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94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温度和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0℃)内,文蛤的耗氧率(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O值开始下降。在15—35℃条件下,文蛤的耗氧率(O)与文蛤软体部干重(W)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文蛤的耗氧率与温度、文蛤软体部干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O=1.3556 0.0433T-0.2381W,复相关系数r=0.7882(r>r0.01=0.732),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相关性(P<0.01)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2.
三角帆蚌、池蝶蚌及其杂交F1代早期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测量了三角帆蚌(S)和池蝶蚌(C)及其杂交F1代(SS,CC,S♀×C♂,C♀×S♂)8月龄时的11个外部形态特征数据,使用壳长校正样本规格差异后,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正交F1代(SC)的体型偏于母本三角帆蚌,而反交F1代(CS)的体型则介于两亲本之间。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综合判别率达81.16%,引入正反杂交F1代进行判别则综合判别准确率下降至57.46%。以上结果暗示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可能高于现在普遍认为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3.
2002年10-11月,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对我国新疆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的丁鱼岁群体各30尾个体的ADH、IDH、LDH、SDH、SOD、EST、MDH、ME、6PGDH、G3PDH等10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丁鱼岁群体在EST-2、SOD、ADH和IDH等4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捷克群体在EST-1、ADH和IDH等3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我国新疆丁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28.57%,比捷克丁群体高(21.4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61 9,也比捷克丁群体高(0.035 7)。捷克丁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因此,从遗传保护角度,应防止引入我国的捷克丁鱼岁群体进入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进行人工养殖,以免对我国丁天然资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34.
筛选BAC基因组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后,利用引物步移法测定斑点叉尾鮰SCYA107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由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6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两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两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有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斑点叉尾鲴SCYA107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与小鼠趋化因子CCL20比较接近,而蓝叉尾鲴则更接近人CCL8,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差别是由于斑点叉尾鲴SCYA107基因序列中多了ACAAA这5个核苷酸,导致读码框移位提前出现终止子TGA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5.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μg/g亚硒酸钠、0.5μg/g硒酵母、0.3%β-葡聚糖和0.25%果糖,投喂100 d后,测定中华鳖红细胞数量和四个免疫指标的变化。主要结果为:(1)在红细胞数量方面,亚硒酸钠组、果糖组、硒酵母组显著高于β-葡聚糖组及对照组(P<0.05);(2)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方面,四个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上,仅亚硒酸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白细胞吞噬活性上,亚硒酸钠组显著高于β-葡聚糖及对照组(P<0.05),硒酵母组、果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β-葡聚糖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红细胞C3b花环率与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表明中华鳖红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免疫增强剂,能提高中华鳖血液中红细胞含量,增进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6.
我国斑鳜不同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具有20种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表型不同,鸭绿江、钱塘江群体中含有多个特异性的核苷酸位点。用MEGA3.0构建了NJ分子树,鸭绿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单独聚成群,而闽江群体未能单独成群,个体分别与长江、西江群体聚在一起。这些表明我国斑鳜不同群体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37.
测定和比较了土池培育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简称轮虫)、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简称桡足类)、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oponica,简称糠虾)和渤海品系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简称卤幼)的水分、总脂、磷脂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轮虫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生物饵料(P〈0.05),卤幼的总脂/湿重、总脂/干重和磷脂/干重含量最高,轮虫的总脂含量最低(P〈0.05),桡足类和糠虾的总脂及磷脂含量则介于两者之间。(2)4种生物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中性脂还是极性脂,桡足类的DHA含量最高,糠虾和轮虫次之,卤幼最低(P〈0.05);糠虾体内的EPA含量最高,卤幼次之,轮虫和桡足类的EPA含量显著低于前两者(P〈0.05)。(3)4种生物饵料中的∑HUFA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糠虾〉桡足类〉轮虫〉卤幼,DHA/EPA值大小依次为桡足类〉轮虫〉糠虾〉卤幼。  相似文献   
138.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红草金鱼(RC),红文鱼(RF),红顶白高头(WR),白珍珠(WP),红狮头(RT),红龙睛蝶尾(MB),墨龙睛(BM),红水泡(RB)八个品种金鱼和野生鲫(WC)线粒体DNA的D-Loop区部分序列,PCR产物经纯化、测序、同源序列比对后获得长度为699 bp的核苷酸序列,在129个样本中共检测到了17个单倍型,9个品种共享1种单倍型,5个品种的金鱼(BM,MB,WR,RF,RC)检测到各自独有的单倍型。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品种金鱼(WP,BM,MB,RT,WR,RB)首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与红文鱼(RF)、红草金鱼(RC)、野生鲫(WC)聚在一起。金鱼首先演化为草系金鱼,草系金鱼在演变为文系中较为古老的品种之后,经过进一步的变异,分化出金鱼其他各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9.
应用AELP技术初步分析了我国引进的萨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指纹特征,8对选择性引物在2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47个扩增片段,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27~34,平均扩增片段数目为30.9。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16.6%。共检测出25个基因型,每个个体含有独自的基因型。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929~0.995,群体遗传变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萨罗罗非鱼的种质保存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为探索处于不同进化地位的两种动物(鲈鱼和小鼠)肝功能指标的异同,分别采用Lowry法、CO还原差示光谱法和比色法,对鲈鱼和小鼠肝组织重要细胞器(线粒体和微粒体)蛋白、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和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鲈鱼肝脏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小鼠,而微粒体蛋白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小鼠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提示,肝功能指标在不同进化地位的动物(鲈鱼和小鼠)间存在着差异,其中肝脏细胞色素P450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可能与肝功能尊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