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6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1824篇
林业   37篇
农学   727篇
基础科学   112篇
  1520篇
综合类   2966篇
农作物   37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355篇
园艺   472篇
植物保护   2299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748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704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903篇
  2012年   1229篇
  2011年   1282篇
  2010年   1317篇
  2009年   1325篇
  2008年   554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 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 mali var. pyri(25.8%)、V. malicola(3.2%)和V. 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 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 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 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 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遗传多样性,掌握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利用情况,为培育和合理利用优良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小麦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103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成株期抗CYR32鉴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利用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8Yr26的分子标记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苗期抗性鉴定表明,103份小麦品种(系)对生理小种CYR32表现为抗病的有20份,占供试材料的19.42%;有34份品种(系)对CYR33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33.01%;36份品种(系)对CYR34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34.95%;仅有郑6辐、宁麦3号、老兰麦、京411、京作278、扬麦158共6个品种对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抗病。成株期对CYR32抗性鉴定表明郑州021等55份材料表现为成株期抗性,占供试材料的53.40%。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03份小麦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93,平均值为0.66。103份小麦品种(系)聚类分析可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含4个品种,分别为花培112-2、尤皮2号、鲁沾1号和Elkhart;第Ⅱ类包含43个品种(系),其中来自于同一地区的品种(系)或含系谱来源相同的品种(系)聚在一类,说明小麦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品种来源有很大的关系;第Ⅲ大类中具有相同系谱的品种(系)都聚在一个亚类,表明同一地区小麦生产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数使用了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材料,导致小麦育成品种之间遗传关系相近。已知抗病基因检测到含有Yr9Yr10Yr18Yr26特征带的品种(系)分别有15、8、19和1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阳性条带的品种(系)。【结论】供试小麦品种(系)苗期的抗性水平较低,郑6辐、宁麦3号、老兰麦、京411、京作278、扬麦158这6份品种可能含有未知全生育期抗病基因,适用于品种轮换种植防控小麦条锈病;成株期抗性较好,抗性基因检测Yr18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小麦育种工作应充分利用优质已知抗性基因资源,发掘新抗性材料,培育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993.
994.
利用QuECh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检测5种动物源食品(鸡肉、鸡蛋、猪肝、牛奶、猪肉)中氟虫腈及其3个代谢物残留量。样品用乙腈提取,经低温处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弗罗里硅土(Florisil)和C18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外标法定量。在不同浓度的加标水平下,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5种动物源食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1%~11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7.6%,检出限LOD在0.73~1.94μg/kg范围内,定量限LOQ在5~10μg/kg范围内。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95.
海藻糖是昆虫的血糖,为昆虫提供能量;海藻糖酶催化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是几丁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s,PMs)是昆虫消化道特有结构,对昆虫消化食物、保护肠道表皮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几丁质是PMs的重要组分。海藻糖酶(trehalase,Tre)和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几丁质合成途径的第1个和最后1个酶。本研究通过饲喂亚洲玉米螟(Orstrinia furnacalis,Asian corn borer,ACB)膜结合海藻糖酶(OfMT)基因特异的干扰dsRNA,研究RNAi对ACB幼虫中肠CHSBOfCHSB)基因表达及幼虫发育的影响。发现处理48 h后,OfMT基因和OfCHSB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了52%和53%,幼虫发育迟缓。通过对处理及对照ACB幼虫中肠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thanol,HE染色)和几丁质标记,发现血腔内脂肪体组织减小、中肠围食膜组织中几丁质含量减少。推测OfMT基因有可能成为ACB的生物防治的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996.
复州牛改良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调查了大连安波、庄河和四平镇的复州牛改良情况,通过测量体尺、评价体况,并利用肉用指数(Beef Perfomance Index,BPI)研究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显示,489头改良成年母牛平均BPI为3.40~3.61,主要经济类型为肉役兼用型;23头复州成年母牛平均BPI为3.28,属役用型。改良牛群在体重、体尺生产性能指标等方面都比复州牛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97.
蜂胶黄酮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蜂胶(Propolis)是工蜂将从植物新生枝条、叶或芽孢等部位采集的树脂状分泌物混入其上颚腺等腺体,再和蜂蜡等混合加工转化而形成的芳香性胶状物,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因其含有  相似文献   
998.
环境高温对两品种肉鸡生长、胴体性状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5周龄AA肉鸡公鸡和北京油鸡公鸡各108只,评价持续高温对其生产性能、胴体组成、脂肪沉积的影响,比较其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试验设3个处理:34℃持续高温,自由采食(试验组,34AL);21℃适温,自由采食(适温对照组,21AL);21℃适温,采食量与34AL组相同(采食配对组,21PF)。所有仔鸡在人工环控舱饲养至8周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AA肉鸡在持续高温下的采食量比适温对照组降低45%(P〈0.001),日增重由61.45 g/d降至22.29 g/d(P〈0.001),饲料利用率明显降低(P〈0.05)。对北京油鸡而言,热暴露虽然也使采食量大幅下降(下降幅度为20%,P〈0.001),但日增重却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P〈0.05)。北京油鸡在试验期间无一死亡,而高温处理的AA肉鸡死亡率高达36%。与适温对照组相比,高温试验组AA肉鸡的胸肌率明显下降(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率明显降低(P〈0.01),腹脂沉积率无明显变化(P〉0.05)。北京油鸡胸肌率未受到高温的影响,但热暴露北京油鸡腹脂沉积率明显高于适温对照组(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相对稳定(P〉0.05)。研究表明,北京油鸡对高温表现出极高的耐受性,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AA肉鸡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被极大程度地破坏,死亡率高。北京油鸡适应高温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在高温下腹脂沉积增加及饲料利用率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己烯雌酚(DES)诱导的仓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4只成年雄性仓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DES组、DES+LBP组、DES+VC+VE组。连续处理7 d后统计睾丸质量和相对质量,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检测睾丸组织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LBP显著逆转了DES引起的生精损害,睾丸质量显著上升(P〈0.05),曲细精管排列有序,生精细胞轮廓清晰。同时LBP显著提高体内SOD和T-AOC含量(P〈0.01),降低MDA水平(P〈0.01)。给予LBP后各项指标均接近对照组,与补充维生素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枸杞多糖可有效对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弱DES导致的生精损害,提示LBP是缓解环境雌激素生殖毒性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DNA测序,分别对4个中国黄牛地方品种的MHC-Ⅱ类基因DRB3 外显子2的多态性进行分析。通过序列比对,共检测到DRB3*exon2等位基因259种,其中新等位基因131个。等位基因的分布具有品种特异性。各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大量多态位点,统计分析表明:发生非同义替换的多态位点均主要分布在抗原结合位点对应的编码序列中,共有17个变异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在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7个位点差异显著(P<0.05);10个位点差异极显著(P<0.01)。在变异位点中,有8个位点为抗原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