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6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3篇
  38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氮肥施用对香稻香气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和美香占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香稻香气 含量及其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增加香稻品种桂香占和美香占的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增加其糙 米香气物质2-AP 的含量,但美香占仅施基肥和分蘖肥处理的糙米香气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旨在探讨黄芩水提液对肠炎模型小鼠空肠损伤的作用机理。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小鼠。通过连续3 d给小鼠灌胃0.4 mL·d-1产肠毒大肠杆菌(3×108 CFU·mL-1)建立肠炎模型,黄芩水提液组每只小鼠在攻菌前预灌服0.2 mL黄芩水提液(低剂量组0.3 g·d-1,中剂量组0.6 g·d-1,高剂量组1.2 g·d-1),连续灌胃6 d。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炎性因子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但参与肠道损伤修复的MAPK mRNA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模型组,黄芩水提液各剂量组的小鼠空肠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空肠JNK/ERK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且绒毛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在小鼠肠炎模型中,黄芩水提液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下调JNK/ERK mRNA的方式促进空肠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3.
基于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水稻定向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作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升级是保障稻米稳产增产的有效途径。以育种家经验为基础的传统育种方式的育种周期长、精准性差、可预见性低,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育种需求。CRISPR/Cas9 是继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等技术之后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能在不改变受体遗传背景的前提下,精准、定向地改造控制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以达到性状快速升级改良的目的,已逐步成为动植物科学研究和作物育种的重要工具。目前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重要性状的定向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综述了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水稻抗病性、品质、育性、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 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未来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定向改良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索2种冬种作物水旱轮作对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对冬种马铃薯和冬种黑麦草这2种控螺方式下前后茬稻田中福寿螺种群和后茬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并与冬闲干田和冬闲淹水处理的前后茬稻田进行对比.【结果和结论】冬种马铃薯能够有效减少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且能提高来年早稻产量,但早稻生长后期福寿螺种群恢复速度加快.冬种黑麦草处理的控螺效果不理想,但有利于来年早稻增产.冬种水旱轮作模式下对福寿螺卵块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在来年早稻种植的初期,绝大部分卵块产在田埂杂草上且数量较少,此时人工摘卵较为方便省时.  相似文献   
115.
施氮水平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稻桂小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空白,低肥(75 kg/hm2)、中肥(150 kg/hm2)、高肥(225 kg/hm2)4种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低于15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当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增产效果不显著。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也逐渐增加,而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则有所降低。其中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高肥、中肥、低肥3种施肥处理下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中肥、高肥水平下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无显著差异,并均显著低于低肥处理。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变化最大,各肥料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施氮量的提高对稻米中Hg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可导致As、Cd含量的升高,其中稻米Cd含量在高肥与中肥水平下的差异显著,As含量在各施氮水平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此试验条件下,适量的增施氮肥,有利于优质稻获得高产并将稻米品质提升到较高水平;通过降低施肥量可减少稻米对As、Cd的吸收和积累,提高食用安全性。在优质稻栽培过程中应适量增加氮肥,施氮水平以不超过1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6.
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秧苗的秧龄及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秧苗秧龄处于35~55 d和栽插密度处于1.8×105~3.0×105蔸/hm2时,水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叶面积指数随着秧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秧龄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收获产量存...  相似文献   
117.
广东地区墨兰和大花蕙兰炭疽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部分地区栽培墨兰(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Willd.)和大花蕙兰(C.hybridum L.)上普遍发生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病害进行了鉴定.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及病原菌形态观察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β-微管蛋白(β-tubulin)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墨兰炭疽病由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se J.Moriwaki,Toy Sato&T.Tsukiboshi)、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而大花蕙兰炭疽病仅由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  相似文献   
118.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首批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本文采用干旱后复水方式喂养福寿螺48 d,研究间歇性干旱处理下福寿螺摄食生长、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及胃消化酶活力变化。结果显示:间歇性干旱能够显著降低福寿螺的体重增长率,对存活率影响不明显;福寿螺在恢复摄食期间出现部分补偿生长现象,主要是通过复水后增大摄食量来实现的,当间歇性干旱时间间隔延长到8 d时,则是通过增大摄食量和提高食物转化率的双重作用来实现的;除间隔4 d间歇性干旱下SOD酶活力以外,福寿螺在短间隔(1~4 d)间歇性干旱下SOD和CAT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MDA含量明显降低;在长间隔(8 d)间歇性干旱下,SOD和CAT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MDA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别;间歇性干旱降低了福寿螺肝胰脏中GST和GSH-PX活性,对GSH含量无明显影响;除间隔1 d的处理组胃脂肪酶外,间歇性干旱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福寿螺胃淀粉酶和胃脂肪酶活力。总体而言,在间歇性干旱胁迫下,福寿螺可通过提高摄食率、食物转化率、抗氧化能力、消化酶活性等,在一定程度上来缓解胁迫带来的影响,但间歇性干旱能够明显抑制福寿螺的正常生长,表明通过农田水位交替性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控福寿螺的暴发与危害。  相似文献   
119.
甘蔗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湛江地区甘蔗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地区甘蔗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十分丰富,共计2纲15目62科117种.其中害虫亚群落分属于8目28科54种,天敌亚群落包括9目23科43种,中性昆虫亚群落包括4目11科20种.中性昆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高于总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低于总群落,表明...  相似文献   
120.
广东汕头新发现一种为害莲雾的鳞翅目昆虫.经鉴定,该虫系我国一新记录种-圣桉小卷蛾Strepsicrules semicanella(Walker,J866).介绍了圣桉小卷蛾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等情况,并提供了成虫及雄性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