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与有机肥配施对新建蔬菜大棚土壤的不同形态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试验设计6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M)、施玉米秸秆+鸡粪(SM)、施草炭+鸡粪(PM)、施蘑菇渣+鸡粪(MM)和施高量鸡粪(HM)。研究结果表明: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均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L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碳库管理指数(CPMI)有显著的影响,高碳素投入量及有机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均有助于提高土壤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含量,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土壤CPMI。其中MM处理对土壤TOC,LOC,MBC,DOC的提高效果最显著,与空白处理相比,增幅在36%~182%;其碳库管理指数较等碳量的SM,PM,HM处理提高28%以上。土壤LOC,MBC,DOC,CPMI与TOC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以DOC与有机碳库其他组分间相关性最好。不同形态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对不同有机肥及其配施响应的变化特征表明,在有机农业生产中重视有机肥的选择和配合施用,将使土壤碳库处于良性状态,达到更好的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培方式种植蕹菜,研究以尿素态氮作唯一氮源条件下,不同浓度镍对蕹菜生长、脲酶活力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镍对蕹菜生长、脲酶活力和氨基酸合成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的镍产生毒害作用。施镍20μg/L处理的蕹菜鲜重最高、比对照高12.1%,但镍浓度高于320μg/L时蕹菜鲜重下降,施镍1 280μg/L处理的蕹菜表现出受害症状;适量的镍(20~80μg/L)可显著提高蕹菜叶片的脲酶活力,最高幅度达13.6%,脲酶含量也显著提高,最大增幅19.0%,但过量镍(大于640μg/L)会抑制脲酶活力。研究足量镍(60μg/L)影响蕹菜脲酶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镍可能先是提高脲酶比活力,然后参与脲酶合成而提高脲酶含量,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脲酶活力。叶片中总氨基酸含量在镍0~40μg/L范围内随镍浓度提高而升高,最高升幅44.7%,镍大于10μg/L时效果极显著,之后保持稳定水平;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过高浓度镍处理(大于640μg/L)时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3种提取剂(DTPA、HCl、王水)对广西某河流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和Ni)有效态的提取率,并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有效态浸提量与全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剂对同一沉积物样品重金属有效态的提取能力有差异,对有效态Cu和Cd的提取能力表现为王水DTPAHCl,对有效态Pb、Zn、Cr、Ni的提取能力表现为王水HClDTPA;用王水提取的各重金属有效态的量与其在沉积物中的全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用HCl提取的有效态Cu和Pb的量与其在沉积物中的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温度、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等土壤中氨氮的提取条件,研究提取条件对土壤中氨氮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氨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KCl提取剂浓度为2 mol/L,提取温度为25℃,提取时间为30 min。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8.0%~105.5%,相对标准偏差为3.8%~4.3%。经t检验,与HJ 634-2012比色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满足批量土壤氨氮含量的测定要求,有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大环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东南景天、蜈蚣草、蜈蚣草联合活化剂3种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测定了修复前后土壤重金属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研究了各富集植物的修复效果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东南景天修复玉米地后,土壤中镉的去除效率达12.23%,玉米中的锌、铅、镉含量均有所降低,东南景天对镉的富集系数为5.82,说明东南景天在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较好;在桑树地中套作蜈蚣草,铅、砷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12.57%、11.82%,桑叶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铅、砷含量比未套作前分别降低了28.09%和14.81%,蜈蚣草对铅与砷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05、1.45,说明蜈蚣草对土壤中铅、砷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桑树与蜈蚣草套作地中施加化学活化剂后,土壤中5种元素的去除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桑叶中5种元素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蜈蚣草的富集系数均有所上升,说明活化剂的施用能增加蜈蚣草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BCR法和Maiz法两种连续提取法,对蔗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和Ni进行了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u、Zn、Pb、Cd和Ni均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赋存,具有较低的潜在生物有效性;Pb主要以可还原态或螯合态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潜在生物有效性;BCR法得到的重金属回收率高于Maiz法的,但是Maiz法测得的有效态Cu、Zn、Pb、Cd和Ni的量均高于BCR法测得的弱酸提取态的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SBET方法研究了广西某流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并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Cd、Cu、Zn、Ni、Pb、As、Cr的生物可给性均值分别为70.55%、25.72%、10.89%、10.81%、7.78%、0.93%、0.71%。未经生物可给性修正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的总非致癌风险(HI)和总致癌风险(Rt)分别为2.47和6.12×10-5,对成人的HI和Rt分别为0.32和4.01×10-5,即对儿童有较大的风险。经生物可给性修正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大幅度降低,但对儿童依然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级往往存在指标过多和污染程度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该研究从物元分析和关联函数出发,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物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西某蔗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处于清洁和尚清洁两级,污染程度低,与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3种体外消化方法(SBET、PBET和SGET),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进行了提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模拟消化液对土壤中Cu、Zn和Cd的提取量表现为SBETPBETSGET;3种方法的模拟消化液中胃液对土壤中同一重金属的提取量表现为SGETPBETSBET;土壤中Cu、Zn、Pb和Cd在PBET和SGET法中经胃液消化的产物进入肠液后溶解量降低。因此,在重金属Cu、Zn、Pb和Cd经土壤-口腔途径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中,基于保护人体健康,可通过由模拟胃液组成的体外消化法来研究它们的生物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0.
刘维明  刘永智  王晓飞  韦进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50+5973-5950,5973
[目的]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甘蔗汁中的有害重金属元素。[方法]选取甘蔗汁作为研究对象,经硝酸体系进行电热板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甘蔗汁中铜、铅、锌、镉4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各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2%~10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用于测定甘蔗汁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同时可为分析含有机质高、糖分高、黏稠的样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