加,如大马酮、二氢大马酮、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醛、苯乙醇、新植二烯、茄酮等;但也有些香气成分表现为含量下降,例如香叶基丙酮、苯乙醛、芳樟醇等。不同处理相比较,添加混合酶和优势增质菌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香气成分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添加混合酶的作用效果次之;添加单一优势增质菌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不太明显,但也表现有一定程度的增香效应。  相似文献   
32.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对烤烟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烘烤前24~48h迅速升高,之后由于烟叶组织细胞受到持续的高温胁迫,APX和GR活性迅速降低,最终造成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抗氧化能力丧失;烟叶在相对较低温度下适当延长变黄时间(T3),其APX和GR活性高峰出现较晚且其峰期持续时间长,与此相对应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迅速上升阶段的时间也有所延长,使烟叶可在较长时间维持细胞活性,内含物质转化较为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可用性好。  相似文献   
33.
小流域面源生态阻控是控制农业面源的重要手段。选择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钱家沟为对象,通过小流域出口水质监测,阻控措施进出水监测,以及负荷削减核算,对面源生态阻控系统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钱家沟生态阻控系统稳定半年后,小流域出口总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下降比例分别为38%,23%,63%,49%和16%。各阻控措施中,表面流湿地对NH_3-N(54%)、TP(70%)和TSS(78%)去除率较高,生态塘、生态沟渠对TN(36%,39%)、NO_3-N(43%,37%)、COD_(Mn)(63%,56%)去除率较高,小型人工湿地对TN(56%)、NH_3-N(85%)、COD_(Mn)(84%)、TP(57%)和TSS(87%)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生态滤墙主要对TSS(81%)去除率较高。阻控系统对COD_(Mn)、NH_3-N、TN、TP负荷的总体削减率分别为56%,73%,63%和59%。总体来看,小流域面源生态阻控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主要污染物输出浓度,对面源污染阻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合适的BP神经网络模型,了解散叶烘烤过程中一系列烘烤因素对叶温变化的影响,为烤烟烘烤调制过程中叶温变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叶温测定仪和温湿度自控仪记录烘烤过程中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及干球温度与叶温的差值,并将此4项指标作为输入变量,叶温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一个拓扑结构为4—4-1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结果很快收敛,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小,预测所用的20组数据中相对误差〉1%的有8组数据,相对误差〉2%的有2组数据,相对误差〈1%的有12组数据。【结论】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对烟叶烘烤过程中叶温变化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5.
不同生态产区烤烟片烟化学成分在醇化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辉  闫铁军  张环宇  陈一  谢豪  何结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28-13333
为了探讨烤烟片烟在醇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在醇化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我国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六大产区,上、中、下3个部位来研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挥发碱、挥发酸p、H及碘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烤烟醇化过程中,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总糖、还原糖、pH、挥发碱含量逐渐降低;碘值、挥发酸含量逐渐升高;总氮、烟碱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以湖北恩施烟区有代表性的宣恩县和咸丰县为试验地点,分析其土壤有效铜含量与烤烟铜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恩施烟区不同海拔高度(600~1 500 m)地区的129个土壤样本及不同品种(云烟87,云烟85和K326)和不同等级(下橘(X2F)、中橘三(C3F)和上橘(B2F))的124个烤烟样本,测定土壤有效铜含量和烤烟铜含量,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恩施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为(1.45±1.99)mg/kg,变幅0.17~9.88mg/kg;其中土壤有效铜含量≥0.2~1.0 mg/kg的样本最多,占65.12%。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土壤pH关系密切,当pH<5.5时,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当pH≥5.5~5.9时,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当pH≥5.9时,土壤有效铜含量中等。在海拔高度600~1 500 m,土壤有效铜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效铜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恩施烟区烤烟铜含量平均为(6.62±6.74)mg/kg,变幅为1.26~34.30 mg/kg,与巴西优质烤烟铜含量(4.90~10.60 mg/kg)符合频率为29.31%。不同品种、等级烤烟之间铜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烤烟之间铜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烤烟铜含量依次为云烟87>K326>云烟85;不同等级烤烟之间依次为B2F>C3F>X2F;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烤烟之间依次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烤烟铜含量与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升高,烤烟铜含量也升高。烤烟铜含量与土壤有效铜含量在不同pH范围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土壤有效铜和烤烟铜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不同前处理对烟叶中糖及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比较了液氮研磨烟叶、杀青烟叶、初烤烟叶及鲜烟叶4种样品中糖和有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初烤烟和杀青烟样分别与其它处理样品中糖类物质的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液氮研磨样品与鲜样的糖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4种处理样品中有机酸含量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醇化过程中烤烟片烟主要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在不同醇化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等级间的变化,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含量随着醇化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中性致香成分除新植二烯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醇化结束和醇化开始的总糖、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B2F与C3F的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糖碱比、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也存在显著差异.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总植物碱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成分总量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现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9.
氧化胁迫与特色烤烟质量形成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特色烤烟即是优质有个性的烤烟,对其质量形成的机理还十分缺乏了解。通过对烟草及其他植物受不良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氧化胁迫的防御反应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烟叶香气的前体物质如类胡萝卜素、酚类、还原糖和氨基酸等具有还原性,可能是烟草对不良环境因素诱导的氧化胁迫的防御反应的产物,即主要是非酶抗氧化物。特色烟的质量形成可能与其适应各种环境因素诱导的氧化胁迫有密切的关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可能揭开特色烟质量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40.
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质量及其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鄂西南植烟土壤上进行了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质量及其烟叶产质量影响的试验。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年种植的基础上,种植绿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影响有限;烟叶产量方面种植小麦、白菜、油菜好于对照,蚕豆最差;质量方面种植绿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有提高烟叶品质趋势,其中以油菜处理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白菜次之,而蚕豆和小麦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