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5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31.
甘蔗叶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进行甘蔗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方法]对甘蔗叶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进行研究。建立80%乙醇去杂—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甘蔗叶中提取粗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在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值。[结果]结果表明,甘蔗多糖在80℃9、5%乙醇沉淀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34%,在8~8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甘蔗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32.
籼粳杂种不育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主要瓶颈,其遗传机制很复杂。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是由基因控制的,与遗传重组有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遗传分化和基因控制的角度综述了籼粳杂种不育现象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33.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丁贺  杨培权  张允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7-11588
以小麦秸秆焚烧对小麦幼苗的影响为例,从理论上证明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指出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又避免了露天燃烧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334.
不同保鲜剂对月季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保鲜剂对月季切花瓶插保鲜效果的影响,筛选对月季切花保鲜效果比较适宜的优良保鲜剂配方,研究了5种不同配方以及不同浓度的保鲜剂对月季的保鲜效果,测定了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花枝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以及花径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保鲜剂均能延长切花瓶插寿命,瓶插寿命分别为7~14d,比对照延迟1~8d。花枝鲜重变化率最大峰值为108.56%~131.64%,其中处理E,即2%葡萄糖+20mg·L-16-BA+200mg·L-18-羟基喹啉+100mg·L-1柠檬+0.5%Ca(NO3)2的变化最明显。切花的水平衡值降到负值的时间为第5~10天,处理E,即2%葡萄糖+20 mg·L-16-BA+200 mg·L-18-羟基喹啉+100mg·L-1柠檬酸+0.5%Ca(NO3)2最迟到达负值,且负值绝对值最小。说明保鲜剂2%葡萄糖+20mg·L-16-BA+200mg·L-18-羟基喹啉+100mg·L-1柠檬+0.5%Ca(NO3)2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35.
以龙眼成熟叶片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龙眼ZAT10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DlZAT10(GenBank登陆号:MT117769),进一步设计特异引物对其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DlZAT10基因属于C2H2锌指蛋白家族的C1-2i亚家族,ORF长度为738 bp,编码24...  相似文献   
336.
FRIGIDA(FRI)是植物春化途径中影响成花的关键基因之一.本研究克隆了2个芒果FRI基因,分别命名为MiFRI1和MiFRI2.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iFRI1和MiFRI2基因的ORF长度分别为1752、1815 bp,编码584、60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64.98、66.86 kDa.进化树分析...  相似文献   
337.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BPH)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抗褐飞虱水稻材料抗性机制不同,挖掘普通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并研究其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对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从广西普通野生稻‘W2183'挖掘出的位于4号染色体InDel标记S13和X48之间38 kb处新基因Bph36,以‘9311'和‘抗蚊青占'为感性对照,05RBPH16和NIL-Bph36为抗性对照,通过褐飞虱宿主选择性、蜜露量测定、褐飞虱存活率及褐飞虱生长速率等方法分析Bph36介导的抗褐飞虱机制;同时,以‘抗蚊青占'为感性对照,NIL-Bph36为抗性对照,通过qRT-PCR分析植物防御昆虫侵害的三大信号途径: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在抗性材料植株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感性材料植株,抗性材料上的褐飞虱存活率、群体生长率及取食后排泄的蜜露量均比感性对照显著降低。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是寄主抗生性和害虫趋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qRT-PCR结果表明:褐飞虱取食后,各个时间段抗性材料NIL-Bph36植株中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EDS1PAD4PAL和水杨酸途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性材料‘抗蚊青占'植株中的表达量;抗性材料NIL-Bph36植株中,茉莉酸合成基因LOX2和茉莉酸积累基因AOS2的表达量比褐飞虱取食前显著提升,但是比同时段感性材料植株中表达量显著降低;褐飞虱取食后,抗、感性材料植株中乙烯信号途径基因EIN2的表达量都受到抑制,基因ACO3表达量都提高,但2种材料间的差异不显著。茉莉酸途径和乙烯途径参与了NIL-Bph36植株抗褐飞虱的基础防御反应,但Bph36激活的抗性不是茉莉酸和乙烯依赖的信号防御途径而是激活水杨酸依赖的系统获得性抗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ph36与其他抗性基因聚合,培育兼有多种抗性机制和防御信号途径的优良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8.
本研究通过对木薯根系分泌物进行提取、分离与鉴定,探究不同木薯品种根系分泌物的差异,为筛选抗化感耐连作木薯新种质提供参考。以木薯组培苗琼脂培养基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合GC-MS技术考察不同萃取材料和洗脱剂对木薯根系分泌物的提取和分离效果,选择最优方案测定‘新选048’‘南植199’和‘华南205’的根系分泌物。结果表明:(1)木薯根系分泌物水溶性物质提取的最优方案为:用去离子水超声提取捣碎的琼脂培养基30 min,固液分离后用XAD-2萃取、无水乙醇洗脱,浓缩后用GC-MS检测,成功鉴定出包括有机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等26种有机化合物。(2)醇溶性物质提取的最优方案为:用50%乙醇超声提取捣碎的琼脂培养基30 min,固液分离后用XAD-4萃取、无水乙醇洗脱,浓缩后用GC-MS检测,鉴定出包括有机酸类、醚类、酯类、酮类、醛类等15种有机化合物。(3)不同品种根系分泌物的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均有差异。‘南植199’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水溶性物质有羟乙酸甲酯(相对含量为3.72%)、羟基丙酮(2.40%)、甲肼(1.79%)等,主要醇溶性物质有乙醇醛(18.89%)、羟基丙酮(2.47%)、甲酸(2.25%)等;‘新选048’的主要水溶性物质有甲酸(2.68%)、1,5-戊二醇(2.39%)、丙烯酸羟乙酯(2.01%)等,主要醇溶性物质有乙醇醛(17.00%)、甲酸(2.62%)、羟基丙酮(2.46%)等;‘华南205’的主要水溶性物质有甲酸(2.23%)、羟基丙酮(1.80%)、羟乙酸甲酯(1.43%)等,主要醇溶性物质有乙醇醛(16.58%)、甲酸(3.06%)、八氟戊醇(2.98%)等。不同木薯品种的根系分泌物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从而导致其抗化感耐连作能力的差异,为筛选耐连作品种缓解木薯连作障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3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硅(Si)对西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外源硅对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佳8424"西瓜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硅酸钾作为硅源,研究不同硅浓度0 mg/L(CK)、28 mg/L(T1)、56 mg/L(T2)和84 mg/L(T3)4个处理对西瓜幼苗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0~84 mg/L硅浓度范围内,蒸腾速率(Tr)随硅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含量(SPAD值)、POD和SOD活性随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56 mg/L硅处理的植株生长速度最快;植株鲜重分别较T3、T1、CK处理显著增加33.47%、52.42%、65.59%,干重分别较T3、T1、CK处理显著增加32.43%、48.48%、66.10%;根系长度分别较T3、T1、CK处理显著增加40.32%、37.99%、43.47%;净光合速率较T1、CK显著增加32.78%、37.53%,气孔导度分别较T3、T1、CK显著增加85.71%、191.84%、150.88%,胞间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