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云南属内陆口岸,边境线长达4 060km,而接壤的国家均属东南亚不发达国家,检验检疫机构不完善,这给检验检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木材是云南口岸进出口边境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近年来每年大约有100多万m3木材通过边境口岸进入我国,其中原木约占80%.木材主要来自缅甸、老挝和越南,其中缅甸约占85%,老挝约占10%,越南约占5%.  相似文献   
72.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蓝舌病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已研制的BTV-11型VP7单克隆抗体建立了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检测蓝舌病抗体的方法,并与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进行了检测比较,C-ELISA特异性强,不与相关环状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比AGID高。用研究制备的C-ELISA诊断试剂盒和美国、澳大利亚制备的诊断试剂盒对1377份临床样品的检测,以及对实验动物人工感染后抗体动脉检测。三种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且重复性好。本研究建立的蓝舌病C-ELISA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蓝舌病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3.
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非洲马瘟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传染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地方性流行病。传播媒介是库蠓的某些种类,其中最重要的是拟蚊库蠓(Culicoides.Imico-la)。本文概括了非洲马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水葫芦渣与麦麸混合青贮的感官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将水葫芦渣资源饲料化利用,本试验将水葫芦渣与麦麸混合青贮,通过感官品质评分确定青贮的效果。试验设6个处理组:处理组1~3添加青贮发酵菌,且麦麸混合比例为0%、20%、30%;处理组4~6不使用发酵菌,麦麸混合比例0%、20%、30%。连续测定0~22天混合物料pH值,结果显示:青贮6~16天,处理组1~3物料pH值显著小于(P<0.05)处理组4~6;青贮18~22天,处理组2和3物料pH值显著小于处理组1;第18天,除处理组4外,其他处理组pH值均降至5.0以下。因此,对第18天青贮物料进行感官评分,结果显示:处理组2、3、6青贮等级为“优等”。以上结果表明:20%麦麸与水葫芦渣混合青贮18天,并添加青贮发酵菌,混合青贮物料感官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75.
基于CLIMEX和DIVA-GIS的瓜实蝇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的生物学数据和已知地理分布信息,采用CLIMEX软件的地点比较和DIVA-GIS软件的BIOCLIM两种模型研究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准确预测出我国34.7~18.1°N,97.5~122.6°E范围内的19个省(市、自治区)是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南部、云南南部、台湾西部以及四川盆地为高度适生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上海以及四川、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陕西、河南、甘肃局部地区为中低度适生区。对全球的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表明:瓜实蝇目前的地理分布还未达到其最大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瓜实蝇随国际贸易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高。对两种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物种相关资料完整的情况下,CLIMEX的地点比较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要高于DIVA-GIS的BIOCLIM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盆栽文心兰上的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的检测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和RT-PCR技术从表现有同心圆褪绿斑的进境盆栽文心兰上检测出凤仙花坏死斑病毒.ELISA检测发现该病毒在文心兰上分布不均匀,病毒主要集中在表现症状的病斑处.同时,根据该病毒S RNA上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检测得到500bp的预期DNA片段.经HindⅢI和EcolI酶切验证后克隆了该序列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N基因序列和已经发表的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登陆号为AB109100、AB207803、DQ425096)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进一步确认进境盆栽文心兰上携带凤仙花坏死病毒.这是INSV首次在中国的报道,也是第一次在文心兰上发现该病毒.  相似文献   
77.
泸沽湖浮游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泸沽湖水生态系统结构,2010年1月、4月、8月、11月对浮游植物进行了季节调查。结果表明,泸沽湖有浮游植物6门、9纲、21目、35科、72属、146种(变种),种类组成和数量结构均以硅藻和绿藻为主,无突出的优势种群,显示出泸沽湖浮游植物组成多样,结构复杂,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泸沽湖浮游植物现存量17.8×104~104.0×104个/L,平均为41.43×104个/L,指示水体营养物质含量低,水质优良。在大落水湾、里格湾、大嘴湾、大鱼坝湾、红崖子湾、小落水湾、杜家村湾、落凹湾等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有机污染。应控制湖周人类活动的区域,采取旅游污染控制、森林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河口水质净化、污水治理工程等综合措施防范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78.
 砷是环境中以低浓度广泛天然存在的一种非金属元素,与其它元素形成无机和有机的复合物。不同形式的砷通过化学的电子转移、甲基化和烷基化等复杂机制使不同形态的砷相互转化。砷转化机制的研究为砷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但由于面临诸多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的修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砷污染环境的治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环境中砷的来源和存在、生物转化和修复的机制进行综述,为砷污染的修复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从澳大利亚入境水苔(Sphagnum sp.)植物上截获的线虫Achlysiella williamsi的形态特征及其测计值进行了描述。其形态特征与Hunt等1989年记述比较,未成熟雌虫虫体偏长,a、b′、尾长和透明尾长偏大,c值、V值偏小,尾端在个体间有差异,有的光滑,有的具圆齿。该线虫曾用名为威廉姆斯穿孔线虫(Radopholus williamsi)。A.williamsi线虫隶属短体科(Pratylenchidae),穿孔亚科(Radopholinae),是Achlysiella建属模式种类,属迁移性内寄生或半内寄生线虫,主要危害甘蔗(Saccharum sp.)。  相似文献   
80.
本文结合东南亚地区危险性有害生物信息、边境贸易的特点及东南亚国家植物疫情的进入和定殖风险进行,提出不同类别植物的疫情种类;根据植物及产品的加工方式和用途,划分检疫风险,提出植物检疫疫情的分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