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建立淡豆豉中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淡豆豉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UV法测定总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4.6 mm,5.0μm);甲醇-0.1%冰醋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1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261 nm波长测定淡豆豉提取液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79和14.87 min,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0%和100.53%。总异黄酮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44~7.2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2.26%。该法简便易行,能够用于评价淡豆豉质量。  相似文献   
82.
周冉  王飞  岳红坤  常明  郝洁  李淑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05-21808
[目的]优化鹿茸中3种生物碱基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乙醇作为生物碱基的提取溶剂,为了确定鹿茸中这一组有效成分的准确含量,首先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并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尿嘧啶、次黄嘌呤和尿苷3种生物碱基提取率的因素,如乙醇溶液浓度、溶剂用量、温度和时间等进行考察,并进行必要的单因素延伸实验,从而得到优化的提取鹿茸中3种生物碱基的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鹿茸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和尿苷3种生物碱基成分的含量,即在50%乙醇浓度∶物料=10∶1,60℃,45 min,4次提取的优化条件下,鹿茸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405 5 mg/g,0.504 9 mg/g0,.481 8 mg/g。[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鹿茸有效成分回收率的计算提供数据基础,为珍贵鹿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柚皮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爱新  于宏伟  赵志强  杨青  苗瑞  李娜  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734-7735,7845
综述柚皮素的提纯方法,及其在医学、化学、食品科学、农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4.
2012~2016年小麦镰刀根腐病在河北馆陶县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至2016年,发生范围呈局部性区域分布,区域内发病普遍。4~5月中旬出现较多降雨,田间菌源充足,较高的田间小麦种植密度大是导致病害发生较重的主要因素。为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将前期预防与后期一喷多防相结合,增强小麦抗逆性,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铜绿丽金龟在承德春播紫苏区的发生情况调查,明确了铜绿丽金龟发生期为8月2—21日;盛发期为8月4—18日,8月11日虫口数量达最高峰;8月2—12日,铜绿丽金龟为害的紫苏单株叶片率呈上升趋势。该时期为害特点是在叶片上造成圆点状孔洞;8月13日以后,为害叶片数量已接近最大值,但为害程度逐步加重,8月21日单株叶片为害率达99%。铜绿丽金龟的发生与温、湿度及寄主植物的分布有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寄主植物有利于铜绿丽金龟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86.
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富硒谷子开发不规范、硒含量标准不一致、缺乏标准化富硒谷子生产技术等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发制定了集品种、产地、栽培技术、硒肥使用于一体的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从生产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中耕施肥、收获等环节对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2015年12月通过了专家审定,2016年2月1日发布实施(DB 13/T 2320—2015)。  相似文献   
87.
荧光分析法测定香椿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含量。[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以芦丁为标样,在激发波长λex=436nm、发射波长λem=505nm条件下,考察了溶剂、pH值、表面活性剂及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在浓度95%乙醇中加入pH值7的缓冲液,芦丁的荧光强度最大。该方法检测限为2.62×10-7mol/L,线性范围在1.16×10-7~4.86×10-5mol/L之间,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352x+12.712,相关系数r=0.9976,相对标准偏差1.07%。[结论]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且操作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88.
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的组织培养比较困难,其再生体系还不完善,建立骨干自交系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玉米转基因技术的必要前提。以玉米常用自交系齐319、478、502、黄C和7922不同大小(1.0、1.5和2.0 mm)的幼胚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基因型、胚大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幼胚再生的影响,从而建立玉米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1.5 mm大小的齐319幼胚为外植体,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6.2%;1.5 mg/L的24-D有利于胚性愈伤的形成和胚性的保持;两步法分化培养可以提高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成苗。确定了玉米自交系齐319较适合的培养程序为:将1.5 mm大小的幼胚盾片向上接于诱导培养基(N6+24-D 1.5 mg/L+L-脯氨酸0.7 g/L+蔗糖30 g/L+琼脂粉8 g/L+硝酸银5μmol/L),在25℃下暗培养20 d;挑选胚性愈伤组织在温度25℃、暗培养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每14 d继代1次;将愈伤组织继代42 d后转移至分化培养基1(MS+肌醇100 mg/L+蔗糖60 g/L+gelrite 3 g/L),继续暗培养10 d左右,待愈伤组织形成象牙白色的块状物且有绿点出现时,将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2(MS+肌醇100 mg/L+蔗糖30 g/L+gelrite3 g/L)进行光培养,2~3 d即可分化出苗;待幼苗长到4~5 cm高时,移至生根培养基(1/2 MS+IBA0.8 mg/L+蔗糖30 g/L),14~21 d幼苗长出大量的根系,形成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89.
小麦不育系BNS在石家庄地区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对小麦温敏不育系BN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在石家庄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和育性转换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BNS育性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或高度不育→半不育→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规律。BNS在石家庄地区10月9日以前播种,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安全可靠;在11月10日以后播种,具有稳定的可育期,并且自交结实率高,繁殖系数高。  相似文献   
90.
绿色农药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报道了绿色农药增效剂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述了植物油类、生物碱类、萜烯类等绿色农药增效剂在杀虫剂方面的应用,茶皂素和黄腐酸在病毒防治方面的应用,烷基多糖苷和黄腐酸在除草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