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1篇
  261篇
综合类   17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MODIS和NOAA/AVHRR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西部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遥感监测技术是掌握荒漠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NOAA/AVHRR和MODIS遥感数据,首先依据湿润指数法确定了荒漠化范围和气候分区。然后选取出了可以反映不同荒漠化特征,并且能够通过中低分辨率的NOAA/AVHRR和MODIS遥感影像反演出来的5个荒漠化遥感监测指标,通过精度评价分析,确定了最佳指标组合。由于MODIS和NOAA/AVHRR数据的影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每一气候分区, 建立了分别适用于MODIS和NOAA/AVHRR数据的两套遥感指标分类体系。通过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确定了最佳分类方法-决策树分类法。通过对中国1995年和2001年的荒漠化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不仅能够成功地进行大尺度的荒漠化遥感监测,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32.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同时参照分等试点省份的实践工作,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中,综合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处理、分析技术,在充分体现系统透明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农用地分等过程的自动化。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路线、数据库结构和功能结构,并根据该系统在安徽省明光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实践验证表明,该系统符合规程思想,运行可靠,可以大大提高农用地分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3.
以山东省邹城市为试点,依据1990~2005年土地统计资料对该市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粮复合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快,具体表现为耕地的快速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大幅度增加。由于水域面积的增加,15a间复合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现增长趋势;在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贡献率最大,在70%左右,其次为水域,且这2种类型贡献率变化最大,林地的贡献率在复合区内最小,一般在5%左右;生态服务功能在复合区和非复合区之间差别最大的是水分调节功能;在所有乡镇中废物处理和土壤形成功能都处于主导地位,废物处理功能大幅度增加,而土壤形成功能逐渐减少;复合区中生物多样性和娱乐功能有所增加,食物生产功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4.
筛选出了四株能够快速降解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p.),未定种.  相似文献   
35.
魏菁华  许皞  邓红蒂  左玉强  苏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8-11851
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份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受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及经济效益影响,开发区所在母城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特别重视土地使用面临的压力和反馈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36.
人类正在为谋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奋斗,而林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正是服务于人类这一伟大目标的。但是,科学认识告诉我们,森林也和人类一样,需要有与其基本生命过程和基本生态过程相适应的外界环境条件,才有可能茁壮成长,代代相传。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森林生态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7.
基于物元评判模型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确定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经典域、节域及待判物元,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并以山西省阳高县王官屯等二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综合效益的等级属于程度Km(P)=(-0.101,0.037,-0.431),属于"一般"等级,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似,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物元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作为一种初步的尝试与探索,为定量评价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为揭示不同重构土壤材料对草木樨生物量影响的差异,探寻最适宜草木樨生长的重构土壤材料配比。以内蒙古胜利矿区的表土、煤矸石、粉煤灰及岩土剥离物为原料,在温室大棚内按照不同的配比进行分层和混合盆栽试验,并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盆栽试验中的草木樨地上生物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比例都会对草木樨生物量造成影响,且差异显著;表土、煤矸石及岩土剥离物以3:3:4的比例混合时,草木樨生物量较纯表土盆栽生物量提高近30%;煤矸石含量控制在20%~30%、粉煤灰含量控制在10%以下时,重构土壤条件对草木樨生物量促进作用明显。研究表明,煤矸石、岩土剥离物、粉煤灰等可作为表土替代材料,表土替代材料的不同配比会对草木樨生物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当表土:煤矸石:岩土剥离物=3:3:4时,重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9.
探地雷达(GPR)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探测工具,具有探测速度快、探测过程连续、操作简单,探测费用低等优点。探地雷达在工程勘探方面应用广泛,但在探测典型土壤物理性质,尤其是在探测矿区典型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在介绍GPR基本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图像处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GPR的典型土壤物理性质探测研究进展作详尽文献分析,最后阐述基于GPR的矿区复垦土壤典型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并对探地雷达探测典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GPR对典型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GPR图像处理技术、GPR的分辨率及探测效果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40.
基于遥感光谱的干旱区土地退化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干旱区土地退化(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生态环境挑战之一,对粮食安全、环境质量和区域自然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土地退化本质是人与自然因素协同作用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量、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而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核心是土壤和植被的退化。一方面,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可以表征土地退化状态,另一方面植被-土壤生境时间序列相互作用过程进一步辅助土地退化过程诊断。因此,该文首先从覆被结构、退化类型和退化程度3个层次建立干旱区土地退化状态评价体系。其次,采用GF-1/WFV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基于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建立土地利用/覆被精细分类量化表征下垫面质量属性,并进一步利用植被-生境组分互动特征参数进行功能量化,综合评价民勤2015年退化类型和退化程度。最后,结合地面立地景观照片以及采样点实测数据,对土地退化状态评价结果进行绝对定标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遥感评价识别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能力分别为87.5%和78.7%。对于民勤旱地系统,沙化过程、沙-盐化过程是主要的土地退化过程,轻度沙化、中度沙化为主导退化程度。该方法为宽波段遥感国产高分1号卫星在旱地系统土地退化状态信息提取和深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