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芝麻饼肥和鸡粪有机肥,研究不同混用量对烤烟生长、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施芝麻饼肥不利于烟株早生快发,烟株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且大田农艺性状、经济效益与化学成分协调性均较差。本试验中,1125 kg/hm2的鸡粪有机肥,配施375 kg/hm2的芝麻饼肥,效果最好,可改善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对烟株中后期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施用芝麻饼肥对花叶病与青枯病有抑制作用,对抗赤星病不利。  相似文献   
62.
张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3,(15):126-128
为了研究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品质及评吸质量的影响,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完善提供依据,设低密度(装鲜烟50kg/m3)、中密度(装鲜烟60kg/m3)、高密度(装鲜烟70kg/m3)3个装烟密度,对比分析了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烟叶结构疏松,颜色金黄至橘黄,色度强,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表现较好。(2)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上等烟和中等烟比例最高,均价最高,经济效益最高。(3)提高装烟密度能够极显著地降低烟叶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中密度处理的糖碱比表现最好,最为接近优质烟叶标准。(4)中密度处理的烟叶香气量和劲头最好,感官评吸质量最佳。综合认为,烤烟密度为60kg/m3时最佳。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微波处理对烟叶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采用冷场电子扫描技术以放大500~3 000倍的方式对不同微波时间和环境相对湿度下处理的烟叶表面及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烟叶表面褶皱展开;组织结构膨胀充分,有孔隙舒展;导管内壁表面粗糙,纤维束之间有微隙.环境湿度和微波处理时间对微波效果有重要影响.微波处理时间为6 min时烟叶膨胀效果最佳,无结构坍塌现象;环境湿度在50%时膨胀率最大,膨胀效果明显.从烟草组织结构角度来看,在卷烟工艺中微波处理工序有必要对烟叶温度、微波时间等操作条件进行细致控制.  相似文献   
64.
烟草N基因及其在烤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基因起源于烟草野生种粘毛烟草(Nicotiana glutinosa),属于TIR-NBS-LRR类抗病基因,介导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抗性,通过转座子标签法得到克隆,目前,N-TMV互作是研究最早且最多的植物-病原菌互作模型之一。文章从转录产物、表达特征、温度敏感性、对应无毒基因等研究内容回顾了N基因在结构、表达、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归纳了以N基因为TMV抗源在烤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并从抗TMV机制研究、抗TMV种质鉴定、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对N基因在烤烟抗TMV育种中的高效利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特色烤烟品种‘闽烟35’密集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闽烟35’中部和上部叶片为对象,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探讨改善特色烟叶烘烤质量的适宜烘烤工艺,从而制订特色烤烟品种‘闽烟35’配套烘烤工艺模式。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处理A(即高温保湿变黄,相对高湿定色)提高并改善了‘闽烟35’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工业可用性最好。处理B(高温保湿变黄,相对低湿定色)烤后烟叶质量仅次于处理A,但结构略僵硬,青筋烟略多,感官评吸青杂气较为明显,劲头稍大。CK处理(即低温保湿变黄,低湿定色)烤后烟叶色淡,身份薄,油分少,色度弱,杂色烟多,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不理想,感官评吸香气量较低,烟气稍浑浊,整体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66.
以烤烟品种云烟87、K326、鄂烤二号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烟叶的颜色值、电导率与其晾制、烘烤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在由绿转黄、由黄转褐的过程中,L*值出现先上升再平缓后下降的变化趋势,a*值则逐渐上升,b*值则先升后降,且b*值会在叶片发生褐变之前便出现下降趋势;出现或即将出现褐变烟叶的相对电导率远高于...  相似文献   
67.
以党参精油提取率为量化指标,考察了超临界CO_2萃取党参精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时间、压力对党参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是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90 min、萃取压力24 MPa,党参精油的提取率达1.409%。利用GC/MS对党参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34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3.51%,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E、棕榈酸、环酰草胺、肉桂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肉豆蔻酸、别香橙烯以及柠檬酸三乙酯等,这些物质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物质。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卷烟叶组中加入党参精油后,其能与烟香谐调,提高香气质、增大香气量。同时还能起到提高烟气细腻度、增强回甜感、减轻杂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微晶无机保温材料在提高烤房热能利用率、节约烤烟烘烤成本、提高烤后烟叶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微晶无机保温材料烘烤成本较低,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好、评吸质量好;在5个不同添加厚度和比例的处理中,以内墙厚度1.5cm添加75%的微晶无机保温材料的处理效果最好,具体表现为能耗较低,每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煤0.20 kg,节煤率达14%以上;在经济性状方面,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提高了4.6个百分点,烟叶均价平均提高2.0元/kg;感官评吸质量较高,化学品质均衡。  相似文献   
69.
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卷烟危害性,全面系统地阐述初烤烟叶中化学成分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以2014年浓香型主产区烤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草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棕榈酸、油酸、十八酸8种代表性有机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草酸、丙二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均较高,尤其是草酸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而棕榈酸、油酸、十八酸等高级脂肪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初烤烟叶中有机酸成分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而高级脂肪酸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山东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探明影响山东烟叶质量提升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对山东省6个地区代表性烟叶样品开展感官质量评价和常规成分、有机酸、生物碱、单双糖、多酚等5类23种化学指标测定,结合简单相关、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总糖、氯、绿原酸、降烟碱、柠檬酸/烟碱、油酸6个影响山东烟叶品质的关键化学指标,基于6个指标构建山东烟叶感官质量预测模型,验证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绝对差值0.43~3.88分,相对误差-5.66%~6.32%,平均误差3.18%。基于关键化学成分构建的感官质量预测模型可为山东烟叶质量的客观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