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1篇
  1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揭示随海拔梯度变化对3 种乡土抗旱树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并为准确评估不同树种在大青山山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的平板菌落技术法和 96 微孔板荧光法测定并分析其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3 种树种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但是不同菌群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 种树种根围土壤的蛋白酶、N-乙酰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树种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对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及保护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根据山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长结果习性,提出了山杏平茬更新技术,以期为辽西地区山杏栽培及提高结实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试验通过调查辉河沙地小叶锦鸡儿自然恢复样地植被与山竹岩黄芪飞播样地植被,分析不同改良措施对沙地恢复的影响。试验选取了小叶锦鸡儿自然恢复沙地和山竹岩黄芪飞播两个典型样地进行样线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地共出现植物15科34属38种,在山竹岩黄芪飞播沙地,建群种植株生长状况,植被覆盖度都有所提高,植被群落组成成分相比小叶锦鸡儿自然恢复样地更为复杂,植物种类明显增多,且群落伴生物种功能群组成上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4.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C_0Ⅰ、C_1Ⅰ、C_0Ⅱ和C_1Ⅱ7种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和RAPD的分析,旨在通过分子标记方法探讨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EST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酶谱差异较大,在分蘖期杂种的EST酶谱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根据该生育时期的酶谱特征可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的真实性,其他生育时期,EST酶带偏向父本老芒麦,而且没有明显的差异.SOD酶谱的差异只是体现在表达量的多少上,并没有出现特异性的条带.RAPD分析表明,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的遗传一致度为0.72,遗传距离为0.328 5,在7种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远;杂种后代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老芒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因此用RAPD分析材料的遗传关系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5.
拮抗细菌A2菌株的鉴定及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现代无公害农业的发展,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从保护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防细菌A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和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A2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了菌株A2对3432品种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该菌株主要特征是菌体杆状,内生芽孢、芽孢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好氧,接触酶反应、乙酰甲基甲醇实验为阳性,能利用柠檬酸盐;该菌株与亲缘关系较近菌株B.subtilis isolate G8的同源性达99%。结合以上两点,将菌株A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防效实验显示菌株A2发酵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72.22%;无菌滤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29.24%,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α=0.05)。表明,拮抗菌株A2菌体与代谢产物对小麦白粉病都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为研制型、无毒、无公害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食虫齿爪盲蝽成虫对枸杞木虱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4 9N/(1+0.313N)。捕食木虱数量随木虱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食虫齿爪盲蝽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43.089 0P-0.780 5,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5394P-0.378 7,饥饿48 h的食虫齿爪盲蝽的捕食速度与时间段关系的数学模型为V=2.128 1x-1.007 2。  相似文献   
37.
炎症是一种机体对感染或组织损伤的保护性反应。适度的或可控的炎症对于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以及受损组织的修复是必需的,然而过度的或不可控的炎症往往会导致病理性炎症反应发生,大大提高了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多不饱脂肪酸代谢生成的脂质调控介质对炎症的启动、发展以及消退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了解多不和脂肪酸的代谢及其代谢产物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对于通过饲粮营养途径控制疾病发生以及改善人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此,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途径,并就其代谢产物对炎症反应的调节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8.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和优势种不仅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上现存量,也具有特定且复杂的空间分布区域,其在维护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建群种空间分布特点及其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规律,引入多重分形理论,揭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形式、生态位变化和种内个体关系。结果表明:建群种短花针茅在各放牧强度处理的空间分布均存在特有的多重分形特征。短花针茅空间分布主要受低密度分布区影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密度分布区的作用在加强,其生态位宽度增加,空间分布均匀性增大,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增加。多重分形不仅可用于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研究,其在揭示不同植物种空间分布特异性的同时,能够给出较为丰富的种群生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39.
不同季节土庄绣线菊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是内蒙古大青山干旱生态系统重要的护土灌木,研究季节变化对土庄绣线菊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探讨AMF在土庄绣线菊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采用传统染色检测与Illumina Mi Seq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季节变化对内蒙古大青山土庄绣线菊AMF侵染率、孢子密度、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春季、夏季和秋季,AMF侵染率和丛枝丰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孢子密度却存在显著差异。AMF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但在春季和秋季间差异并不显著;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 A)和PERMANOVA分析表明,春季和秋季AMF群落组成与夏季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春季和秋季间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
低温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细胞过氧化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胁迫下,测定了2个不同生境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细胞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量,对钝顶螺旋藻细胞过氧化和质膜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MDA含量和质膜伤害程度均为S2>S1,S1质膜过氧化程度小于S2,,抗寒性强于S2;随着低胁迫的增强,2个样品的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细胞电解质外渗增加,细胞过氧化程度加大,质膜透性增强;经低温锻炼后2个样品的MDA量均比直接低温处理的低,质膜的伤害程度也小,说明低温锻炼能增强钝顶螺旋藻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