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探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多态性对高坡猪肉质性状(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眼肌面积、大理石纹、pH、肉色、嫩度、滴水损失、失水率)的影响,试验以MSTN基因作为肉质性状候选基因,以10月龄的50头高坡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高坡猪MSTN基因3个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研究,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MSTN基因SNP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在高坡猪MSTN基因第3外显子63 bp处检测到1个C/T突变位点,该突变为同义突变,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基因型分析发现,仅有3个个体在该位点发生突变,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无TT纯合基因型。经χ2适合性检验分析,该SNP在研究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C63T标记位点的杂合度(He)相对较低,表明其在高坡猪群体中的变异较小;就多态信息含量(PIC)而言,该位点属于低度多态(PIC<0.25),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少量的遗传信息。将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表明,所有肉质性状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MSTN基因外显子在高坡猪中存在多态性,但变异较少,相对保守,能否作为高坡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标记有待于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为筛选出蛋鸡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试验以120日龄的海兰灰蛋鸡(Gallus domesticus)为试验动物,选取常见内参基因RPS2、β-actin、GAPDH和HMBS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Ct值分析法对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进行测定,利用独立评价软件geNorm和NormFinder对蛋鸡的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肠、胫骨、胰脏和子宫)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t值分析和geNorm程序分析均得出相似的结果,即RPS2基因始终占主导地位,稳定性最强,β-actin基因次之;NormFinder软件分析显示,HMBS基因稳定性最好,最佳组合为HMBS和RPS2基因;当分析不同组织中表达恒定的内参基因时,发现不同组织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也不完全相同。由此说明,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它们却有着一定的潜在共性,发展趋势有一定相似性,即RPS2和β-actin基因相对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93.
为了提高胚胎移植受体山羊同期发情效率,分别采用二次PG(方案Ⅰ)、CIDR+FSH+PG(方案Ⅱ)、CIDR+PMSG+PG(方案Ⅲ)3种同期发情方案对本地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方案Ⅱ与方案Ⅲ比较,同期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方案Ⅰ(P0.05)。方案Ⅱ黄体率显著高于方案Ⅰ(P0.05),极显著高于方案Ⅲ(P0.01)。综合分析各处理的发情率、黄体率,方案Ⅱ同期发情效果最好,适合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性腺轴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规律,本实验选取产单羔和多羔的经产母羊各3只,通过qPCR法对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性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GDF9、BMP15基因mRNA在单、多羔黔北麻羊5个性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由组间比较可知,多羔组的GDF9基因在垂体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在输卵管中单羔组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其他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BMP15基因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呈现为单羔组极显著高于多羔组,在子宫中呈现为单羔组显著高于多羔组,其余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在黔北麻羊的单羔组和多羔组性腺轴组织之间的表达趋势大体一致,在卵巢中最高,在子宫中最低,说明2个基因对黔北麻羊的繁殖性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究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对山羊的繁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4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在努比亚山羊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在处理结束后的发情集中时间分布,本实验以冬、春两季234只努比亚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列腺素(PG)+PG、海绵栓+PG、海绵栓+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海绵栓+PMSG+PG 4种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从同期发情率、21 d返情率、24 h同期率、成本等方面对同期发情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的4个处理中,PG+PG处理同期发情率(89.58%)、21天返情率(18.60%)均略高于其他3种(P>0.05),成本仅为10元/只;4种处理方法发情时间主要集中在处理结束后25~48 h;海绵栓+PG法的同期发情率在春季高于冬季(92.61%>83.33%),21 d返情率则为春季低于冬季(12.77%<13.33%),24 h内同期率更高(72.22%>62.75%),发情时间主要集中在48~72 h。综上所述,PG+PG法更适用于生产实践,海绵栓+PG法可作为其辅助方法参考,最佳定时输精时间在处理完成后25~48 h(冬季)。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旨在进行关岭牛肌球蛋白重链1(myosin heavy chain 1,MYH1)5'侧翼启动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关岭牛血液及组织样品(背最长肌、后腿肌、心脏、肝脏、小肠、脂肪组织),利用PCR方法扩增关岭牛MYH1基因5'侧翼区,构建关岭牛pUCm-T-MYH1克隆载体,并对MYH1基因5'侧翼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了MYH1基因在关岭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获得1 373 bp(-1 360~+12 bp)的MYH1基因5'侧翼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获得的克隆序列进行分析发现,MYH1基因5'侧翼启动子序列存在5处可能的转录起始点和多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关岭牛与金丝猴、野猪、家鼠、藏羚羊、野驴的MYH1基因5'侧翼区保守性较强的区域为转录起始点上游-400~+100 bp,推测转录起始点上游-400~+75 bp可能是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YH1基因在关岭牛背最长肌和后腿肌中高表达,在心脏、肝脏、小肠、脂肪组织中表达量很低,说明MYH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97.
