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1篇
  1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102.
蝗灾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几乎所有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蝗灾为害(于红妍和石旺鹏,2020)。随着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绿色治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蝗灾将被可持续控制(赵紫华等,2020)。作为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各个物种细胞内的数量是一定的,但对于不同物种来说,其染色体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会有所不同。对染色体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昆虫近缘种的鉴别、物种演化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在荒漠草原区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 虫呈现聚集分布。Taylor 幂法则分析方程为lgS2= lg0.1987 + 2.0167lgm,由于b(2.0167)>1,表明巨膜长蝽的分布类型 符合聚集分布。Iwao 的M*-m 回归方程为M*=1.492 + 1.206m,表明巨膜长蝽在荒漠地区分布型的基本成分是个体 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姿结果均大于2,说明巨膜长蝽聚集的原因是由于 本身行为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引起的。Iwao 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得出巨膜长蝽的理论抽样数模型院D = 0.1 时,n = 249.22/m+20.69;D=0.2 时,n=62.3125/m+5.1725。采用M*-m 关系的序贯抽样模型制定出巨膜长蝽的序贯抽样模型 为院T1(n),T0(n)=20n依11.52。  相似文献   
104.
西鄂尔多斯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对水分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霸王、沙冬青、长叶红砂及蒙古扁桃这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影响着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霸王种子在6%的土壤含水量下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最高,活力指数和幼苗生物量也最大,幼苗生长良好。沙冬青种子在12%的土壤含水量、长叶红砂和蒙古扁桃种子在16%的土壤含水量下萌发和生长良好。种子萌发策略反映了物种对荒漠水分条件不同的适应机制,并影响种群的更新和扩展。  相似文献   
105.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指数。结果表明,与石远321相比,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的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中共鉴定出20科、36属土壤线虫,包括10属植物寄生线虫、10属食细菌线虫、5属食真菌线虫和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真头叶属(Eucephalob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板唇属(Chiloplacus)、绕线属(Plectu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和石远321种植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PPI)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双Bt抗虫棉土壤线虫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说明大田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的酯酶同工酶(EST)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同工酶可明显区分为A、B两个区,共有4条相同位点的酶带,为亲本的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种F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类型,同时还丢失了部分双亲的酶带,证明F1是真正的杂种,杂种F1的同工酶谱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亲本与杂种F1的酶谱表型均有一定的差异;杂种F2代的同工酶谱条带主要表现为它的大多数条带与亲本F1的相同,其他部分条带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较小,同时还丢失了部分亲本F1的酶带,结合表型性状,证明F2是F1自交产生的后代。F2代的EST同工酶谱既继承了亲本部分的性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异性。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7.
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草原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是细菌>自生固氮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为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和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与围栏相比,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养分含量在轻牧区增加,重牧区降低。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放牧区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8.
 以昆明地区分离的蜡蚧轮枝菌KM9803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孢分离、紫外线诱变及化学诱变等手段获取14个菌株,经室内紫外线照射,测定14个菌株分生孢子萌芽率,表明各菌株分生孢子在抗紫外线能力上较出发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9.
WRKY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体内最大的转录因子超家族之一,广泛分布在多种植物中。WRKY转录因子家族因具有高度保守的WRKY结构域而得名,它可以结合靶基因启动子W-box顺式作用元件,从而调控多种类型靶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盐胁迫、干旱胁迫、氧化胁迫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分子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理,总结了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牧草中的研究进展,指出深入研究野生植物体内WRKY转录因子的调控机理,可能会为我们探索WRKY转录因子调控功能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为深入研究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调控机理,及其在牧草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0.
bZIP(Basic leucine zipper)是植物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从生长发育到抗性调控的多个生物学过程。为了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bZIP转录因子的特性,解析紫花苜蓿MsbZI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而阐述MsbZIP1基因响应紫花苜蓿抗逆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紫花苜蓿中获得1个MsbZIP1基因的全长cDNA,该序列全长1 17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3 kD,等电点为6.5。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bZIP家族典型的BRLZ碱性结构域和亮氨酸拉链,属于bZIP家族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bZIP转录因子C亚族,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bZIP63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可能具有与该类蛋白相似的功能。qRT-PCR分析表明,MsbZIP1基因对干旱、高盐、高温、低温,以及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生长素(Auxin,IAA)处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紫花苜蓿多种非生物胁迫。本试验通过构建表达载体PCAMBIA3301-MsbZIP1,以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经后代筛选、扩繁和分子检测,得到7株超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本研究第一次分离了紫花苜蓿C亚族bZIP转录因子,初步确定紫花苜蓿MsbZIP1基因响应多种逆境胁迫的反应,并获得了阳性转基因材料,并为进一步探索该类转录因子在紫花苜蓿抗逆性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