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7篇
  62篇
综合类   689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低温对东北地区4种设施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茄子‘黑旋风一代’、番茄‘靓粉2号’、甜椒‘卡迪’、黄瓜‘碧露’为试材,于2013年9—12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气候室,模拟寒潮动态降温过程,设计4个低温处理,最低气温分别为2、1、0、-1℃,系统研究了动态低温胁迫对4种作物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低温胁迫处理明显抑制了4种设施作物叶片的光合速率,最低温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越快,黄瓜、番茄在最低温度达0、-1℃,茄子、甜椒均于1℃时,叶片最大光合速率开始降为负值,Fv/Fm下降至0.4以下且无法恢复至对照水平。4种设施作物不同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现与保护酶相反的趋势。MDA含量为甜椒茄子黄瓜番茄。研究表明茄子、甜椒在最低气温1℃,黄瓜0℃,番茄-1℃时,叶片光系统活性遭到不可逆伤害,4种设施作物抗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番茄黄瓜茄子甜椒。  相似文献   
32.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东北玉米冷害监测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玉平  王石立  李维京 《作物学报》2011,37(10):1868-1878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气温明显上升,但由于存在玉米相对晚熟品种越区(北扩)种植现象,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玉米低温冷害仍时有发生。因此,开展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研究仍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利用东北玉米生长模型(NEC_MaGM)构造冷害监测指标,然后开展玉米冷害监测预测方法研究并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利天气条件和玉米对低温响应两方面遴选的8个单项指标中,以指标2 (DC_Tas9,抽雄期到9月底的累积热量单位与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1 (DN_Tas,当年抽雄期与多年平均抽雄期的差值)对历史玉米冷害的概括能力最强;根据冷害致灾机理、单一指标的历史概括能力及其独立性等因素,构建了由指标1、2以及指标4 (DW_GrS,水分适宜条件下模拟穗重与多年平均穗重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7 (DW_Fro,初霜冻日时模拟穗重与模拟成熟时穗重的差值百分率)组合而成的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基于NEC_MaGM和冷害综合指标进行单点冷害监测,确定了若45%以上站点出现玉米冷害即为区域性冷害的标准,独立样本监测检验与实际情况一致;利用NEC_MaGM在网格尺度上的监测可以得到更详细的冷害空间分布状况,有利于开展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根据前期天气实况加上区域气候模式预测的气象要素数据,再结合预报时效之后的多年平均气候数据,在格点尺度利用NEC_MaGM可以实现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的预测。预测个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冷害的形成过程和严重程度,但其准确性不仅与作物模型有关,还依赖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33.
根据山东省20个气象观测站点的44年的观测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各年各月的ET0值,根据山东省的等值线分布图分析ET0的时空分布规律,最后得出:ET0的月际变化较大,6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存在1个高值区、4个低值区、2个季节性高低区。ET0的年际变化在不同的站点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温度对ET0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4.
门可佩  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425-9426
根据"十五"期间江苏经济最新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拓展的离散灰色增量模型,对"十一五"期间江苏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35.
UV-B增加对几种不同作物影响程度的种间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大田群体试验方法,研究了UV-B增加对小麦、大豆、棉花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强度增加1.00W·m-2,不同作物对紫外线UV-B增加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作物的产量和反应指数均表明,作物对紫外线增加的敏感性为棉花>大豆>小麦>玉米。初步分析了不同作物对紫外线敏感差异的区别。  相似文献   
36.
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河南省新乡市1971~2000年冬季温度的变化,并用相同方法分析冬季每个月主成分,得出了影响每个月的温度的主成分。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UV-B(280~320 nm)辐射与酸雨(AR)单一和复合胁迫对白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与酸雨的单一处理下,使白菜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值的影响,在二者的复合作用下,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作用;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UV-B辐射和酸雨单一因子下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二者的复合作用促进的效果更加的明显.UV-B辐射增强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在影响白菜的品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可能因为在植物体内合成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是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影响因素很多,所以仅考虑UV-B辐射与酸雨这两个因素是不行的,这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38.
四川盆地近40年来的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四川盆地22个站点1958—2000年43a来的降水特征的分析表明:盆地内降水的相对变率比较小,降水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盆地内的降水有较强的分布不均匀性,盆地西部近40a来降水的长期变化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盆地内降水异常的1个显著特征就是盆地西部与东部的反位相分布,盆地内暴雨发生频率在时空分布上都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
建立了一个简单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系统(SAQMS)。该系统是由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Pielke中-β尺度气象模式和Eu-ler大气平流-扩散模式以及Erisman干沉降模式所组成。分别利用该系统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高分辨率化学模式预报系统(HRCM)对沈阳地区的SO2浓度值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模式的预测值都非常接近实测值,初步说明该模式系统可用于沈阳市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40.
利用小波的时频域局部化特性,解决语音信号的去噪问题。文中给出了语音信号的小波去噪算法,并基于不同的阈值选取,提出了采用适合于语音信号的浮动阈值,实验表明去噪效果好,提高了语音信号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