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48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85篇
  38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西南区域水稻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作物安全生产是种植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本文基于西南水稻种植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来该区域不同保证率下水稻安全播种期、水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最早发生期,并建立了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80%~95%保证率下,云南南部的水稻育秧安全播种期最早,平均在2月20日左右;云南北部、四川攀西南部和盆地中部、重庆大部和贵州部分地区在3月10日-4月10日;而其余大部地区在4月10日-5月20日。80%~95%保证率下中稻开花期高温热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最早出现在7月15日-8月20日。80%~95%保证率下再生稻或晚稻开花期低温冷害最早出现在云南和贵州大部、四川攀西地区,平均在6月20日-7月15日;四川盆地西部、贵州东北部平均为8月1-20日;其余大部地区在8月20日-9月20日。基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建立的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可为西南水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平原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平原区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面临的法律法规、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平原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二是要加快水土保持法修改进程,为开展平原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法律平台;三是调整国家将水土保持方案列为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在平原区开发建设项目许可中的前置地位;四是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平原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中的职责,强化水利水保部门的监督主导地位;五是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宣传,为推进平原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3.
64.
65.
【目的】为探究氮素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对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素穗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株型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杂交中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37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了占总氮40%的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运筹比例(1∶3,2∶2,3∶1,4∶0)对水稻叶片生长、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水稻品种均在低促花肥、高保花肥时(1∶3)表现出叶片直立、受光形态好,净光合速率高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的特点,并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而在高促花肥、低保花肥下,2个水稻品种的剑叶、倒2叶叶面积和叶角增大,披垂度增加,群体质量变差,结实率和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德香4103因其颖花量较大,上3叶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相对适宜,粒叶比高,且在不同穗肥运筹下叶面积和叶角变幅较小,因而受光姿态和群体质量更优,干物质积累量更大,产量更高。【结论】水稻氮素穗肥运筹应塑造良好叶片形态和群体质量,并增加花后物质积累量才能有助于产量提高;并对水稻株叶型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67.
68.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山地之一,山体高大,垂直生境变化明显,海拔从700 m攀升到至5 000 m,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95科201属239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大科(21种以上)较多,占总科数的26.32%,中等科(6~10种)相对较少,占总科数的10.53%;大属(21种以上)优势明显,占总属数的46.7%。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145种,占总种数的60.67%。研究表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高粱漂浮育苗是一种新型育苗方式,为了探究漂浮育苗对金糯粱1号高粱品种苗期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4月9日在宜宾长宁对金糯粱1号糯高粱品种进行漂浮育苗并以传统撒播拱膜育苗为对照,分别于4叶1心进行移栽,测定其苗期和移栽后期形态以及成熟期产量,并测算2种育苗方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漂浮育苗高粱苗的株高、叶片数、茎粗、根数均大于传统育苗,而根长短于传统育苗;漂浮育苗移栽后比传统育苗生长矮壮,有效光合叶片数更多,最终漂浮育苗667m~2平均产量为436.11kg,比对照408.46kg增产6.77%。综合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漂浮育苗比传统撒播拱膜育苗增收98.60元/667m~2,漂浮育苗是一种更高效的育苗方式,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稻-蛙生态共生模式在原有稻田养殖模式的基础上集成关键技术,创新生态化养殖模式,合理利用了农村田地资源,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养殖设施简易,单位面积产值是单一水稻种植的8~10倍,能极大地提高农民收益,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同时稻-蛙生态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水稻几乎不会发生疾病,养殖过程达到生态化和循环化,适宜在农村进行大面积推广。既能满足部分市场需求,还能保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符合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在西南地区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