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37篇
  33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4种光照条件光强度100%(L1)、光强度75%(L2)、光强度50%(L3)、光强度20%(L4),分别在遮阴2个月、3个月测定了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L3的透光条件下,油桐幼苗苗高显著增加,但地径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总量(Chl a+b)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适当的遮阴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3)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油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且在L3的透光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P0.05),胞间CO2浓度(Ci)无明显变化规律,在L2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引起的,在L3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在L4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损伤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02.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又称为粮食的"粮食"。目前化肥的使用存在着过量、盲目等问题,并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优化施肥工艺,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对施肥量进行精准控制,依照传统的施肥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集成一体,应用在施肥作业上。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迎合国家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03.
6种香料植物提取物对荞麦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香料植物提取物对荞麦立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提取物对荞麦立枯病菌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其活性大小与提取物类型及处理浓度紧密相关。在供试质量浓度4.0 g/L下,6种提取物中生姜和花椒提取物对荞麦立枯病菌展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高达76.1%和75.3%;其次为八角和辣椒,抑制率分别为65.2%和42.4%;而葱和蒜2种提取物对荞麦立枯病菌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弱。进一步测定了生姜、花椒、八角和辣椒4种提取物对荞麦立枯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值,分别为0.73,0.96,2.44,5.61 g/L。此研究结果可为荞麦立枯病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4.
以西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苦荞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苦荞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根、茎、叶的干物质质量分别在播种后60d,75d和45d达到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379.7,3 113.7,2 561.2kg/hm~2.各器官氮(N)、磷(P)和钾(K)百分比(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幼苗期(播种后15d)上升较快,后期逐渐下降.籽粒中氮和磷的百分比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钾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氮、钾总积累量变化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播种后60d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整个生育期磷素总积累量持续上升,成熟时各器官以籽粒中积累量最高,为10.46kg/hm~2.高产条件下,苦荞N,P,K最大需求量分别为152.1,19.6,182.2kg/hm~2,需肥比例分别为1.00∶0.13∶1.20.  相似文献   
505.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和2份国外栽培小麦为供试材料,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籽粒蛋白质、植酸、氨基酸、总酚和农艺性状指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在籽粒营养性状间都呈现出较多的正相关,但是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多呈现负相关。对两年环境中野生二粒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含量的筛选中,发现基因型HP1籽粒氮素营养表现出极低值。同时,基因型HP143籽粒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现出较高值。通过对两个环境下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基因型HP143存在明显的分离,且HP143籽粒多组分营养性状的含量都较高。筛选到的小麦籽粒各组分含量极端的基因型个体,将为今后小麦遗传与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基因材料。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改良小麦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06.
试验旨在研究乳腺康注射液体内外药效。体外药效采用牛津杯法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体内药效采用热板法及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模型、二甲苯及鸡蛋清致炎模型、2,4-二硝基酚及干酵母致大鼠发热6种经典药理模型,对乳腺康注射液进行镇痛、抗炎、解热的药效研究。结果显示,乳腺康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中、高剂量能极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极显著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1),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及鸡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度(P<0.05),中、高剂量组对2,4-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在1.5~2.0及3.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对干酵母所引起的大鼠发热在1.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结果表明,乳腺康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且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507.
为了进一步发掘燕麦的基因资源,以ITAO、XO以及野生燕麦3个燕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燕麦籽粒总类黄酮、总酚、植酸、无机磷、氨基和可溶性蛋白质6个营养性状以及植株株高、穗长、主茎旗叶长、主茎旗叶宽、穗下第一节间长、总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7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燕麦籽粒营养性状总酚以及农艺性状分蘖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即在群体中遗传差异性最大,主成分分析和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氨基酸与农艺性状旗叶宽具有特殊性,并且野生燕麦具有较强的自然优势。  相似文献   
508.
文章论述了食品辐射保藏的概念食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原理,明确了食品辐射保藏的实际应用范围及剂量,充实了钴源的采购、包装、安放、辐照操作及防护等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509.
目前中国果酒业存在生产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行业标准不完善、果酒消费市场不成熟等问题,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中国果酒的长期发展。因此,应加快果酒国家标准的制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培育专业成才、改良酿造工艺、塑造果酒文化、提升品牌个性、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国果酒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510.
防腐保鲜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在尽可能减少肉品中微生物残留量的前提下,抑制肉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酶的活性。可将现广为采用的各种各样的防腐方法归结为基本的几种,即控制初始菌量,低温抑菌,高温灭菌,降低aw值,调节pH值和添加防腐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