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农学   16篇
  4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91.
葡萄在南方某些区域不能正常打破休眠,破眠剂(单氰胺)可以适时打破葡萄休眠,促进萌发且萌芽整齐,但目前生产中对此药剂缺乏规范、合理化的使用方法。为此,笔者于2016年以福州基地避雨设施栽培5a生的‘红亚历山大’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氰胺不同浓度涂抹其冬季修剪后的枝条芽眼,观察对物候期、萌芽、果枝率、果皮着色及果实内外在品质等的影响,为南方地区破眠剂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均对促进‘红亚历山大’内外在品质积累具有积极意义,以单氰胺30倍液处理效果最优,可使‘红亚历山大’葡萄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早19d,萌芽整齐,萌芽率达到81.2%,果皮着色更早更均匀,果形更美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达到18.17%,总糖质量浓度0.178g/mL,维生素C质量浓度0.236mg/mL,固酸比值42.45,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提升果实内外观品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2.
李芽瘿螨Eriophyes hybridicola Keifer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瘿螨科Eriophyidae瘿螨属Eriophyes,主要为害宁冈芙蓉李的芽苞,包括花芽和新生的叶柄基部芽(侧芽),以若、成螨群居在幼嫩的芽内和芽丛鳞片间隙刺吸取食和繁殖,导致被害芽异常增生畸变,形成单生或簇生的球状芽瘿,影响开花结果,为中国新记录种,是危害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新害螨。该螨的侧盾板特征与在李上已记载的2种瘿螨属害螨野鹅李瘿螨Eriophyes insidisus Keifer和Eriophyes prunidemissae存在明显区别。调查结果表明,该螨主要以成螨在芽瘿的活芽鳞片内越冬,在新花芽形成初期,成螨开始从越冬芽瘿内向外转移扩散,入侵危害新芽。本文根据李芽瘿螨的发生规律,还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3.
探讨立冬本龙眼不同留穗量对花芽分化期秋梢叶片矿质营养含量、结果母枝生长及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株留穗量1/3和对照树的秋梢叶片N、P、K含量高于株留穗量1/2处理,Ca、Mg含量表现为留穗量1/2留穗量1/3对照。留穗量1/3处理,年际间结果母枝粗度、长度、叶片数差异均不显著,都是优良结果母枝,大年和小年均表现果大(13.0g以上),穗大(800.0g以上),品质优,大小年变幅小(14.67%),与留穗量1/2相比,4年平均增产24.20%,提高经济效益44.68%。说明留穗量1/3是较适宜的负载量。  相似文献   
94.
摘要:为了确定春见桔橙的最佳销售时期,提高经济效益;将春见桔橙[(Citrus reticulata × C. sinensis) cv. Okitsu No. 44]果实采收后常温贮藏135d,对储藏期的果实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腐果率、果实病害类型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见桔橙贮藏性能较好;糖含量在贮藏75d内呈上升趋势,75d后开始缓慢下降;贮藏90d后单果重较显著下降;可食率和果汁率在贮藏90d内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腐果率呈幂函数变化;青绿霉病是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结论:贮藏前期(45d)含酸量的大幅降低是导致糖酸比值和固酸比值升高、品质提升的最主要原因;贮藏45d后是较为适宜的食用时期;春见桔橙在采收时并未进入真正的成熟期,翌年1月中旬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漳州市中药材资源种类、分布、主要种植企业和销售等情况,并对漳州市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供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63份龙眼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了解龙眼种质资源果实糖分组成及含量特点。【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龙眼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94.14 mg·g-1,占总糖的62.5%;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的19.3%和18.2%;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异系数为25.0%~25.5%,蔗糖与单糖比值为0.75~4.83;总糖含量与甜度值、蔗糖与总糖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0.82**),果糖与葡萄糖含量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斜率为1.060 5,R2=0.958 3);根据3种糖占总糖的比率,将63份龙眼种质资源分为2个类群5个组群,不同组群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占总糖的比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龙眼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由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组成,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接近;63份龙眼种质资源分为糖组成特征明显的2个类群5个组群。  相似文献   
97.
龙眼属rDNA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讨论龙眼属(Dimocarpus Lour.)的遗传多样性及鉴别技术,运用克隆测序法测定了主产区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品种及其近缘种龙荔[Dimocarpus confinis(Howet Ho)H.S.Lo.]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结果表明,龙眼及其近缘种龙荔的ITS区序列的长度范围为618~646 bp,长度变异为28 bp;其中,ITS1和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227~235 bp和227~247 bp。龙眼品种间ITS序列变异位点比较丰富,通过单个或组合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特异位点用于品种之间的鉴别。龙荔的ITS序列变异较大,在609处插入一个19个碱基的片段;系统发育树也表明龙荔自为一单树系,为其是龙眼近缘种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果还表明龙眼果实香味、流汁程度和质地与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现较多品种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98.
枇杷小苗钙营养液沙培试验结果表明:钙胁迫不利枇杷小苗叶片氮代谢的进行,缺钙胁迫在小苗培养60 d时就已经产生影响,而高钙胁迫表现比较滞后,且缺钙胁迫的影响要比高钙处理的大.小苗培养60 d时,0.01 mmol/L、3.2 mmol/L钙胁迫处理会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大、O2-净产生速率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下降.继续培养至90 d时,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都增大、O-2净产生速率上升,胁迫处理对两者的影响与60 d相同;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虽急剧下降,但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小苗培养90 d时,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缺钙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单个氨基酸高于对照,高钙处理低于对照,各处理中单个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99.
以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Dimocarpus longana Lour.cv Lidongben)和'九月乌'(Dimocarpus longana Lour.cv Jueyuewu)为试材,研究挂树保鲜期内龙眼果皮H2O2、MDA含量和POD、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立冬本果皮的H2O2含量总体水平要低于九月乌的;两品种果皮的H2O2与MDA含量的变化相关性大(r=0.990和0.959,P=0.01);立冬本果皮的POD活性在挂树10 d内、CAT活性在挂树5 d内要显著高于九月乌的.而SOD活性在整个挂树保鲜期内无显著差异.说明POD通过活性增强方式而CAT以高活性在立冬本果实挂树保鲜初期参与清除果皮产生的活性氧.从而延长了挂树保鲜期;POD、CAT活性可作为挂树保鲜性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摘要: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真菌侵染芒果花序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年份受真菌感染率不同,感染率与取材年份的气候状况有关;低温(日均气温10-20℃)条件下,芒果花蕾受真菌感染率由常温(25-30℃)下的37.80%上升至68.18%;不同种类的真菌对芒果花序具有协同侵染作用;真菌分生孢子在花蕾表面及内部空腔萌发,菌丝体经花瓣分泌组织侵入体内,沿细胞间隙生长,在组织内形成分生孢子囊并导致组织病变坏死,或进入花蕾维管组织(主要是导管)并在维管束中形成分生孢子囊,成熟后分生孢子沿维管束在组织内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