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微波预处理技术,探讨在H2SO4、HCl、H2O、NaOH、NH3·H2O5种吸波介质中纤维素化学成分、结构的不同变化,及对后续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的废纸,其纤维水解率、产氢量均高于未处理底物;利用微波-H2O处理产氢率最高,达44.6mL氢气(以挥发性固体含量计算),而未处理对照组每克纤维只...  相似文献   
32.
从广州某炼油厂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产表面活性剂的原油降解菌株MZ01,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MZ01),该菌9d对原油的降解率达54.7%。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其产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因子并进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MZ01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膏(3g·L^-1)作为氮源,玉米油(2g·L^-1)作为碳源,温度为25℃,pH值为9.0和含盐量为5%。该条件下3d的发酵产物经提纯后得到表面活性剂产量为2.27g·L^-1,测得该产物CMC值为0.1g·L^-1,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初始的72mN·m^-1降至30mN·m^-1。  相似文献   
33.
从广州某炼油厂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产表面活性剂的原油降解菌株MZ01,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 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MZ01),该菌9 d对原油的降解率达54.7%。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其产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因子并进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MZ01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膏(3 g·L-1)作为氮源,玉米油(2 g·L-1)作为碳源,温度为25 ℃,pH值为9.0和含盐量为5%。该条件下3 d的发酵产物经提纯后得到表面活性剂产量为2.27 g·L-1,测得该产物CMC值为0.1 g·L-1,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初始的72 mN·m-1降至30 mN·m-1。  相似文献   
3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杂交狼尾草对土壤中Zn/十溴联苯醚(BDE-209)污染的生理响应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的生物量随着BDE-209浓度增大而升高,低中浓度Zn/BDE-209复合污染明显促进了植株生长;在单一BDE-209和复合两种污染条件下,随着污染物浓度上升,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植物地下部分对Zn和BDE-209的积累均大于地上部分,随着BDE-209浓度增大,植物对Zn和BDE-209积累量上升,低中浓度Zn/BDE-209复合污染对积累、转运Zn和BDE-209均有促进作用,植物地下部分对Zn的富集系数高达7.78;杂交狼尾草对复合污染土壤中BDE-209去除率高达60.73%,不同去除效果为根际去除率>非根际去除率>无植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35.
初始pH值对微波预处理颗粒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浓度有机废水为发酵底物,接种颗粒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制氢,通过批量试验研究了初始pH值对经微波预处理后的颗粒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为9.0时,产氢效果最好,此时的比产氢速率达到24.23 mmolH2·(gCOD·d)-1,COD去除率约为31%,出水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为3768 mg·L-1.  相似文献   
36.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蔬菜地土壤,部分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Ni、As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Cr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dZnAsPbNiCu。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Cu、Cd、As是当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程度;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农田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评价方法各有其侧重点,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7.
实验以高浓度有机废水为发酵底物,接种颗粒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制氢,研究不同磷酸盐浓度条件下的产氢效果。结果表明:当磷酸盐的浓度为6 mmol.L-1~8 mmol.L-1时,对有机废水制氢具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8mmol.L-1时,氢气含量为56.3%达到最大。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增加,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和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也逐步提高,但当磷酸盐浓度升至10 mmol.L-1时,由于进水营养比例失衡,产氢产乙酸菌群的活性受到抑制,产气率也因此减少。  相似文献   
38.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植物指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究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生态毒性的变化规律并完成指示生物和指标的筛选,采用前期筛选和分离的三株对石油烃有良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构建了混合菌体系,开展了石油污染土壤模拟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不同修复时期小麦和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发育状况(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及叶片的malonaldehyde(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修复8 d和16 d的土壤,其生态毒性较强;前期土壤的生态毒性有所上升,随后有所降低,在整个修复时期土壤均存在一定的生态毒性;不同的指示植物、指示指标对石油污染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幼苗生长发育指标(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以及叶片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均能较好指示整个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效果的指示生物和指标。  相似文献   
39.
邹定辉  高坤山 《水产学报》2010,34(6):755-761
对羊栖菜离体生殖托低温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探讨。首先对离体生殖托进行有关预处理(包括保护剂的选择、生殖托干出或浸没的状态以及温度降低的程序等),然后分别在超低温(-196 ℃)、冰冻(-18 ℃)和低温(5 ℃)的条件下进行保存。结果表明,生殖托在超低温和冰冻条件下保存均不理想,但是处于干出状态(避免失水)的生殖托在5 ℃下可以保存30 d,其代谢活性、细胞相对活力以及配子释放能力均较好,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生殖托保存方法。并讨论了羊栖菜生殖托低温保存技术在人工苗种生产上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40.
本文采用H2O2/NaOH对玉米秸秆(RCS)进行改性来制备可吸附石油的生物质吸附剂(HNCS)。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改性时间的HNCS吸油量,发现改性14h的吸油量最大,达14.08g·g-1,而改性前RCS仅为4.33g·g-1,改性使得吸油量提高了325%,且吸油速率更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孔隙度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改性前后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洗涤剂法和硫酸法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改性后的HNCS表面更加粗糙,且出现大量的吸附孔隙,比表面积为7.14m·2g-1,表面亲水性官能团减少,纤维素含量增加而木质素含量减少。这说明吸油量和吸油速率受到吸附剂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和孔隙/间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