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1篇
  124篇
综合类   15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以脱去外果皮的盐肤木果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盐肤木果油,考察了原料过筛目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四个因素对盐肤木果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盐肤木果油的索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盐肤木果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原料过40目筛,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55℃,料液比1∶30(g/mL),在此条件下盐肤木果油提取率为8.336%。  相似文献   
312.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养分锐减、土地生产力低下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喀斯特为例介绍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综述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及种植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EM在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13.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生态恢复的响应,2010年9月至11月在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对不同石漠化等级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田间培育研究。结果显示: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动物可以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4个生态功能类群,各样地均以杂食性动物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捕食性动物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动物功能类群随石漠化程度加深,物种数减少,个体数量不存在这种关系;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而升高,均匀性、优势度指数则趋于下降;土壤动物培育发现,不同等级石漠化对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分布有影响,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分布可以揭示石漠化生态恢复现状。  相似文献   
314.
贵州晴隆县种草养畜治理石漠化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漠化地区面临环境和贫困的双重挑战,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但在脆弱的立地背景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草地工程实施效果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近年晴隆县石漠化工程治理情况及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晴隆模式"为切入点总结出种草养畜在石漠化地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与调查提出针对性对策,不仅为后续石漠化草地治理工程提供建议,而且为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15.
喀斯特山区土层普遍较薄,冬春季节冰雪凝冻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冻融作用使土壤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过程.从冰冻土壤的物理特征,探讨其土壤冻融机制与环境效应,为岩溶山区生态恢复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清镇示范区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为例,选5处有径流池的样地,与2007年同期作对比,从样品的土壤物理特性研究岩溶土壤冰冻作用的特征.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差,>0.25mm干稳性团粒和水稳性团粒总量比对比土壤总量平均值分别减少2.66%和4.78%;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分散率、稳渗速率、崩解速率以及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2.64%、5.588%、11%、40.16%、3.43%;表层土体松散,土壤抗侵蚀性减弱、易加速水土流失.初步提出岩溶山区恢复生态保护植被等措施是预防冻害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16.
喀斯特区地下水土流失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地下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常被忽视的部分,喀斯特地下水土流失机理涉及的领域很广,与地下岩—土—水—生物作用机理有着内在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可溶性碳酸盐岩、湿热的气候、松散浅薄的土壤、脆弱的植被是导致喀斯特区地下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喀斯特环境的二元结构是地下水土流失的实质,降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外营力,土壤物理性质与碳酸盐岩构成的双层结构是造成地下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植被是防治喀斯特区地下水土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317.
以贵州省清镇市流长国家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为研究区,针对贵州省高原山区烟草种植特性,以Terra SAR-X为数据源,将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应用于高原山区烟草产量的遥感估测中,通过分析旺长期、成熟期SAR亮度值与烟草叶片鲜质量产量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喀斯特山区旺长期、成熟期烟草鲜质量产量估测模型,模型验证表明,旺长期、成熟期烟草鲜质量模拟精度分别达到92%、85%以上,基于SAR技术建立的烟草鲜质量产量模型可以满足高原山区大面积烟草的快速估产需要。  相似文献   
318.
农作物的识别是农情监测的基础,能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在多云多雨地区使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农作物进行识别监测有较大的优势。利用单时相影像进行地物识别时容易受阴影的干扰,差值法可检测不同波段间图像值的差别,根据波段间差值的不同,可以区分不同地物。利用2个时相的TerraSAR-X交叉极化模式数据(HH、VV)计算同时相多极化差值图、同极化多时相差值图,分析比较差值图,选择最优的差值图组合用于烟草提取,识别精度达82.23%。  相似文献   
319.
人为干预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为干预是推动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动力,探索人为干预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以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索了2000—2010年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特征,进一步探讨了人为干预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整体上呈改善趋势,病态、不健康和亚健康等级相互转换最为激烈;其中亚健康等级转移最为明显,占总转移面积的38.05%;(2)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呈时空分异特征,生态系统健康不变区面积所占总面积比例最大,为66.75%,遍布花江示范区绝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好转区主要分布在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村组,局部人为干扰强烈地区出现生态系统恶化或反复多变;(3)不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不同,其改善比例依次为:封山育林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防护林人工种草。  相似文献   
320.
基于组合赋权贝叶斯模型的平寨水库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黔中水利枢纽的一期工程的核心水源工程——平寨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该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于2018年1,5,8月选取了平寨水库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选择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_3-N)这4个因子作为水质评价指标。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模型对平寨水库进行水质评价。[结果]①从组合权重来看,TN和COD对平寨水库水质影响较大,DO和NH_3-N影响较小。②平寨水库丰水期水质最好,其次为枯水期,最次为平水期;各断面中库区中心1(KQ1)、库区中心2(KQ2)以及纳雍河断面(NY)水质最差。③TN和COD是平寨水库的主要污染因子。[结论]基于组合赋权贝叶斯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不仅区分了各评价因子对水质贡献的差异性,同时对水质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评价。整体而言,平寨水库水质状况达到了贵州省水功能区划的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