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8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林业   67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91篇
  2769篇
综合类   1196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长江三角洲地区竹林经营中的氮磷流失负荷概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巩万合  顾培  沈仁芳 《土壤》2007,39(6):874-878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竹林集约经营面积、竹林施肥情况及氮(N)、磷(P)流失率,对该区竹林经营中因施肥产生的N、P流失量进行了概算.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竹林中每年N、P流失量分别为3795~6067t、828~1104t.其中,浙江省竹林地的N、P流失量分别为3573~5713 t、779~1039 t,均占总流失量的94%.从单位面积上的流失量来看,浙江省竹林地N流失负荷(9.8~15.6kg/hm2)显著低于该省农田N流失负荷(57.4 kg,hm2),而P流失负荷(2.1~2.8 kg/hm2)稍高于农田(1.7 kg/hm2) .在部分高度集约经营地区,竹林地每年的N、P流失更高.这些竹林地主要位于水源上游或河湖两岸,流失的N、P进入水体后,将对水体造成污染,降低水质,加速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62.
李素梅  施卫明 《土壤》2007,39(4):589-593
为了探索不同铵硝配比对水稻根系形态和地上部N累积量的影响及其与根系吸N量的关系,以苗期N高效品种桂单4号和N低效品种南光为材料,设置1.0mmol/L NO3--N、0.5mmol/L NH4NO3、1.0mmol/L NH4 -N 3个N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有NO3--N的处理总根长、总根数和总根表面积均明显高于NH4 -N的处理,且桂单4号和南光两种基因型水稻之间存在差异.两品种均在0.5 mmol/L NH4NO3处理中根系吸N量最高,其次是1.0 mmol/L NH4 -N处理,1.0 mmol/L NO3--N的处理根系吸N量最少.  相似文献   
963.
赵其国 《土壤》2007,39(1):19-23
1关于土壤学研究的一些新思路1.1土壤学研究的前沿是当前土壤科学研究的新方向这次土壤学大会的主题是“土壤科学的前沿:技术与信息时代”。研究纲领是“土壤学的进步”,也就是说,土壤科学研究的前沿,集中在土壤学的进步之上,即重点集中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分析、分子尺度的先进分析技术、环境土壤生物学、植物/土壤界面过程、土壤过程和反演的计算机建模、精确农业以及其他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64.
两种植物物料改良酸化茶园土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姜军  徐仁扣  李九玉  赵安珍 《土壤》2007,39(2):322-324
本文通过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水稻秸秆和大豆叶(柄)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作用,发现植物物料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降低了土壤交换性Al的含量;水稻秸秆对土壤pH的影响大于大豆叶(柄),但它们对土壤交换性Al的影响表现为大豆叶(柄)大于水稻秸杆。加入土壤干重1%的植物物料,不仅增加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的交换性Al,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可溶性Al的含量。  相似文献   
965.
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一定  单英杰  顾培  沈仁芳 《土壤》2007,39(6):987-991
通过对浙江省66.7万hm2标准农田耕层土壤抽样调查研究,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现状,选择14个评价指标,运用专家经验法,确定指标权重,以综合地力指数将浙江省标准农田评定为5个等级.浙江省标准农田土壤表层砾石含量少,耕作层砂、黏适中,耕性尚可;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相比,表现出土壤紧实的趋势,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酸性变强,有效P、速效K增加,但含量分异加大.通过调查与评价,标准农田以二等和三等田为主,占调查样本的85%左右.该结果将为今后的标准农田建设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6.
采用不同养分组成(单一组分和复合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Multicote)和水中静态溶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半径处理下聚合物包膜肥料NO3-N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显著促进NO3-N的释放;肥料颗粒半径差异显著影响NO3-N释放,小半径的肥料颗粒NO3-N释放明显比大半径颗粒快,且小半径肥料颗粒NO3-N释放的活化能较低;肥料颗粒内离子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与单一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相比,复合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NO3-N释放的线性期明显缩短,NO3-N释放速率增加,且NO3-N释放的活化能明显增大.聚合物包膜肥料中NO3-N的释放特征直接与聚合物膜的扩散系数、扩散面积、膜厚度以及伴随离子的种类和浓度相关.养分释放时期以及活化能的定量化表征为全面评估聚合物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7.
FACE对水稻土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种群及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殳屹  韩琳  史奕  梅宝玲  朱建国 《土壤》2006,38(6):768-773
利用江都市小记镇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规N量和低N量)、不同秸秆还田(秸秆全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在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且借助气相色谱测定了土壤的产甲烷潜力和甲烷氧化潜力。结果表明:在秸秆全还田情况下,FACE对于产甲烷菌在分蘖期具有促进作用,而在抽穗期与收获期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低N条件下达到显著性(P<0.05)水平。而秸秆不还田情况下,FACE对产甲烷菌无明显促进作用;在低量N的施用情况下,FACE对于土壤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具有刺激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土壤甲烷氧化菌数量明显地高于对照,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而常规施N量秸秆全还田的情况下,在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和收获期FACE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数量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土壤的产甲烷潜力测定结果表明,FACE能促进土壤的CH4释放,尤其是在常规N量施用条件下。当底物(加入外源CH4)充足时,FACE条件下能使土壤具有较高的氧化CH4的能力,其CH4氧化潜力明显大于对照土壤,并且这种作用在常规N肥施用条件下尤为明显,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68.
铅在土壤-青菜系统中迁移分配及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宁静  骆永明 《土壤》2006,38(5):571-57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3种典型土壤类型中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及Pb污染对青菜Pb含量、土壤硝化细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是非线性的。青菜地上部Pb含量与0.43mol/LHNO3和0.05mol/LEDTA提取态Pb显著相关,青菜Pb含量与0.01mol/LCaCl2提取态Pb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认为,0.43mol/LHNO3和0.05mol/LEDTA提取态Pb可成为土壤Pb植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青紫泥和滩潮土中添加Pb浓度为125~625mg/kg,对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以基于人体健康风险、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植物毒性为依据,计算得出的总Pb临界浓度分别为:黄泥砂土140、59和12263mg/kg,青紫泥790、292和13902mg/kg,滩潮土1266、418和30422mg/kg。  相似文献   
969.
[目的]为了研究抚仙湖流域废弃磷矿区通过地表径流输移进入湖泊的磷污染负荷量。[方法]对废弃磷矿所处的代村河小流域布设监控点,进行废弃磷矿来源污染物通量周年观测和降雨径流过程加密观测,建立了代村河小流域磷矿污染物流失量、地表径流量与日降雨量关系式。[结果]估算得到磷矿废弃地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代村河小流域输移总磷和磷酸盐分别为5.6和3.47 t/a;周年观测结果表明废弃磷矿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降雨淋溶形成的地表径流向外界传输,降雨期间入湖河流水质TP浓度是非雨期间的20~80倍。[结论]废弃磷矿流失的磷是抚仙湖持久性磷污染源,必须对废弃磷矿开采区实施生态修复,减少磷释放及入湖负荷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研究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入湖河流末端湿地的净化效果。[方法]对东大河河口湿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一周年的测试,分析该湿地系统对磷矿来源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湿地对TN、TP、CODCr入湖污染负荷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2%、54%,设计水力负荷为0.67 m3/(m2.d)时处理效果最好。工程已稳定运行6年,达到无能耗、防堵塞、高去除率的运行效果。[结论]该湿地有效削减了磷矿开采产生的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对保护抚仙湖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