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木霉菌是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微生物,具有多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机制,其中关于诱导抗性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木霉菌能产生20余种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损伤相关分子模式(MAMPs/DAMPs)分子,植物根系有相对应的大约30种受体或响应基因。木霉菌通过定殖植物根系使MAMPs/DAMPs与植物根系受体或响应基因互作,触发水杨酸、苿莉酸/乙烯等防御反应信号长距离传导至植物叶片,诱导植物叶片防御反应基因表达。将木霉菌诱导的植物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变化的信息相结合,能全面反映木霉菌?植物有益互作所激发的诱导抗病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2.
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内线虫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玉米矮化病的病原,采用Ludox TM悬浮法对从吉林和辽宁采集的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的线虫进行了鉴定和种群比较,并对矮化病株茎基组织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9属线虫,特有线虫是角咽线虫属Actinolaimus和木盾移线虫属Peltamigratus,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8属线虫,特有线虫为锥线虫属Dolichorus,二者相同的线虫属有27个。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中植物线虫种类和数量明显比健康株根际土壤中高,线虫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的主要是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和刺线虫属Belonolaimus,病株根际土壤中这3个属线虫总数约占病株土壤分离线虫总数的20.23%、11.27%和10.40%。玉米矮化病株茎基组织中短体线虫属和矮化线虫属数量占优势,2个属的线虫数量分别占测序总数的22%、14%(吉林长岭)和16%、20%(辽宁黑山)。表明玉米矮化病的发生与植物线虫相关,很可能是多种线虫共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43.
以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DX01菌株为供试对象,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成功克隆出表面活性素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RF1,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了IPTG诱导表达,经过柱纯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证实pET28a-SURF1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通过玉米小斑病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对玉米小斑病病和稻瘟病病菌平板抑菌试验,测定了表面活性素融合蛋白对玉米小斑病病菌和稻瘟病两种病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4.
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冲积沙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雨季集中期,崇明岛土壤硝态氮含量偏低,0-20、20-40和40-60 cm分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0.95、0.53和0.46mg·kg-1,呈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的趋势.地统计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其含量在研究区域的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研究区域土壤整体与分层土壤的硝态氮Kriging插值结果较为一致,均呈现两个相同的高值区域:中部偏东的堡镇生活区和港沿镇林地以及西部的明珠湖畔林地.方差分析表明,林地和生活区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显著,当地的林下饲养畜禽模式和生活污水排放方式造成了这种差异,应是重点监控区.  相似文献   
45.
作为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植物病原细菌学主要研究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机理、灾变规律及其防控技术。近年来,我国在病原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原菌-寄主互作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分析了本领域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布局和重点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6.
不同浓度的合欢叶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抑制试验表明,该提取物具有抑制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作用,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活性增强,当浓度为20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3.1%,对菌核形成的抑制率为100%。通过对提取物处理后菌丝形态显微观察,发现病菌菌丝出现形态异常甚至断裂现象,且培养液电导率增加,推测为提取物处理后菌丝细胞壁破裂、细胞质外渗造成。苗期盆栽试验发现,该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当浓度为20 mg/mL时,防治效果达72.1%。  相似文献   
47.
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筛选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新型的植物源杀螨剂,采用叶螨浸茎浸渍法对室内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叶、羊蹄根、地锦、石榴籽的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较高,在20 mg/mL时,其24 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根据初筛结果,选取这4种生物活性较高的植物提取物进行毒力活性测定,结果按LC50值大小从低到高依次为:侧柏叶[(5.3221±0.0325) mg/mL]、地锦[(6.2726±0.0264) mg/mL]、羊蹄根[(7.9278±0.0256) mg/mL]、石榴籽[(9.2979±0.0194) mg/mL];此外研究了地锦、侧柏叶的杀卵作用及产卵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 mg/mL时,地锦、侧柏叶对雌成螨24 h后的杀卵毒力分别为:(36.4650±0.0847) mg/mL,(96.8368±0.0762) mg/mL,产卵抑制率分别为:66.81%,48.29%,趋避率分别为:68.86%,35.40%。  相似文献   
48.
对12个菠菜品种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筛选适宜崇明岛有机栽培的优质菠菜品种。结果表明,12个菠菜品种在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差异显著。在有机栽培模式下,综合质量表现最好的菠菜品种是金世纪和圆叶菠菜,其次是1518和哈里姆时代。其中,圆叶菠菜的单株鲜重和干重最大,分别为15.27g和2.24g;哈里姆时代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11.70%;金申小菠菜的硝态氮和草酸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482.82μg/g和25.16mg/g,不适宜有机栽培。  相似文献   
49.
生物竹炭改良崇明滩涂盐渍化土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小白菜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竹炭对盐渍化土壤的修复和对小白菜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有机肥、生物竹炭、有机肥+生物竹炭。结果表明:生物竹炭有效降低了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电导率,生物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电导率无影响;生物竹炭使土壤中的总碳、有机质提高,促进了有效磷、速效钾的释放,降低了土壤总可溶性氮的含量,尤其使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但土壤酸碱性和含水率无明显变化;生物竹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株高、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食用部分的硝酸盐含量。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竹炭具有改良盐渍化土壤、促进小白菜产量增加和品质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微生物菌剂对菠菜生长特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化肥减量20%和40%并配施微生物菌剂试验,研究菌剂对菠菜营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的PCR-DGGE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菠菜生长后期,配施菌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较高,其中,T5(化肥减量40%+菌剂减量40%)处理SPAD为52.856,T3(化肥减量20%+菌剂减量40%)处理Fv/Fm为0.797,而在生长前期则表现为T1(全量化肥)处理较高;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以对照(CK,不施肥)处理最高,为1 009.21 mg.kg-1,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T2~T5)都明显少于CK和T1处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以T2(化肥减量20%+全量菌剂)处理最好;菠菜产量化肥减量处理(T2~T5)较T1处理均增产,T4(化肥减量40%+全量菌剂)处理的增产量最大,平均产量达到277.73 g.盆-1,增加170%;常规化肥(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最低,香农-威尔指数(Shannon-Wierner index)为0.398,较CK 0.498有所下降,而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各处理(T2~T5)为0.547~0.983,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微生物菌剂对菠菜起到显著促生作用,以T4处理最好,对提高菠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以T3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