徐敏  许厚强  陈伟  杨洋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9):2492-2499
试验旨在探讨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采集3日龄从江香猪背最长肌,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诱导培养后,利用油红O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诱导分化0、24、48、72和144 h时脂肪相关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4(PD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脂联素(ADIPOQ)、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蛋白激酶B(AKT2)的表达,选择诱导0 h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分离的肌内前体脂肪细胞5 h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圆形,胞体透明,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经诱导培养后,油红染色呈红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DK4、ADIPOQ、C/EBPα、FAS、FABP4和AKT2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48 h时均呈现较高表达,极显著高于其余各阶段(P<0.01);FGF10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24和48 h时均较高;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72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明显下降;PDK4、ADIPOQ和FGF10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144 h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EBP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14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AS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14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T2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144 h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成功培养了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并检测了不同诱导阶段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从江香猪脂肪代谢和沉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旨在对黔北麻羊胸腺素β4(thymosin beta 4,Tβ4)基因的多态位点进行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山羊Tβ4基因序列(登录号:NC_030810和NW_017189516),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运用混合DNA池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获得黔北麻羊Tβ4基因X染色体第1、2、3外显子和3号染色体第1外显子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黔北麻羊Tβ4基因进行同源性、系统进化树、理化性质、疏水性、卷曲螺旋、跨膜结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构域、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0个SNPs,分别为:G55C、C82T、G112A、C129T、G216A、G431A、G551T、T579A、A609G和A619G。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黔北麻羊与黄牛、马、野猪、人、裸滨鼠、褐家鼠、小家鼠和原鸡Tβ4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8%、96.3%、95.6%、94.1%、94.8%、91.1%、92.6%和86.7%。蛋白理化性质分析显示,黔北麻羊Tβ4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02,亲水值最小为-3.011,无疏水性氨基酸,无卷曲螺旋,不是跨膜蛋白,无信号肽存在,分布在细胞核(60.9%)、线粒体(4.3%)、细胞骨架(17.4%)和细胞质(17.4%),有1个THY结构域,有1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无N糖基化位点,有4个O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分析显示,C129T突变使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增加,无规则卷曲减少。本研究成功筛选出黔北麻羊Tβ4基因多态位点,为研究黔北麻羊育种的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
研究旨在探讨思州鸡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第1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蛋品质的相关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思州鸡BMP15基因第1外显子测序,将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校正;利用Excel 2007统计基因型频率数据,并进行卡方适合性检验;通过SPSS 18.0软件对BMP15基因不同基因型与思州鸡蛋品质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思州鸡BMP15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4个SNPs位点:397C/T、473A/G、603C/T和612C/T,均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397C/T和603C/T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488和0.3299,属于中度多态(0.25 < PIC < 0.5),473A/G与612C/T位点的PIC分别为0.1527和0.2075,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397C/T位点对思州鸡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473A/G、603C/T位点对思州鸡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612C/T位点对思州鸡蛋长径有显著影响(P<0.05),提示BMP15基因第1外显子对鸡蛋品质中蛋白高度、蛋长径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BMP15基因可能是影响思州鸡蛋品质的基因之一,可作为思州鸡蛋白高度、蛋长径等蛋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GPx3基因在产单、多羔黔北麻羊不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本实验以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单、多羔黔北麻羊的下丘脑、垂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提取总RNA,运用qRT-PCR技术,分析GPx3基因mRNA在单、多羔黔北麻羊5个不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R法扩增克隆黔北麻羊GPx3基因的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