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0篇
  36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681.
针对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充分调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Basic6.0与Spermap Objects集成进行GIS的二次开发,初步研发了宝鸡峡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管理,并采用COM组件技术实现农业供需水预测及平衡分析模型与系统的集成.本研究为灌区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同时也为合理配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82.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小麦的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采用二因素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00μmol/mol(正常大气浓度,C)、600μmol/mol(高于正常大气浓度,E)2个CO2浓度和硝态氮(NO3--N,A)、铵态氮(NH4+-N,N) 2种氮肥形态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旗叶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2年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处理(E)可显著提高小麦旗叶Pn、Ci,而对旗叶Gs、Tr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麦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显著升高。高浓度CO2条件下,2种氮形态...  相似文献   
683.
介绍了频率组合法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干旱发生的影响因素和频率组合法自身特点,对该方法在干旱频率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将其应用到泾河流域的干旱频率分析中,把降水和天然径流系列进行组合得到新的干旱变量。通过组合计算,可得出不同频率下降水与地表河川径流同时遭遇干旱的情况,使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再次得到证实。通过尝试,证实频率组合法理论推导严密、操作过程简单、结论可信度高.是进行干旱频率分析和预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84.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大发生,是近三十年来发生面积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重的一年。从菌源、品种、气象、种植等因素简要分析了重发原因;结合近年条锈病发生情况,分析今后发生形势,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85.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作为设施栽培中CO2施肥新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温室内CO2体积分数。以章姬红颜草莓为材料,对比研究3种气孔模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对日光温室内温湿度、土壤温度、温室内CO2体积分数以及草莓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C 3个气孔模式秸秆反应堆处理均能提高温室内温度及地温,提高温室内CO2体积分数,降低温室内湿度。其中A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温室内温度提高0.9~2.6℃,湿度降低3.3%~7.1%,土壤温度提高1.0~1.4℃,温室内CO2体积分数提高154.5~270.7μL/L。由于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提高和生长环境的改善,草莓光合速率显著提高,A处理较对照增加了90.4%。可见,行间打3排孔、孔距25cm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气孔模式更适合在设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6.
旨在筛选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药剂,探讨生物糖脂对灰霉菌杀菌剂药效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不同杀菌剂对黄瓜灰霉菌的室内毒力,根据测定结果,选取3种抑菌效果适中的杀菌剂与生物糖脂复配后进行黄瓜灰霉病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30%啶酰·咯菌腈SC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显著,EC50值均小于1.00mg/L,分别为0.155 0mg/L和0.178 9mg/L,可作为有效药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试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与生物糖脂混合施用后其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生物糖脂和所用杀菌剂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在生产中可以将杀菌剂与生物糖脂进行复配来更好地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687.
通过研究CO2加富下水氮耦合对西瓜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为中国西北地区温室西瓜生产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两个CO2水平(C1:400 μL/L、C2:800 μL/L),依据目标产量法设计3个氮素水平(N1:644.04 kg/hm、N2:976.07 kg/hm、N3:1 288.09 kg/hm),依据蒸腾蒸发量设计3个灌水水平(I1:80%Ep、I2:100%Ep、I3:120%Ep),共计18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茎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O2与氮肥交互显著影响株高, CO2浓度加富对中、高氮处理下的株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净光合速率在CO2浓度加富下提高11.8%;且受CO2与灌水量交互显著影响。总氮的吸收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CO2加富显著提升低氮处理下的氮吸收量,达9.32%。果实的磷、钾吸收量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分别提高12.0%和7.7%;随着氮肥的增加,果实氮和钾吸收量先增加后减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果实氮吸收量逐渐增多,而磷含量逐渐减小。产量受灌水量影响显著,在中、高水处理下表现最优;随着氮肥的增加,产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2与水氮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产量。西瓜生长、光合及养分吸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的是果实氮含量,相关系数为0.720,其次为净光合速率和总氮含量。综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可知,当CO2浓度为400 μL/L时,T6(CO2:400 μL/L,氮肥:972.07 kg/ hm,灌水量:1 148.76 m/hm)处理表现最优。当CO2浓度为800 μL/L时,T11(CO2:800 μL/L,氮肥:664.04 kg/hm,灌水量:957.30 m/hm)处理为最佳推荐水氮管理方案。因此,当未来CO2浓度升高后,在西瓜生产中可以适当减少水氮的施用。  相似文献   
688.
由于西安市玉米制种均委托甘肃、新疆、榆林等地开展异地制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制种面积达到70%左右.近日,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张掖市的制种情况进行调研,为本市制种企业在异地开展制种提出对策及意见,确保杂交玉米种子源头质量安全,为西安市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89.
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放线菌剂A[加州链霉菌(Streptomyces californianus)、假刺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venezuelae)、肉质链霉菌(Streptomyces carnosus)、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1株未定种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等质量混合]和放线菌剂B[肉质链霉菌(Streptomyces carnosus)、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等质量混合]按照灌根和拌土2种不同方式施入对连作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放线菌均可促进番茄地上部、地下部和整株鲜质量的增加、根系活力的增长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提高,且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菌剂效应有所降低,菌剂A采用灌根方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90.
为了探索不同施药方式和不同类型除草剂对麦田抗药性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小麦播后苗前选用两种除草剂混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返青期根据田间残留草相开展茎叶喷雾处理。结果显示,每667 m2用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20 g+40%砜吡草唑悬浮剂25 mL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土壤封闭处理120 d后(小麦茎叶喷雾处理前)调查总草株防效达94.35%。返青期用22%氟吡·双唑酮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1%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20 mL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婆婆纳等杂草防除效果最好,总草株防效最高可达98.94%,鲜质量防效最高可达99.92%,而且持效性较好。其他各处理总草防效也高,最低株防效87.51%,最低鲜质量防效97.00%,且试验药剂及使用剂量对小麦生长安全。近年来陕西省秋淋的频次加大,多数年份秋播期土壤湿度大,能够满足土壤封闭除草的条件,对出现抗药性的杂草,经试验初步提出“一封一补”的除草策略,即土壤湿度大时,播后苗前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绝大部分杂草。小麦返青期再根据田间草相和数量确定是否补防,如果残留杂草数量达不到防治指标,建议不再化学防除,可人工拔除,实现节约成本和农药减施增效目的;如果残留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再选用靶标药剂茎叶喷雾补防。补防药剂有甲基二磺隆可防治节节麦,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氯吡氧乙酸异辛酯、 氟吡·双唑酮+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异辛酯、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等均可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