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棉粕脱毒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验室保藏菌株出发,采用生料发酵的方法,筛选出一株对棉粕中棉酚降解效果最好菌株B2,对游离棉酚的降解率达43.0%,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菌株B2对棉粕脱毒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发酵周期为48 h,料水比1∶1,接种量2%,温度28.0℃,起始pH值为自然,对游离棉酚的降解率达最大,为51.7%。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明韧皮部细胞ATPase分布规律,分析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与籽粒光合同化物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灌浆不同阶段,采用蒽酮法测定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运用显微细胞化学技术对颖果韧皮部和胚乳细胞的多糖进行定位,同时对韧皮部细胞ATPase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对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与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产物量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在灌浆渐增期,籽粒积累的光合同化物主要是可溶性糖。约在花后14 d,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含量相等。以后,籽粒以积累淀粉为主。在整个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量的变化呈现彼此消长,但籽粒总糖含量一直呈“S”型增长。在灌浆渐增期和快增期,韧皮部筛分子(Sieve element,SE)的细胞壁和胚乳细胞的淀粉粒均被锡夫试剂染成鲜红色;但在灌浆缓增期,上述细胞染色明显变浅。(2)在SE、中间细胞(Intermediary Cell,IC)、伴胞(Companion Cell,CC)和韧皮薄壁细胞(Phloem Parenchyma Cell,PPC)中,ATPase活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质膜、细胞内壁和靠近质膜的囊泡上。在SE内的P型-质体和线粒体的双层膜上、SE和IC之间分枝状的胞间连丝上也有较强ATPase活性。在灌浆渐增期和快增期,SE的ATPase活性高,而在缓增期,IC的ATPase活性较SE高。(3)SE中ATPase酶活性产物与籽粒可溶糖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总糖呈显著正相关,且ATPase活性产物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IC中ATPase活性产物只与籽粒可溶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灌浆过程中,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量的增加彼此消长,但总糖含量一直增加。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与SE和IC中ATPase活性产物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产物呈现出动态的时空变化。SE在灌浆前2个阶段起主要的同化物运输作用,而IC主要在灌浆第3阶段起主导作用。上述结果为小麦籽粒灌浆生理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33.
禽流感病毒 HA 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经农杆菌法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T2代转基因株系,据OD值筛选获得HA基因高效表达株系;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些转基因株系均可转录HA基因,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拟南芥叶片中表达积累的HA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1条分子量为65 ku的蛋白质带,与预期的HA蛋白大小完全一致,没有发生蛋白质降解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HA蛋白可在植物细胞中稳定表达,植物可用于生产禽流感疫苗.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了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TR21在大田对抗病品种粉杂1号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其与病原菌不同组合处理种苗根系抗性相关信号物质累积情况,评估了菌株TR21与粉杂1号结合减轻大田发病率的应用价值。田间试验设置清水对照区、菌株TR21可湿性粉剂喷叶区、菌株TR21可湿性粉剂喷叶+叶腋接种1次胶囊剂型区、菌株TR21可湿性粉剂喷叶+叶腋接种1次栓剂剂型区,并统计田间发病率、抽蕾率、断蕾率和产量。室内采用清水处理、菌株TR21叶腋接种、香蕉枯萎病菌FOC004孢子根系接种、菌株TR21叶腋接种后再在根系接种FOC004孢子的挑战接种4种处理方式,测定接种后不同时间点根系NO、H2O2和水杨酸(SA)变化。结果表明,TR21可湿性粉剂的不同处理均能降低粉杂1号发病率,其中喷叶区防效达72%,此外增加1次栓剂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并显著缩短粉杂1号生育期。对抗性信号物质测定发现,只有挑战处理能够在接种早期(4 h)激发NO的显著升高,并维持较长时间(72 h);3种处理均能够在早期(4 h)显著减少根系产生H2O2;病原菌和挑战处理在早期(4 h)能够激发根系SA含量显著升高。TR21叶腋喷施通过提高粉杂1号对枯萎病的抗性来降低田间发病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卵巢成熟过程EST的变化。[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卵巢中酯酶同工酶(EST)的表达情况。[结果]所研究的两个阶段卵巢中EST同工酶的表达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区。其中Ⅰ区和Ⅱ区卵黄形成期EST表达较强,酶带明显比成熟期浓,尤其是Ⅰ区,卵黄形成期EST同工酶的表达最强。相反,在Ⅲ区,成熟期EST酶带明显比卵黄形成区浓。[结论]在克氏原螯虾卵子成熟过程中,EST基因的表达存在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36.
根据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及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了单链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经(Gly4Ser)2Linker连接,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ZEN2 scFv。将ZEN2 scFv与碱性磷酸酶(AP)编码序列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基因ZEN2 scFv-AP,构建到pE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中均检测到1条分子质量为75 ku的可溶性蛋白条带,ELISA分析证实,细菌表达的ZEN2 scFv-AP融合蛋白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建立快速、灵敏、经济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ELISA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栽植地域变化对太子稻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太子米主产区和对照地区进行了异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植地域,太子稻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如光量子(PAR)、CO2浓度、气温(Ta)和叶片温度(T1]有极显著差异.异地栽培对剑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剑叶细胞问CO2浓度(Ci)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不同栽植地域生产的太子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太子稻在主产区栽植稻米米质优良,在主产区外种植米质变劣;但对照品种在太子稻主产区种植米质得到改善.相关分析表明,太子米品质指标间有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糙米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米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延伸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米长/宽与延伸率也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灌浆期,太子稻剑叶光合特性指标和稻米品质指标问相关关系不显著;光合环境指标中,大气CO2浓度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环境指标与太子米品质指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8.
枯草芽孢杆菌TR21在香蕉体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了抗链霉素300 μg/ml、菌落形态及对香蕉枯萎病菌拮抗活性保持不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R21标记菌株,并采用伤根、灌根和叶腋接种法,研究了其在香蕉体内及根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伤根和灌根法接种,标记菌株均能够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伤根接种定殖总量最大,接种后1 d,球茎中菌量达3.33×106 cfu?g-1,且标记菌株在香蕉根表和根际土壤中也显示出很好的定殖能力,接种后15 d,根表菌量分别为6.18×103 cfu?g-1、5.53×103 cfu?g-1,根际土壤中菌量分别为1.13×104 cfu?g-1、1.04×104 cfu?g-1;2种接种方法中,标记菌株在香蕉体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总体呈下降趋势。采用叶腋法接种,标记菌株仅能在叶片中定殖,其定殖动态表现为“由升到降”趋势。  相似文献   
39.
小动物临床上,犬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称为累卡佩斯病(Legg-calvé-perthes disease,LCPD),犬股骨头部分骨骺由于失去血液的供应造成了骨的坏死,随之股骨头发生塌陷,引起髋关节畸形。本试验通过人工液氮冷冻方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对比治疗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泌因子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其中干细胞疗法可以直接增加股骨头坏死区内的干细胞数量,而干细胞分泌因子则是通过促进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增加干细胞数量。此方法可以加速股骨头内血供恢复,对治疗犬股骨缺血性坏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0.
蒋玮琳  龙鸿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1):2211-2214
高等植物的胚后发育经历了2个重要的时相转变,即营养生长时相转变与成花转变。这2个转变都受到内源因子与外源因子的综合调控。调控这两个转变的基因网络存在共同的因子,如部分SPL家族基因。以拟南芥叶片远轴面表皮毛的出现和mi R156的表达量为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研究参与成花转变的光受体基因CRY2对营养时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CRY2影响营养生长时相转变,突变体cry2-1的营养生长时相转变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