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9篇
  6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宜香优2115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厢式丢秧和传统手插2种种植方式,对比宜香优2115的产量及其构成、茎蘖数变化、干物质量。结果表明:采用厢式丢秧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宜香优2115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中主要提高了亩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在移栽后可以促进秧苗提早分蘖,群体干物质量在前期差异不大,从移栽后25天开始差异明显;有效穗数比传统手插高8.4%,实际产量为605.4公斤/亩,比传统手插方式高10.8%。厢式丢秧可以实现水稻高产轻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402.
为充分挖掘超级杂交稻金优785的产量潜力,在2008—2013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金优785在区域试验和超高产示范中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优785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的对产量贡献最大(PC=0.665 1),其次是穗粒数(PC=0.505 8),千粒重对产量贡献最小(PC=0.027 1);超高产示范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极显著高于区域试验。金优785产量潜力大,具有超高产能力,实现超高产的主要途径为提高穗数,在足够穗数前提下,主攻大穗,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403.
贵州旱稻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24对水稻微卫星(SSR)标记对源自贵州部分县乡种植以及早期基因库收集的112份地方旱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8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4~13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431,平均香农指数为1.3669。籼粳亚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前者稍高于后者,但差异不明显。黔西南州拥有最多的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是贵州旱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旱稻种质总变异的88%是由各地区内的群体间差异造成,地区间和各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较小,均为6%。不同地区旱稻种质的遗传分化程度不一,变幅为2%~18%。聚类分析将供试旱稻材料较为明显地分为籼粳两个类群,而地理分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4.
温敏核不育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个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6311S和360S与7个籼型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配组,观察了51个组合的F1、19个F2及6个BC1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对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强恢复基因;6311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具有1对弱恢复基因;360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没有恢复基因。进一步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311S组合F2群体中4个温敏核不育株与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配组,研究了杂交F1的育性,表明在可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对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在不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是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的关键。由此提出了选育不育细胞质背景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温敏核不育背景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05.
为探究抽穗扬花期低温胁迫对不同晚稻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2个耐冷品种(岳优27、昌粳225)和2个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黄华占)为试验材料,于抽穗扬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分析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等。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晚稻品种花粉活力均降低,除过氧化氢酶(CAT)外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S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呈降低趋势。低温胁迫也会影响稻米品质及稻米RVA值,具体表现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晚稻品种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与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降低,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逐渐升高。相较于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和黄华占,耐冷品种岳优27和昌粳225的抗氧化酶活性和SP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幅度较小,花粉活性降低幅度也较小,其中在第5天昌粳225降幅最小,为4.38%;稻米品质中精米率、垩白粒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垩白度增加幅度较大,RVA谱中峰值黏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浆黏度反应较慢,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较先达到最大值,崩解值和消解值的变化幅度较小。综上,耐冷品种岳优27和昌粳225抽穗扬花期相较于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和黄华占表现出较强耐受低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抽穗扬花期耐低温双季晚稻的选育与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06.
采用机械化大温室培育小苗、双株超稀寄插两段育秧栽培技术,研究了杂交水稻制种一期父本的增产优势,总结了应用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双株超稀寄插两段育秧父本个性生长优势明显,秧苗素质好,有效穗多,花粉量充足,抽穗集中,花期适中,容易提高花粉密度;结合机械化大温室培育小苗,加强秧田栽培管理等配套技术,可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使制种产量由2.25t/hm^2提高到3.975t/hm^2,最高产量可达5.25t/  相似文献   
407.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生育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2136S在贵州省3个不同生态点的生育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月10日至5月30日期间播种,有效积温基本稳定,播种期与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呈极显著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2136S播期与播始历期和播期与主茎叶片数的两种线性回归方程,并讨论了其在2136S繁殖,制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408.
美国水稻生产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宗卜 《种子》2001,(1):71-73
本人于 1994年至 1997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水稻研究推广中心进修了 3年半 ,目睹了美国水稻生产进行情况。尤其是美国对水稻科研和生产的重视 ,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航空航天和电子计算机的新技术应用于水稻生产 ,印象较深。现把美国水稻生产的情况作些简介。1 水稻生产地理、历史、结构简况美国大部分位于北美大陆 ,从北大西经洋经 6 5度至阿拉斯加的国际日回归线的 Aleutian岛 ,从热带中心北纬 2 0度的夏威夷岛至位于北纬 6 5度北极圈的阿拉斯加。位于大陆的 48个州包括了温带、亚热带气候。美国总人口 2 .6 1亿 ,整个国家高度工业化。美…  相似文献   
409.
张元虎  姜萍 《种子》1997,(3):57-59
对杂交稻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是增产组合与对照相比,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靠穗粒数的增加,提出新组合选育合理的产量因子构成为早中熟组合有效穗310万/hm~2以上,穗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迟熟组合有效穗300万/hm~2左右,穗粒数120粒以上,千粒重28克左右。  相似文献   
410.
黔单12号是以106为母本与138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玉米新品种.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2001年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604.2 kg/667m2,比对照增产23.7%;2002年全国21省(区)、市25个点的国家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615.1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3.4%;全生育期在贵州平均为126 d,西北地区平均为134 d,东北和华北地区平均为130 d,黄淮海地区平均为101 d.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中抗矮花叶病,高抗纹枯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抗倒伏、抗旱或耐旱性强.适宜在北纬35°以下地区推广种植,西南玉米区特别是云贵高原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