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38篇
综合类   282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大鲵资源现状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大鲵为我国特有珍稀两柄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近十年来虽然中国大鲵人工繁殖及规模化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种群数量也有一定的恢复,但由于对中国大鲵遗传背景缺乏了解,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濒危问题.目前,中国大鲵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区系分类、生态、形态、解剖、繁殖、胚胎发育、起源演化等宏观方面,而遗传学、生理生化、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微观方面的研究较少.结合现有资料将目前大鲵保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2.
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天选系列54份冬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相关,提高冬小麦产量应从增加穗粒数入手。冬小麦新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普遍较高,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显著,提高产量可能会使品质变劣,高产与优质较难同步改良。因此,协调好穗粒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间的关系,以增加穗粒数为切入点,可能会在获得高产的同时品质也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3.
甘蓝型双低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4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华双4号为母本、甘白油菜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轮回选择育成的油菜新品种。在2014 — 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964.75 kg/hm2,比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 769.15 kg/hm2)增产7.06%,田间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质量分数0.67%、硫苷质量分数29.20 μmol/g,含油率为43.10%。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南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4.
以韩国辣椒品种探将F2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以优良红色素辣椒自交系为父本,进行3×3双列测交,通过日光温室加代选育和网室正茬选育相结合,育成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46A。不育系46A株形半直立,始花节位10~11节;花冠白色,花药干瘪,柱头浅绿色;保持系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红熟果深红色, 果长17.0 cm,果径1.5 cm,单果重12.0 g,辣味中。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田间抗病性高于对照品种美国红。利用46A选配的杂交组合8AF1、3AF1、5AF1、1AF1、6AF1具有较强的产量优势,较对照品种美国红(CK1)和探将(CK2)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覆膜方式对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模式架豆王植株性状最优,生育期0~4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为151.03 kg/(mm·hm2),较半膜平铺提高了34.26 kg/(mm·hm2);折合产量为23 125.0 kg/hm2,较半膜平铺增产21.92%。全膜双垄沟播可作为天水市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6.
在简述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和定位、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绘制、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38份冬小麦品系抗条锈病基因Yr5和Yr10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甘肃天水近年育成品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情况,选用与Yr5和Yr10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对38份冬小麦品系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8份品系中,有15份品系检测到Yr5基因,有1份品系检测到Yr10基因,分别占被检测品系的39.5%和2.6%;品系0817-4同时检测到Yr5和Yr10基因,由于两基因对目前流行小种有较好的抗性,建议品系0817-4可在甘肃天水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覆膜方式对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模式架豆王植株性状最优,生育期0~4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为151.03 kg/(mm·hm~2),较半膜平铺提高了34.26 kg/(mm·hm~2);折合产量为23 125.0 kg/hm~2,较半膜平铺增产21.92%。全膜双垄沟播可作为天水市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9.
探明干旱绿洲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其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80个0~20cm土层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方法研究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9月在甘州地区0~20cm土层土壤的水分含量以10cm土层最高,为18.6%;20cm土层其次,为16.5%;表土层(0cm土层)最小,为11.7%;该月土壤的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以10cm土层土壤的收墒蓄水作用较明显。4月以20cm土层土壤的水分含量最高,为16.74%;10cm土层其次,为13.44%;表土层最小,为12.26%;该月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分布,在4月和9月均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0.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向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08-1410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环境修复作用已成为近年来植物逆境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内容。在简要回顾超富集植物概念、修复类型及筛选培育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其生理分子耐性机制,并指出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