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降雨径流CODcr及TSS污染负荷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和室内分析,系统监测了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排放污水CODcr和TSS通量,采用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估算了城郊降雨径流CODcr和TSS污染负荷,并分析了由降雨径流引起的CODcr和TSS污染负荷占总负荷中的比例.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城郊人均排放CODcr和TSS污染负荷分别为9.58~10.57 kg/a和2.88~3.14 kg/a;滇池流域城郊由降雨径流引起的CODcr和TSS污染负荷分别为1.166~1.458 t/(hm2·a)和0.729~1.808 t/(hm2·a).全年由降雨径流引起的CODcr和TSS污染负荷分别占总污染负荷的10.96%~15.35%和25.73%~35.89%.控制降雨径流污染是缓解滇池流域城郊面源污染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2.
咖啡初加工是云南小粒种咖啡产业链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初加工后的咖啡生豆品质直接影响咖啡商品豆的交易价格和销售前景。咖啡的初加工方法各异,工艺环节众多,主要包括青红果分离与分级、脱皮、脱胶、干燥、脱壳等步骤,所需加工工艺复杂,每个步骤的加工处理都影响着最终的咖啡品质。为此,详细介绍各类加工方法适用条件,阐述国内外咖啡初加工的工艺方法发展现状与对比分析。结合云南当地独特环境展望合适的发展趋势,提出推进咖啡初加工机械化规模化,探索微生物脱胶与人工干燥技术的研究应用,注重节能节水与环保无污染的加工技术设备研发,健全规范咖啡初加工操作流程和加强咖啡商品豆贮藏运输的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33.
利用超声耦合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牛大力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牛大力总黄酮提取的料液比、硫酸铵浓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进行探讨,以建立牛大力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影响牛大力总黄酮提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硫酸铵浓度>超声时间;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m∶V)、超声时间50 min、硫酸铵浓度为0.3 g/m L,在此条件下,牛大力总黄酮得率为5.82 mg/g。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对植物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先玉335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0.05 mmol·L~(-1)的SA水溶液和去离子水(对照,记作CK)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种胚淀粉酶、氧化损伤水平、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A处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干重和鲜重分别显著提高了5.57%、7.20%、23.76%、15.49%和28.52%。SA处理的玉米种胚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在种子萌发第2、第6、第8、第10天比CK提高了28.6%、15.1%、9.6%和16.9%;而超氧阴离子(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经SA处理后显著下降。SA处理提高了种胚抗氧化酶的活性,在种子萌发第2、第4、第6和第8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CK分别提高了36.6%、25.9%、43.6%和46.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种子萌发12 d时比CK提高了9.0%;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第4、第6、第8天时比CK分别提高了13.0%、5.7%和17.0%。此外,SA处理还提高了种胚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综上所述,SA可以通过改善渗透调节能力和加速淀粉转化来缓解低温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本研究结果为探究SA调控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机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35.
在云南植胶区对橡胶树优良品种RRIM712的27年生产适应性试验表明:RRIM712生势中等,产量中等,抗辐射型寒害能力差,与对照RRIM600相当;割胶刺激反应中等,死皮病情、刺激类型与RRIM600相近,属一类刺激品种。  相似文献   
36.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虫为对象在室内笼罩条件下,研究明确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定殖、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方法】每笼接入不同数量(2、4、6、8、10头)的番茄潜叶蛾成虫(性比1:1),通过评价其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研究繁殖体数量对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能力的影响;以1对成虫(2头,性比1:1)为起始繁殖体数量,通过种群数量动态监测、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及丰富度指数R评价,研究番茄潜叶蛾的种群重建和延续能力。【结果】以5个繁殖体数量(2、4、6、8、10头,性比1:1)接入番茄潜叶蛾成虫,各繁殖体数量的总计产卵量分别为93.1、194.9、271.3、311.5和400.2粒,差异显著;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93.1、97.4、90.4、77.9和80.0粒,差异显著,且繁殖体数量为1♀:1♂、2♀:2♂和3♀:3♂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明显高于4♀:4♂和5♀:5♂;此外,在5个...  相似文献   
37.
灰色系统理论在澜沧县松脂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文  杨婧  李荣 《绿色科技》2015,(2):186-187
在简要介绍灰色系统基本理论及最常用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以澜沧县松脂产量为例,将松脂产量视为灰色系统,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未来年份产量做出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澜沧县松脂产量预测中有比较高的预测精度,能为松脂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发展地区农业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分析了云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环境,以及地理标志数量与分布、产品类别、年度获批、主体类型、品牌价值、国际互认等发展现状,剖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大力挖掘优质资源、推动精深加工发展、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地理标志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从西番莲‘台农’中克隆得到一个2R类MYB基因,将其命名为PeMYB12,其开放阅读框为921 bp,编码的蛋白有306个氨基酸残基。对Pe MYB12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得出其分子式为C1516H2354N426O470S10,分子质量为34 388.54 u,等电点为8.6,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上。对启动子区功能作用元件的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含有与干旱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对PeMYB12编码的蛋白进行blastp后发现PeMYB12与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黑杨木(Populus trichocarpa)的MYB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PeMYB12基因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时相对表达量较高。对PeMYB12基因在西番莲根、茎、叶、花、果皮、果肉等6个部位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西番莲根部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还构建了基因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4-PeMYB12,...  相似文献   
40.
普洱咖啡发展迅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极好。咖啡炭疽病和咖啡褐斑病是危害普洱咖啡的两种主要病害,其发生严重降低了咖啡的产量与品质。通过对咖啡炭疽病及褐斑病的危害情况、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了4种农药的药效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咖啡炭疽病在咖啡种植园区中间发病率最低,为66.67%,东面发病率最高,为100%,病情指数西面最低,为10,东面最高,为35;咖啡褐斑病在咖啡种植园区西面发病率最低,为53.33%,北面发病率较高,为90%,病情指数西面最低,为20.83,北面最高,为36.67;药效试验方面,20%苯醚甲环唑试剂稀释1500倍对咖啡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差,为71.69%;45%吡唑醚菌酯稀释1250倍对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好,为97.10%;20%咪鲜胺试剂稀释1000倍对咖啡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差,为56.76%;45%吡唑醚菌酯稀释1500倍对咖啡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为95.81%。研究结果可为咖啡炭疽病、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