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21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为满足"真龙"品牌香烟原料风格特色的需求,以奉节基地主要收购点烟叶为材料,研究烟叶化学成分指标与外观和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奉节基地烟叶烟碱和蛋白质等含氮相关指标含量较高(尤其是上部叶),还原糖、总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与烟叶感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烟叶感官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糖、还原糖对烟叶的柔和性和甜度等评吸指标与成熟度和色度等外观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两糖比对杂气、余味等评吸指标与上部烟叶外观指标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中应加强碳氮代谢和烘烤方面的调控,适当提高烟叶总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揭示卷烟抽吸过程中外加香料的逐口转移规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对烟丝加香的卷烟进行逐口烟气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卷烟前7口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的12种外加醛酮类香料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空白卷烟的烟碱、焦油和一氧化碳的逐口变化趋势和总粒相物相似,均呈逐口增加趋势;加香卷烟的逐口转移率总体呈增加趋势,部分香料增加到最大值后缓慢降低。[结论]该研究为醛酮类外加香料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琼脂和结冷胶两种培养基凝固剂对水体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挖掘环境微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LB为基础培养基,分别以琼脂和结冷胶为凝固剂,利用纯培养法对江苏省太湖水体沉积物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以琼脂和结冷胶为凝固剂,分离获得的细菌总量分别为2.4×105和2.1×105 CFU/g沉积物;16S rRNA序列分析剔除重复菌株后,对应得到20和21株细菌,分别隶属于11和17个细菌属,均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三大类群.两种不同凝固剂培养基分离获得的细菌属组成差异明显,在LB琼脂培养基分离获得的20株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9株)、动性杆菌属(Planomicrobium,2株)、房间芽孢杆菌属(Domibacillus,1株)、类芽孢八叠球菌属(Paenisporosarcina,1株)、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1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1株)、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1株)、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1株)、无色杆菌属(Leucobacter,1株)、柠檬球菌属(Citri-coccus,1株)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株);在LB结冷胶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的21株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4株)、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2株)、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1株)、鸟氨酸芽孢杆菌属(Ornithinibacillus,1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1株)、虚构芽孢杆菌属(Fictibacillus,1株)、红球菌属(1株)、迪茨氏菌属(Dietzia,1株)、微杆菌属(1株)、考克氏菌属(Kocuria,1株)、四球菌属(Tessaracoccus,1株)、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1株)、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1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1株)、依格纳季氏菌属(Ignatzschineria,1株)、副球菌属(Paracoc-cus,1株)和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1株).[结论]结冷胶作为凝固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培养细菌的种类数,结冷胶和琼脂两种凝固剂联合使用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种类.  相似文献   
84.
分析陕西环秦岭烟区土壤中砷、汞、铅、镉、铬5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累积状况,并以GB 15618土壤二级限量标准为评价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质量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分级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Hg、Pb、Cd、Cr平均含量分别为11.41、0.07、24.65、0.25、60.69 mg·kg~(-1)均低于GB 15618土壤二级限量标准要求。土壤中As、Hg、Pb、Cd、Cr累积指数分别为0.90、0.81、1.15、2.84、0.97,土壤中As、Hg、Pb、Cr累积程度较低,Cd累积明显。96%的土壤样品综合污染指数处于Ⅰ(P≤0.7)、Ⅱ(0.7P≤1.0)级,98.8%的土壤样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土壤整体处于清洁、尚清洁、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不会对烟叶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Cd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重金属,是影响烟区土壤环境质量和引发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为考察卷烟辅材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不同规格卷烟感官质量和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相同烟丝制备的不同接装纸透气度的常规、中支及细支卷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3种规格卷烟的物理指标、感官质量、烟气指标、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接装纸透气度同卷烟吸阻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同卷烟的总通风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均随烟支圆周的降低而变大;2)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和中支的感官影响均比细支卷烟显著,随接装纸透气度增加,常规和中支的感官质量总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对于细支烟,感官质量总分呈先上升又略有下降的趋势;3)接装纸透气度与卷烟的单口焦油、单口CO及单口烟碱释放量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对单口焦油、单口CO的影响程度常规及中支大于细支卷烟,对单口烟碱的影响程度中支及细支大于常规卷烟;4)每克烟丝所释放的烟气化学成分,总量上由大到小为中支卷烟,细支卷烟,常规卷烟.其中,酮类、醛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高于常规及中支,酚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低于常规及中支,烯类、酯类、呋喃类及醇类质量分数细支与中支卷烟相当,高于常规,氮杂环类、酸类质量分数细支与常规相当,低于中支.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烤烟生长、根际土壤性质及叶片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生物炭的烟田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烟杆生物炭用量(生物炭/(土+生物炭)×100%)分别为0%(对照),0.1%,0.5%,1%,2%,3%6个处理,依次记为B0、B0.1、B0.5、B1、B2、B3,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烤烟生长、烟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分析烤烟生长指标、烟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重金属含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还苗期烟草的叶片数无显著变化,但烟草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均增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团棵期烟草的叶片数、株高、最大叶面积、地上和根干质量。施用生物炭后,还苗期和团棵期烟叶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均降低。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明显影响了烤烟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土壤体积质量降低,土壤pH以及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全磷含量降低。此外,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烟草根际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降低;铵态氮含量总体无显著变化;B1、B2和B3处理烟草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余处理无显著变化。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总体降低了烟叶中重金属Pb、Cd、Cu和Zn的含量。【结论】施用生物炭促进了烤烟的生长,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用量为0.1%和1%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7.
为准确评价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利用我国6个香型生态区上部烟叶质量梯度典型样品制备试验,采用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贡献率方法,研究不同生态区烟叶化学成分与其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影响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点各异,淀粉含量、非烟碱氮含量和糖碱比值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不考虑区域差异情况下,随含氮化合物含量下降,糖含量和糖碱比值上升,上部烟叶的香气质感和口感舒适性显著改善,随着含氮化合物含量上升,淀粉含量和糖碱比值下降,上部烟叶的香气饱满度显著增强(P<0.05)。考虑区域差异的情况下,清甜、蜜甜和清甜蜜甜香型生态区碳水化合物含量适当提高,总氮含量和烟碱含量适当降低对感官品质有利,焦甜焦香、焦甜醇甜、醇甜香型生态区的规律与之相反。基于随机森林建立的烟叶感官品质回归预测模型精度较高(R2为0.80~0.90),两糖比值和烟碱含量对香气饱满度的贡献度较高,两氮比值对口感舒适性的贡献度较高。不同生态区影响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不尽相同,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8.
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洋  胡军  李海民  范坚强  洪祖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33-16336
综述了近30年来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不同品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分析,种植、加工过程中乌龙茶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以及乌龙茶香气成分分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9.
用GC/MS分析野胡萝卜净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16种化合物,其中氧化异佛尔酮(34.67%),甜没药烯(2 3.97%),Furan,2,2-methylenebis(15.28%)为净油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氧化异佛尔酮未见在文献中报道,对野胡萝卜净油在烟草香精中的应用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