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方法]以谷子品种“张杂10”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谷子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产量最高的处理为N4,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产量为7443.55 kg/hm2。磷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P5,磷肥施用量为240 kg/hm2,产量为6800.45 kg/hm2。钾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K4,钾肥施用量为90 kg/hm2,产量为7180.16 kg/hm2。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穗粒重、千粒重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和纤维含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蛋白质、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含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灰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蛋白质的含量。[结论]氮肥是提高产量的最主要决定性因素,磷肥和钾肥只有与氮肥相互配施才能发挥增产的效用。  相似文献   
32.
石蜡切片是常规制片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结构。本研究以苹果花药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改良脱水,染色等制片环节,即增加脱水时乙醇的浓度梯度,以及用埃里希氏(Ehrlich)苏木精染色15min,得到了染色更均匀,细胞完整度更高的玻片标本。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良后的制片方法得到切片组织更完整,更能清晰的辨认出花粉细胞的结构,利于观察。  相似文献   
33.
大豆杂交种种子繁育程序与常规大豆种子繁育程序有很大差异,与育种程序相关的防控技术也有较多、较高的要求。差异表现在杂交大豆不育系的繁种与杂交种制种要求隔离防控;借助昆虫传粉的杂交种育种,要求做好昆虫传粉防控,防止不育系、杂交种混杂;父、母本要单收单脱,防治混杂;授粉期间病虫害防控等诸多方面。本文总结大豆杂交种育种全生育期的防控技术以指导育种。  相似文献   
34.
山西省农民职业化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农民职业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开展山西省农民职业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调查了山西省3市3县15个乡镇86户农户,利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农户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户职业化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农户户主有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占76%。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拥有的耕地面积、家庭纯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和农户是否兼业化等变量因素与农户的职业化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农户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村干部、是否受过技能培训、土地流转是否顺畅以及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变量对农户是否有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畅通土地流转、拓宽增收渠道、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等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建议,以提高农户职业化的意愿。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索快速测定完整黍稷籽粒蛋白含量的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比较原始透射光谱经导数处理结合不同回归算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经一阶和二阶导数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和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4种方法的分析效果相近,最优的是一阶导数结合改进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黍稷蛋白定标模型的定标相关系数(RSQ)为0.8806,定标标准误差(SEC)为0.3424,交互验证相关系数(1-VR)为0.8570,交互验证标准误差(SECV)为0.3751,外部预测标准偏差(SEP)为0.454。最终以完整黍稷籽粒为样品所建立的蛋白NITS模型,可以用于黍稷蛋白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6.
对降水较好与相对干旱年份冬小麦施肥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在干旱年份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大于降水相对较好的年份;旱地大于水地;不同年份同一施肥技术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干旱年份调控施肥技术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技术是仅次于灌溉的抗旱技术。  相似文献   
37.
右玉县家庭承包土地流转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右玉县6个行政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一个普遍的现象,6个村参与土地流转的耕地面积占其总耕地面积的20.19%,转出耕地的农户数量占其农户总数的24.59%;转包是农业欠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农户流转入土地以后,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土地流转管理目前还是空白。土地流转的原因有3个方面,即村民打工外出不能种地(最主要的原因);村民年老和死亡;家庭养殖业发展。与土地流转有关的两点政策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即土地流转与农业之间补贴的关系;土地流转与土地退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鸡腿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生命力旺盛、接种方便、用种量少、染菌率低、接种后生长迅速等优点。试验采用固态专用菌种制备鸡腿菇液体菌种并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固体菌种栽培鸡腿菇相比,制得的液体菌种栽培的鸡腿菇杂菌感染率可降低4百分点,生物转化率提高10百分点。  相似文献   
39.
石灰性土壤吸磷差异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24个农田石灰性土壤和4个石灰性生土的磷吸附能力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而采用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8个供试石灰性土壤的磷等温吸附曲线都很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磷量(Xm)以4个石灰性生土最大;其次为7个大田褐土性土,9个大田石灰性褐土;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最小。土壤pH值、CaCO3、活性钙、活性镁、活性铝和小于0.002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0.2~2.0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和反向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有机质,其次为速效磷和活性钙,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活性钙和小于0.002 mm土粒共同决定了供试石灰性土壤95%的最大吸磷量。供试土壤中,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而吸附固磷能力相对较弱。连年大量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投入不仅导致磷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而且由于土壤肥力的逐步提高,其吸附固磷能力下降,土壤中累积的磷素迁移性增强,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0.
赵俊美  刘晨璇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9):1012-1013,1016
GIS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技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通过对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分析说明,探讨了ArcGIS,MapGIS以及SuperMap等GIS平台软件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以期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